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逐夢北京,唱響新時代香港青年好聲音

發布時間:2022-07-26 17:26: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之港澳青年】

  開欄的話

  偉(wei) 大的時代,讓青年的世界海闊天高。日前,2022年“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名單公布,142名優(you) 秀青年、23個(ge) 青年群體(ti) 獲此榮譽。他們(men) 的故事動人心弦、感人至深,他們(men) 用實際行動踐行著“請黨(dang) 放心 強國有我”的青春誓言,他們(men) 是新時代廣大青少年學習(xi) 的榜樣。

  值得關(guan) 注的是,“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推選活動自2014年啟動以來,港澳青年今年首次參與(yu) 評選。這不僅(jin) 體(ti) 現出國家對港澳的重視,更是對廣大港澳青年寄予的殷切期望。活動開展以來,港澳地區各界青年踴躍報名,最終港澳各有兩(liang) 名表現突出的青年入選。他們(men) 分別是北京大學新聞與(yu) 傳(chuan) 播學院2018級本科生江陽,香港浸會(hui) 大學會(hui) 計係四年級學生施寶儀(yi) ,澳門鏡平學校曆史教師、科組長李結仁,廣州文欣創業(ye) 教育投資有限公司執行董事、澳酷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聯合創辦人傅騰龍。

  本刊特開設“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之港澳青年”欄目,講述港澳青年奮發有為(wei) 、崇德向善、愛國擔當的感人故事,展現新時代港澳青年向上向善的精神風貌。

  逐夢北京,唱響新時代香港青年好聲音

  ——訪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北京大學新聞與(yu) 傳(chuan) 播學院本科生江陽

  光明日報記者 方 莉

  “我是紅懷中的白,紫荊四季花開。我們(men) 同根同心,黃皮膚黑頭發眼睛。重拾期盼,重新出發,譜寫(xie) 香江新故事,美好未來……”7月1日0時,歌曲《紫荊》MV上線。MV裏,25年來香港發展的畫卷緩緩流動,一名青年主唱動情地歌唱著對香港和祖國的愛。

  這名主唱是22歲的香港青年江陽——北京大學新聞與(yu) 傳(chuan) 播學院2018級本科生。7月1日零點的鍾聲敲響,江陽眼眶濕潤,“這一刻有點想哭”。想起這首歌創作的不易,憶及7年來與(yu) 北京的不解之緣,想到香港回歸、五星紅旗升起的畫麵,他在朋友圈裏深情寫(xie) 下:“這是我送給香港的一份禮物,祝願香港在新的起點再創輝煌,我們(men) 手牽手心連心譜寫(xie) 最美香江故事。”

  尋根:種下夢想的種子

  江陽與(yu) 北京的故事從(cong) 2015年的夏天開始。還在香港讀中學的江陽參加國務院僑(qiao) 辦主辦的“中國尋根之旅”夏令營,與(yu) 上千名海外華人華僑(qiao) 和港澳台地區青少年一起來北京“尋根”。

  古老又現代的北京深深吸引住這個(ge) 15歲少年:紅牆金瓦的故宮、雄偉(wei) 壯麗(li) 的長城近在眼前,雲(yun) 集的高校、熱情好客的北京人給江陽留下深刻印象,更讓他著迷的是濃鬱的文化氛圍。在中國音樂(le) 學院研習(xi) “中國器樂(le) ”時,音樂(le) 界的大師親(qin) 自授課,其中一位還手把手教江陽彈琵琶,教他如何撥出“大珠小珠落玉盤”的聲音。

  短短9天的夏令營讓喜歡音樂(le) 的江陽受益匪淺,也在他心底埋下了一顆夢想的種子——來北京追夢。經過努力,2018年江陽通過北京大學自主招生計劃,以第二名的成績被保送進入北大新聞與(yu) 傳(chuan) 播學院。他堅信,這個(ge) 大舞台能承載他所有的夢想和希望。

  在北大,江陽在廣播電視專(zhuan) 業(ye) 學習(xi) 的同時,自學樂(le) 理知識、音樂(le) 創作,音樂(le) 夢想不斷開花結果。四年來,從(cong) 北大校內(nei) 的40多場演出到參與(yu) 央視慶祝澳門回歸20周年港澳台青年獻唱,再到領唱第28屆大學生電影節“青春之夜”晚會(hui) 歌曲,江陽從(cong) 校內(nei) 走向校外,以其愛國愛港的熱情、真摯動情的演出收獲了大量粉絲(si) 。

  2022年年初,為(wei) 迎接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江陽決(jue) 定寫(xie) 一首代表香港青年心聲的歌。從(cong) 3月開始詞曲創作,到6月邀請京港兩(liang) 地8所高校24位學子隔空合唱,整個(ge) 策劃、寫(xie) 歌、錄歌、聯係支持單位和製作MV的過程都是江陽自己去做的,其中的艱辛可想而知。

  這首以香港區花命名的歌曲《紫荊》上線後,一周內(nei) 播放量就突破3400萬(wan) 次。“希望通過這首歌向祖國和全世界傳(chuan) 遞我們(men) 的情感與(yu) 力量,也想讓更多外國人了解到,香港是中國的香港,更是全體(ti) 中華兒(er) 女珍視的那顆東(dong) 方之珠。”江陽動情地說。

   使命:願做溝通的“橋梁”

