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顧慮,放手去試”
【創新路上好政策】
為(wei) 什麽(me) 這裏的員工敢想敢為(wei) ?因為(wei) 這個(ge) 單位讓大家——
“別顧慮,放手去試”
光明日報記者 張蕾 光明日報通訊員 尚馳 董佳瑩
從(cong) 嫦娥探月到祝融探火,從(cong) 載人航天到空間站建設,在托舉(ju) 我國航天事業(ye) 的人才大軍(jun) 中,不能不提到這樣一個(ge) 響亮的名字——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所屬,以下簡稱“火箭院”)總體(ti) 設計部。
長征五號B築夢“天宮”、長征七號A勵誌“高軌尖兵”、長征八號拓展太陽軌道發射能力……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隨著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集中亮相、運載體(ti) 係逐漸完善,中國航天進出宇宙空間的能力進一步加強。而這一係列成就的取得,很大程度上得益於(yu) 長征係列運載火箭的總體(ti) 設計單位——火箭院總體(ti) 設計部育才有略,一代代火箭人不忘初心、接續奮鬥,推動我國航天事業(ye) 以令人驚歎的速度創造一個(ge) 個(ge) 新紀錄,探索出一條自力更生、自主創新的發展道路。
用才不懼失敗
“別顧慮,放手去試。”
“沒事兒(er) ,多試幾次就會(hui) 成功。”
在火箭院總體(ti) 設計部員工陳曦攻克“固體(ti) 火箭抗雷電問題”的過程中,領導的這兩(liang) 句話給他吃了“定心丸”。
“固體(ti) 火箭抗雷電問題”是航天領域一道公認的世界級難題,也是一個(ge) 新的研究方向。在陳曦帶隊攻克難題的過程中,火箭院總體(ti) 設計部召集專(zhuan) 家評估方案可行性,幫助他們(men) 解決(jue) 經費、資源、設備等問題,還在研究初期試驗反複失敗的時候,鼓勵他們(men) 大膽嚐試,保持信心繼續把研究做下去。
在單位的大力支持下,陳曦和團隊成員不負眾(zhong) 望,曆經幾百次試驗,終於(yu) 突破了固體(ti) 火箭表麵塗層和對接結構等關(guan) 鍵技術,解決(jue) 了我國固體(ti) 火箭發射的一大難題,從(cong) 無到有開創了抗雷電的研究方向。
員工敢想敢為(wei) ,單位鼓勵員工放手去幹,同時做好各項資源保障和激勵措施,讓大家想幹事就能幹成事。成立60多年來,火箭院總體(ti) 設計部始終圍繞“出成果、出人才”這一根本任務和方向,不斷改革完善人才培養(yang) 製度。2000年,該部引入現代人力資源管理模式,形成薪酬激勵體(ti) 係,並在此後20多年裏不斷優(you) 化、完善績效考核和評優(you) 獎先工作辦法。
此外,火箭院總體(ti) 設計部還通過頒布《課題製實施方案》,建立起覆蓋科研課題全生命周期的激勵分配製度,讓員工能在課題研究過程中自主決(jue) 定、主動擔責,在課題取得突破的同時享受成功帶來的成就。
識才敢“壓擔子”
2022年是火箭院總體(ti) 設計部十室員工王申入職工作的第二個(ge) 年頭,剛工作滿一年時,他被室裏破格提拔為(wei) 工程組副組長。能這麽(me) 快獨挑大梁,離不開王申出色的工作能力,也離不開單位識才的慧眼和用才的決(jue) 心。
在一次外場試驗過程中,領導發現王申專(zhuan) 業(ye) 能力突出、視野開闊、善於(yu) 溝通表達,一個(ge) 人就能把幾個(ge) 崗位的試驗觀測全部做完,而且數據嚴(yan) 謹可靠。發現王申的這個(ge) 特質後,領導特意給他“壓擔子”,將多個(ge) 觀測流程都交給他一個(ge) 人盯,王申不但出色完成了組織交給他的任務,還在實打實的訓練中快速成長為(wei) 骨幹。
