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之美看東方丨西安城牆:守護曆史 見證今朝
新華網西安7月25日電(記者 雷肖霄)翻開一張拍攝於(yu) 46年前的老照片,88歲的西安市民鄭澤堯感慨萬(wan) 千。黑白照片上,昔日“千瘡百孔”的西安城牆清晰可見,牆體(ti) 破舊斑駁,牆頭雜草叢(cong) 生,一隻前來吃草的小羊也湊巧入鏡。如今帶著這張老照片,鄭澤堯故地重遊,隻見眼前的西安城牆巍然屹立,環城公園裏綠蔭如蓋,護城河水依偎環繞,鳥鳴與(yu) 樂(le) 聲合奏出一首人與(yu) 自然和諧共處、曆史與(yu) 今朝交相輝映的華美樂(le) 章。作為(wei) 我國現存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建築,西安城牆在文物保護工作者的辛勤守護下,正不斷見證西安這座城市持續散發新的活力。
(視頻)
保護城牆
西安城牆始建於(yu) 隋唐,擴建於(yu) 明代。是我國現存曆史最悠久、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建築。然而西安城牆也曾幾度麵臨(lin) 被拆除的危險,遭受到嚴(yan) 重破壞。
“我們(men) 家離城牆很近,每到周末就帶孩子去城牆附近玩,那時候還是土城牆,上麵長滿了草,也沒人管理,還有人直接在城牆上挖個(ge) 洞自己住的。”鄭澤堯回憶道。“牆頭長雜草,牆根堆垃圾”這是許多上了年紀的西安市民眼裏,40餘(yu) 年前西安城牆的真實寫(xie) 照。
1983年起,西安全民保護城牆工程正式啟動:清理占用甕城的單位和居民,修複東(dong) 門、北門箭樓,補建南門閘樓、吊橋,修建環城公園……及至21世紀初,這場持續了二十餘(yu) 年的“護城”工程,終於(yu) 讓“遍體(ti) 鱗傷(shang) ”的西安城牆,重新恢複往日雄姿,但新的挑戰卻擺在了文物保護工作者麵前。
“古代修城牆用的夯土是黃土過篩後再加糯米漿構成的,十分瓷實堅固。但在80年代由於(yu) 缺乏科學認知,我們(men) 選用的填充物不是很講究,造成了後來夯土內(nei) 陷,形成裂縫。”西安城牆管委會(hui) 副主任吳春介紹。
為(wei) 更加科學地對西安城牆進行保護,2004年,西安城牆管理委員會(hui) 正式成立,這支集合保護、研究、修繕、傳(chuan) 播、運營管理為(wei) 一體(ti) 的“城牆守護天團”開始為(wei) 西安城牆提供更為(wei) 科學、持續的保護。由此西安城牆開啟了“預防性保護”的創新探索,成為(wei) 全國不可移動文物保護的先例。
目前西安城牆已逐步搭建起全覆蓋監測體(ti) 係,8000多個(ge) 監測點位守護著城牆的安危。“通過監測,我們(men) 能及時發現病害及趨勢,評估原因和險情,及時采取措施消除遏製病害的發展。”西安城牆管委會(hui) 主任楊進說。2018年,西安城牆列入申報“世界文化遺產(chan) ”預備名單。
綠色城牆
如今步入西安城牆景區,清水環繞,鳥語花香。在一片綠意盎然簇擁之下的環城公園裏,老人舞蹈,孩童嬉戲,偶爾還傳(chuan) 來幾聲秦腔。護城河水環繞而過,為(wei) 厚重的城牆增添了幾分靈動的韻味。休閑廣場117處,32處健身器材,15處乒羽場地,長度為(wei) 8.2公裏的慢跑步道……西安城牆早已褪去了千年滄桑坎坷,一派生機勃勃。
“每天下午太陽落山後,就帶著孩子來這裏遛遛彎,又涼快又放鬆,這裏不光是外地遊客的遊覽勝地,也是我們(men) 本地居民休閑娛樂(le) 的愜意‘棲息地’。”32歲的市民王曉靑說。
然而多年以前,提起城牆周圍的環境,西安市民隻能頻頻搖頭歎息。“以前全是淤泥,還有些死水,一到夏天臭得不由得捂鼻子。”市民李明回憶道。
始於(yu) 20世紀80年代的全民保護城牆工程,雖然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汙染,卻沒有徹底切斷汙水源。因此自21世紀初開始,護城河迎來一個(ge) “標本兼治”的“大手術”。
