高校出實招,多舉措打贏“穩就業”攻堅戰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葉雨婷
春季開學以來,上海、北京、吉林、河南等地疫情突發,對畢業(ye) 生就業(ye) 工作造成衝(chong) 擊。記者從(cong) 教育部獲悉,這些地區統籌疫情防控和畢業(ye) 生就業(ye) 工作,強化使命擔當,積極應對挑戰,創新工作模式,千方百計開拓就業(ye) 市場,全力促進2022屆畢業(ye) 生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ye) 。
據了解,為(wei) 了彌補線下校園招聘會(hui) 全部停滯對畢業(ye) 生帶來的影響,各地各高校創新工作模式,全力開拓就業(ye) 渠道,為(wei) 畢業(ye) 生順利就業(ye) 創造條件。
其中,開發優(you) 質就業(ye) 資源,東(dong) 北師範大學組建用人單位線上邀約專(zhuan) 班,從(cong) 曆年的用人單位數據庫中精選6500家重點單位,堅持每天12個(ge) 小時不間斷聯係用人單位,搶占就業(ye) 市場先機。為(wei) 健全就業(ye) 市場體(ti) 係,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鞏固與(yu) 拓展就業(ye) 市場,梳理形成了以國防科技領域和學科特色就業(ye) 單位為(wei) 主體(ti) 的校級Top100、院級Top10核心企業(ye) ,建立“一對一”對接機製,落實重點企業(ye) 聯係製度,穩定就業(ye) 主渠道。做強“雲(yun) 招聘”,華東(dong) 理工大學啟動校園“雲(yun) 招聘”,第一時間發布《致用人單位的一封信》,引導用人單位通過線上宣講、遠程麵試、網上簽約開展校園招聘。
此外,記者從(cong) 教育部了解到,麵對疫情挑戰,各地各高校依托互聯網開展全流程、立體(ti) 式、個(ge) 性化、精準化就業(ye) 服務,確保就業(ye) 服務“不斷線”。
例如,中國人民大學開展“雲(yun) 上辦理”,校園封閉管理期間開通就業(ye) 手續電子簽章業(ye) 務,安排黨(dang) 員同誌駐校值守,設立“7×24小時”全天候就業(ye) 服務熱線。教師招聘有其特殊的規律,首都師範大學根據學生在求職不同階段的需求精準指導,涵蓋教師招聘的各個(ge) 環節。複旦大學依托互聯網推動全流程、立體(ti) 式、個(ge) 性化就業(ye) 服務模式,實現就業(ye) 推薦表製作和打印、就業(ye) 協議書(shu) 領取和鑒證、報到證打印、檔案轉遞等手續在線辦理,日均處理學生就業(ye) 事務70餘(yu) 人次,為(wei) 畢業(ye) 生提供網上簽約等全流程就業(ye) 手續辦理。
據了解,各地各高校堅持把就業(ye) 指導、就業(ye) 能力提升與(yu) 思想教育、價(jia) 值引領、困難幫扶等緊密結合在一起,突出就業(ye) 育人實效。
為(wei) 引導畢業(ye) 生到基層建功立業(ye) ,北京工業(ye) 大學立足思政鑄魂,持續開展“成才觀、職業(ye) 觀、就業(ye) 觀”主題教育活動,引導學生心懷“國之大者”。此外,鄭州商學院對家庭經濟困難、求職困難、少數民族等學生,建立了317人的重點群體(ti) 就業(ye) 工作台賬,組織多個(ge) 部門協調聯動、協同發力、包幹到人,就業(ye) 狀況每周更新一次。對因疫情原因無法求職的畢業(ye) 生,進行“一對一”心理疏導和幫扶,幫助學生樹立積極向上的就業(ye) 心態,齊心協力共克就業(ye) 難關(guan) ,堅決(jue) 不落下任何一名學生。上海出版印刷高等專(zhuan) 科學校充分用好“抗疫”這本生動教材,引導畢業(ye) 生樹立正確的擇業(ye) 觀、就業(ye) 觀,轉變“慢就業(ye) 、緩就業(ye) ”思想,動員學生抓住就業(ye) 機會(hui) 。推出特色“職播間”,從(cong) 政策解讀、崗位輸送、心理輔導等不同維度為(wei) 畢業(ye) 生提供幫扶。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