像王申這樣,入職兩(liang) 三年就成為(wei) 組裏骨幹甚至是負責人的青年員工,在火箭院比比皆是。“從(cong) 新員工入職培訓開始,再到重大工程曆練,越來越多的青年員工走上型號和項目管理崗位,發揮自己的聰明才幹。”在火箭院總體(ti) 設計部相關(guan) 負責人看來,有活力、有想法、有能力的青年員工是航天事業(ye) 蓬勃發展的主力軍(jun) ,“隻要你行,你就可以上”。
60多年風雨兼程,一代代青年員工在火箭院總體(ti) 設計部放飛夢想、釋放激情。據悉,該部共有14個(ge) 團隊和個(ge) 人獲中央企業(ye) 級青年獎勵,10個(ge) 團隊和個(ge) 人獲國家級青年獎勵。
成才總有舞台
在火箭院總體(ti) 設計部,有才能有抱負的青年很多,大家對產(chan) 品型號改進和項目預研創新也有很多“金點子”。為(wei) 了幫助大家將這些好的思路與(yu) 想法落地為(wei) 現實,火箭院總體(ti) 設計部於(yu) 2018年啟動了“千人千題計劃”。
作為(wei) 該部實施的一項重大基礎工程,“千人千題計劃”旨在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通過全員參與(yu) ,解決(jue) 發展過程中麵臨(lin) 的產(chan) 品、技術和管理難題。個(ge) 人或團隊隻要完成申報、論證、攻關(guan) 和結題,就會(hui) 得到相應積分獎勵,直接體(ti) 現在個(ge) 人薪酬上且增長額度終身有效。
火箭院總體(ti) 設計部十室副主任設計師高利軍(jun) 所在的團隊申報了“千人千題計劃”。經過一輪又一輪考驗,度過一個(ge) 又一個(ge) 不眠之夜,高利軍(jun) 率隊解決(jue) 了在小火箭身上存在20多年的設計缺陷,有效化解了我國航天火箭發射的一大隱患。
回想起那段攻堅克難的時光,高利軍(jun) 頗為(wei) 感慨:“在團隊合作的過程中,我明顯感到大家對技術難題的畏難情緒消失了,對科研攻關(guan) 的熱情提高了。”據他講,當時參與(yu) 團隊攻關(guan) 的員工,如今已經成長為(wei) 室裏的骨幹。
“千人千題計劃”實施後,已有近100個(ge) 與(yu) 火箭研製密切相關(guan) 的課題通過結題驗收,不僅(jin) 攻克了諸多航天工程的曆史遺留技術問題,還開拓出不少前沿新興(xing) 的研究領域,參與(yu) 攻關(guan) 的員工也在此過程中成長成才。“我們(men) 希望通過這種方式,引導青年員工直麵難題、勇於(yu) 創新,不追求表麵的成功,而是從(cong) 根源上解決(jue) 航天‘卡脖子’問題。”火箭院總體(ti) 設計部相關(guan) 負責人強調。
除此之外,火箭院總體(ti) 設計部還設有覆蓋型號、預研、測試、質量等方麵的多樣化成長通道,今年還將重點試點產(chan) 品專(zhuan) 業(ye) 隊伍成長通道,希望讓每個(ge) 進入總體(ti) 部工作的人都能暢通無阻地找到助力自己成才的舞台。
建設航天強國任重道遠。“作為(wei) 我國多個(ge) 係列重大飛行器的研製抓總單位,我們(men) 將瞄準航天強國建設目標,做好關(guan) 鍵核心技術領域青年人才的發現、培養(yang) 、任命,同時健全技術人員紮根一線、崗位成才的發展機製,繼續為(wei) 航天強國建設培育戰略科技人才、科研領軍(jun) 人才和攻堅創新團隊。”火箭院總體(ti) 設計部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