  “當前階段,我最想做的事就是通過自己的故事鼓勵更多的香港青年來內(nei) 地讀書(shu) 就業(ye) ,實現自己的夢想。”2019年5月,在香港菁英會(hui) 主辦的“五四運動100周年菁英論壇”上,00後江陽與(yu) 霍啟剛、何超蓮等嘉賓一同就“民族複興(xing) 與(yu) 青年責任”主題進行了演講。他分享了自己北上追夢的故事,以親(qin) 身經曆鼓勵香港青年“去內(nei) 地走走看看”。

  “我既是香港人,也是北京人,因為(wei) 我的雙城生活背景,在我心裏香港和內(nei) 地都是我的家。”江陽告訴記者,他樂(le) 於(yu) 做香港與(yu) 內(nei) 地青年溝通交流的“橋梁”。

  2021年2月,一段7分鍾的短視頻《港仔北大行》在網絡流傳(chuan) 。這個(ge) 視頻的創作者和主人公是江陽。視頻裏,江陽化身“一日遊導遊”,從(cong) 食、住、行、玩等方麵展示北京大學誘人的食堂飯菜、和諧的室友關(guan) 係、豐(feng) 富的校園活動,一幕幕真實生動的畫麵讓人們(men) 感受到在北大讀書(shu) 的樂(le) 趣。

  求學四年,江陽發揮專(zhuan) 業(ye) 所學,以一個(ge) 香港青年的視角記錄北京生活點滴,以視頻方式傳(chuan) 播自己的見聞,希望以此吸引香港青少年更好地了解內(nei) 地。2021年年底,他和大學室友楊天宇合作攝製短片《我的中國故事——做一個(ge) 用歌聲講故事的人》,分享自己的“北漂”經曆和感受,視頻從(cong) 境內(nei) 外65所高校的150餘(yu) 份作品中脫穎而出,獲得2021年“同心·築夢”大學生原創短視頻大賽唯一的特等獎。

  溝通香港與(yu) 內(nei) 地,這份強烈的使命感驅使江陽做得更多。他通過手機直播同香港小學生“雲(yun) 遊”北京胡同,召開線上分享會(hui) 一對一輔導有意來內(nei) 地上學的香港學生,參與(yu) 組織2019年“愛我中華”兩(liang) 岸四地青年大匯聚火車團……從(cong) 參與(yu) 者到組織者,江陽參與(yu) 組織了超過20場香港與(yu) 內(nei) 地青少年間的交流活動。“隻有搭建好交流平台,才能引導香港青少年成為(wei) 祖國發展的參與(yu) 者,而不是旁觀者。”江陽說。

  責任:青年當服務社會(hui)

  2019年的暑假,讓江陽格外難忘。這年夏天,在湖南湘西,香港青年江陽與(yu) 幾十名深山裏的孩子,互相給予、彼此成長。

  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鳳凰縣下岩坎村,江陽成為(wei) 一名小學支教老師。剛到的第一天,他就吃了“閉門羹”:一個(ge) 小女孩見支教老師來了,連喊“不要見你們(men) ”,趕他們(men) 走。江陽從(cong) 校長口中了解到,小女孩的父母已不在,靠外公獨自撫養(yang) 長大。之前的支教老師剛與(yu) 她熟起來便離開,令她傷(shang) 心不已。得知這些,江陽格外關(guan) 照這個(ge) 女孩,經常和她聊天開導她。

  那段日子,江陽教孩子們(men) 唱《夜空中最亮的星》、說英語和練跆拳道,還向他們(men) 介紹香港。“孩子們(men) 聽得津津有味,眼裏放光。”江陽回憶,盡管條件艱苦,睡硬地板、吃粗糧、沒水洗澡,但和孩子們(men) 的朝夕相處讓他感受到了孩子們(men) 的純真善良,“這群可愛的孩子就是夜空中最亮的星”。離開時,他給孩子們(men) 留下自己的電話號碼,現在還保持著聯係。

  “‘施’比‘受’更有福。”江陽告訴記者,這次支教經曆,讓他開始思考青年的社會(hui) 責任。在他看來,心係社會(hui) 、篤行實幹,這是當代青年的責任與(yu) 擔當,作為(wei) 香港青年更應積極作為(wei) ,主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江陽正是這樣做的。2020年年初,香港疫情暴發,他第一時間到社區、環衛站等,派發口罩、消毒噴霧等防疫物資,並組織身邊的同齡人加入抗疫義(yi) 工隊伍;2020年5月,全國人大通過關(guan) 於(yu) 涉港國安立法的決(jue) 定,江陽應邀參與(yu) 錄製相關(guan) 宣傳(chuan) 片,並演唱歌曲《同舟共濟》,期盼凝聚更多守護香港的力量;2022年7月3日晚,他和央視主持人馬凡舒搭檔主持“我和我的祖國”慶祝香港回歸25周年青春匯報會(hui) ,並與(yu) 身在香港的弟弟共同表演交互式情景劇《我與(yu) 祖國有個(ge) 約定》,向廣大網友展示香港青年的作為(wei) 和擔當。

  “認定了生而不平凡,在能努力的時候絕對不願意躺平。”前不久,拒絕躺平、拚搏上進的江陽獲評“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他成為(wei) 首批上榜的香港青年之一。“未來,我將繼續在兩(liang) 地青年交流融合上貢獻力量,盡我所能講好中國故事,傳(chuan) 播中國聲音,讓世界看到我們(men) 這一代青年人的風采。”江陽篤定地說。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