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書先生”楊勝昭:先讓非遺水書活下來
【現場聲】貴州省級非遺水書(shu) 習(xi) 俗代表性傳(chuan) 承人 楊勝昭
水書(shu) ,它主要都是條目呈現,一個(ge) 條目是一個(ge) 內(nei) 容,它內(nei) 容都各不相同……
【解說】悶熱的三伏天,楊勝昭正和幾名工作人員探討著一本水書(shu) 古籍文獻的翻譯細節。泛黃的頁麵上,混雜著象形字和類似楷書(shu) 反寫(xie) 、斜置的手抄體(ti) ,給人以神秘之感。
【解說】水書(shu) 是水族人創製的文字,也是記載著水族古代天文、地理、曆法、曆史、哲學等信息的古老文化典籍。水書(shu) 的發現早於(yu) 甲骨文,因而也被譽為(wei) 象形文字的“活化石”。2002年水書(shu) 被列入首批《中國檔案文獻遺產(chan) 名錄》,作為(wei) 重點民族古籍文獻進行收藏。
【同期】貴州省級非遺水書(shu) 習(xi) 俗代表性傳(chuan) 承人 楊勝昭
一字多音,一音多義(yi) ,一義(yi) 多用,這是水書(shu) 的一個(ge) 特點。水書(shu) 它文字隻是占30%,70%全部記載在水書(shu) 先生的腦海裏麵,這個(ge) 是一代傳(chuan) 一代,一代傳(chuan) 一代,口口相傳(chuan) 的這部分很多。
【解說】由於(yu) 文字較少,水書(shu) 典籍一般以條、綱、目錄式存在,由水書(shu) 先生用歌訣來補充,這便是水書(shu) 的活態部分,這部分隻能通過水書(shu) 先生以口傳(chuan) 心授的方式代代相傳(chuan) 。
【解說】在水族地區,水書(shu) 先生備受人尊敬,水族人婚喪(sang) 嫁娶、立屋建房,甚至春耕開種的時辰都要請水書(shu) 先生根據水書(shu) 中的提示來決(jue) 定。13歲師從(cong) 祖父和伯父學習(xi) 水書(shu) ,22歲之後就開始獨立主持當地水書(shu) 習(xi) 俗活動。出生於(yu) 貴州三都縣水書(shu) 世家的楊勝昭,如今除了家族第四代水書(shu) 先生傳(chuan) 人的身份,也是貴州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水書(shu) 習(xi) 俗代表性傳(chuan) 承人。此外,他還是一名教育工作者,自1970年在家鄉(xiang) 羊甕小學任教。
【同期】貴州省級非遺水書(shu) 習(xi) 俗代表性傳(chuan) 承人 楊勝昭
我才16歲就開始當民辦教師了,(那時候)白天去上課,晚上來家跟伯父學水書(shu) 。口傳(chuan) 部分比較難,這個(ge) 記憶力比較好的人才能學得到,還有一個(ge) ,還有一個(ge) 悟性,願學。
【解說】“傳(chuan) 男不傳(chuan) 女、傳(chuan) 內(nei) 不傳(chuan) 外”是水書(shu) 迭代傳(chuan) 承的“鐵規矩”。讓楊勝昭憂心的是,過去十餘(yu) 年,由於(yu) 規矩森嚴(yan) ,水書(shu) 先生難覓合適的傳(chuan) 承人,加之年長的水書(shu) 師相繼離世,口口相傳(chuan) 的水書(shu) 內(nei) 容也隨之消失。此外,受現代化進程影響,很多年輕人外出求學務工,水書(shu) 傳(chuan) 承出現了斷層現象。
【同期】貴州省級非遺水書(shu) 習(xi) 俗代表性傳(chuan) 承人 楊勝昭
文字你可以保留,但是在腦海裏麵的這個(ge) 口傳(chuan) 部分,(水書(shu) 先生離世了)就無法去挽救啊。我想去想來,如果繼續像原來的這種老思想、老傳(chuan) 統,那麽(me) 我們(men) 水書(shu) 就逐步逐步地走向滅亡了,再過幾十代幾代了以後呢,我們(men) 水書(shu) 就變成一本圖畫了,就沒有人懂了,我就心想,要打破這個(ge) 舊思想,隻要願學的我就教。
【解說】2015年,楊勝昭頂著壓力打破千百年來的規矩,首次招收女徒弟,轟動一時。
【解說】其實早在1998年楊勝昭就在羊甕小學開設了水書(shu) 傳(chuan) 習(xi) 班,教學生們(men) 認讀水族文字,誦讀水書(shu) 歌訣。
【同期】貴州省級非遺水書(shu) 習(xi) 俗代表性傳(chuan) 承人 楊勝昭
我是一個(ge) 國家工作人員,也是一個(ge) 人民教師,如果我沒帶頭來打破這個(ge) 舊思想,那麽(me) 就根本我們(men) 這個(ge) 水書(shu) 就無法傳(chuan) 承下去,所以當時雖然壓力大也好,我也要想辦法克服。
【解說】如今,讓楊勝昭感到欣慰的是,從(cong) 中央到地方都十分重視民族曆史文化保護傳(chuan) 承,“搶救性保護”是目前三都縣乃至整個(ge) 貴州民族文化學界正在做的事,水書(shu) 文化進校園,水書(shu) 譯注、水書(shu) 申遺等工作正如火如荼地開展。2015年退休後,楊勝昭全身心投入到水書(shu) 習(xi) 俗社會(hui) 實踐、翻譯、研究和傳(chuan) 承工作中。
【同期】貴州省級非遺水書(shu) 習(xi) 俗代表性傳(chuan) 承人 楊勝昭
我主要做的是水書(shu) 翻譯,因為(wei) 水書(shu) 現在有好多本都已經進入了國家記憶名錄,這部分必定要把它全部注釋翻譯出來,這就是水書(shu) 申遺的支撐材料。
【解說】這些年,楊勝昭領銜翻譯出版了中國珍貴古籍名錄水書(shu) 《六十龍備要》,指導並幫助研究人員翻譯了水書(shu) 古籍十餘(yu) 卷。2018年,楊勝昭被貴州民族大學聘為(wei) 特聘研究員,參與(yu) 水書(shu) 教學研究工作,是目前中國唯一被高校特聘的水書(shu) 先生。
(記者 蒲文思 貴州三都報道)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