“我們(men) 在河道兩(liang) 側(ce) 修建排汙暗渠的同時,改建截汙箱涵進行防護,最大程度實現雨汙水和景觀水的分離,科學、係統地為(wei) 解決(jue) 護城河及環城林帶試卷破題。”工作人員介紹道。
現在走進西安城牆,一灣碧水繞城牆而過,一副“長安上河圖”徐徐展開。這條生態之河、景觀之河、人文之河,不僅(jin) 是西安“全域”治水的新標本,也為(wei) 市民遊客送出美好的文旅體(ti) 驗。
“城牆是非常重要的民族文化遺產(chan) ,護城河作為(wei) 城牆景區的重要部分,致力於(yu) 打造碧波蕩漾、環城一周的河道景觀,實現一代又一代市民對護城河全線貫通的美好願望。”護城河改造工程總工程師農(nong) 曉英說。2018年護城牆景區獲得國家水利風景區稱號。
從(cong) 20世紀80年代的“全民保護城牆工程”到如今的“預防性保護”探索實踐,從(cong) “修修補補”到形成一個(ge) “牆、林、路、河、巷”五位一體(ti) 的城牆景區。西安城牆不僅(jin) 恢複往日雄姿,更成為(wei) 世界矚目的曆史文化符號。
活力城牆
每逢節假日,西安城牆總會(hui) 上演豐(feng) 富多彩的文娛活動,引得遊客駐足“打卡”。即使在疫情之下,悠久的漢唐文化也依舊散發出獨特的魅力,成為(wei) 推動西安文旅產(chan) 業(ye) 發展的不竭動力。
今年“五一”假期,一場別開生麵的“大唐運動會(hui) ”就在西安城牆上演,隨著悠揚的鼓樂(le) 聲,裝扮成侍女、文官的工作人員組織遊客開展著蹴鞠、射箭等傳(chuan) 統運動。而在永寧門西甬道,免費體(ti) 驗花鈿的活動也吸引了不少遊人體(ti) 驗。
“遊樂(le) 項目帶有古風,和城牆的‘適配度’很高,給大家在逛城牆的過程中增添了趣味。”正在西安就讀本科的崔顯偉(wei) 說道。這是他第一次來城牆遊玩。
除了文化盛宴外,西安城牆上的體(ti) 育賽事也別具特色。每年11月,西安城牆國際馬拉鬆友誼賽都會(hui) 在西安城牆之上正式開跑。為(wei) 保護西安城牆,每年僅(jin) 有4000人能獲得參賽資格。
在西安城牆上,一些馬拉鬆愛好者會(hui) 選擇穿上漢唐服飾享受這場國際盛事,比賽現場也往往會(hui) 增加曆史元素,讓參與(yu) 者感受千年古都的獨特魅力。數據顯示,2020年西安城牆國際馬拉鬆報名人數高達近5萬(wan) 人。
“我們(men) 以城牆為(wei) 基地,一年四季月月都有活動,都是以傳(chuan) 統文化為(wei) 載體(ti) 。三月三風箏節帶大家做風箏、背唐詩,國際博物館日讓大家在城牆遺址上學習(xi) 曆史,六一兒(er) 童節讓小朋友畫出我心中的城牆等等。疫情影響下,我們(men) 也在線上開展了許多活動,不斷激活城牆內(nei) 在資源,讓文物活起來。”吳春說。
2015年至2021年,西安城牆累計接待2495.5萬(wan) 人。“文物的保護、利用和開發就是守護曆史責任,踐行文化使命,我們(men) 要在文物保護的基礎上,做好文化設施建設和活動策劃運營,讓更多的人體(ti) 驗了解到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楊進說。
除此之外,作為(wei) 外交之門,西安城牆也見證了一大批國際文化交流活動在西安上演:絲(si) 綢之路博覽會(hui) 、絲(si) 綢之路國際電影節、絲(si) 綢之路國際藝術節……西安城牆的迎賓儀(yi) 式為(wei) 這些前來參加活動的海內(nei) 外來賓帶來了古城西安的“初印象”:流光溢彩的激光秀與(yu) 身著唐裝的演藝人員組成了一場穿越古今的演藝盛宴,讓來賓接受來自古都的熱烈歡迎。
千年前的駝鈴陣陣仍在古城西安不斷回響,古絲(si) 路起點對外開放的樂(le) 章正在奏響。從(cong) 擔當軍(jun) 事防衛的堡壘到成為(wei) 市民休閑娛樂(le) 的好去所,西安城牆仍持續被賦予新的使命與(yu) 意義(yi) ,不斷見證古都西安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步伐。
新華社陝西分社
新華網陝西頻道
聯合出品
鳴謝:西安城牆管理委員會(hui)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