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北京:文物古建通過文創"活"起來 有故事的文創"圈粉"市民遊客

發布時間:2022-08-02 10:08:00來源: 北京日報

  一件集合忽必烈和白塔卡通形象的冰箱貼,采用夜光工藝,講述古人“挑燈夜讀”的故事;一款微縮的泥塑妙應寺白塔,擺件內(nei) 含配套香薰;集齊3枚不同顏色的盲袋小塔胸針,可免費解鎖1枚隱藏款……最近,白塔寺上新了一批文創產(chan) 品,“圈粉”了不少市民遊客。記者采訪發現,不少文物古建正在通過這些獨具巧思的文創產(chan) 品“活”起來,展現出別樣的生機和活力。

  香囊是白塔寺最新推出的文創新品之一。

  白塔寺文創空間內(nei) ,各類文創產(chan) 品琳琅滿目。文創設計師郟珂磊和胡遊化身講解員,為(wei) 參觀者解讀這些文創背後的故事:一件最近上新的“香泥白塔”,以妙應寺白塔為(wei) 原型等比例縮微而成,內(nei) 含玄機的設計實為(wei) 香薰,兼具實用功能與(yu) 審美情趣。這件文創產(chan) 品的設計靈感來源於(yu) 白塔選址的故事——據《聖旨特建釋迦舍利靈通之塔碑文》所載,妙應寺白塔建於(yu) 遼代永安寺塔原址上,“因罹兵火,每於(yu) 靜夜屢放神光”,元世祖忽必烈命人“俾開舊塔,地宮果有香泥小塔,內(nei) 貯銅瓶,香水盈滿,舍利堅圓……”香泥白塔香薰既追尋了古建的曆史淵源,又巧妙地融入了產(chan) 品功能。

  “有好幾款文創產(chan) 品長期處於(yu) 脫銷狀態。”白塔寺管理處宣教部主任康蕾介紹,依托白塔這個(ge) 大IP,一款純手工打造的白塔泥塑冰箱貼此前在網絡走紅,成為(wei) 爆款。它的製作工藝嚴(yan) 格按照“北京彩塑”全套非遺工序流程,每個(ge) 白塔背後都刻有唯一的製作編號。包裝底紙將白塔全圖及各部分名稱完整標出,底紋配以八思巴文“妙應寺”三字。“每一個(ge) 白塔冰箱貼都是獨一份的匠心製作。”康蕾說,由於(yu) 純手工打造產(chan) 量有限,這款冰箱貼上市以來每次發布預訂消息後便會(hui) 被搶購一空,最近的一批要到9月才能取貨。

  “文創最吸引我的就在於(yu) 背後的故事。”市民關(guan) 涵是位博物館文創收藏愛好者。他表示,自己常常會(hui) 跟著文創遊古建,“這些有趣的文創,會(hui) 帶動我更深入地了解曆史,感受文物古建的魅力。” 95後姑娘小白則更看重文創產(chan) 品的“心意”,“相比於(yu) 簡單印刷、機械化生產(chan) 的冰箱貼,純手工打造的更吸引我。”

  白塔寺文創的曆史尚不足一年,目前已推出十多個(ge) 品類200餘(yu) 種產(chan) 品。康蕾介紹,這些文創產(chan) 品的設計靈感或取自館藏文物,或源於(yu) 曆史故事:根據忽必烈最早下令敕建白塔寺的曆史,設計忽必烈和白塔的卡通形象,打造了一係列精致的冰箱貼;院內(nei) 元代石獅也有了萌趣造型,演變為(wei) 多功能的文創產(chan) 品;根據白塔寺館藏清代唐卡設計的唐卡明信片……一批批文創爆款,廣受市民遊客喜愛。

  “有不少觀眾(zhong) 通過網絡平台了解我們(men) 的文創,慕名來參觀。”康蕾說,近一年來,白塔寺通過微信公眾(zhong) 號、微博、線上直播等方式進行推廣,吸引更多觀眾(zhong) 通過文創了解白塔寺的曆史文化,“我們(men) 希望大家帶回去的是一份禮物,留下的是關(guan) 於(yu) 白塔寺的記憶。”

  如何讓動輒幾百年曆史的文物古建煥發活力?近年來,北京的文博單位做了不少探索和創新。正陽門的文化典型代表北京雨燕,北大紅樓的新青年係列文創,首都博物館的“首伯牛”……圍繞這些IP形象打造的文創產(chan) 品風靡網絡,也為(wei) 這些文博單位帶來不少人氣。北京博物館學會(hui) 秘書(shu) 長哈駿認為(wei) ,文創產(chan) 品不僅(jin) 要講好故事,更要“走心”,“要把文物所蘊藏的優(you) 秀曆史文化內(nei) 涵挖掘出來,賦予更加現代化、年輕化的展示形式,吸引更多人走近文物,感受曆史。”(李祺瑤)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