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因為愛崗,所以堅守(我們這裏的年輕人·匠心故事②)

發布時間:2022-08-03 10:58:00來源: 光明網

 

  一

  “班長,我也想去培訓,幫忙增加一個(ge) 名額吧!”

  “你現在都是副班長了,要學的是管理。還鑽那麽(me) 細嗎?”

  “管理也不能浮在麵上啊。不搞明白細節,怎麽(me) 指揮呢?”邱中華——國家電網四川超高壓公司輸電檢修中心帶電作業(ye) 一班副班長,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鏡,很認真地說。

  “但是這不是我們(men) 自己的培訓。人家隻給了兩(liang) 個(ge) 名額。要增加名額,估計有點難。”班長有些為(wei) 難。

  “在高海拔地區做直升機吊人進出電場帶電作業(ye) ,是我們(men) 多年的夢想。我如果不先學到胸有成竹,現場指揮起來心裏就沒底。”邱中華的強勁上來了,想了想,他說:“隻要給我一個(ge) 培訓的機會(hui) 就行,我自己掏培訓費。”

  1986年出生的邱中華,性格有點強。

  2010年大學畢業(ye) ,他應聘到四川省電力公司超(特)高壓運行檢修公司。入職實操培訓的第一天,他發現自己有點恐高。爬訓練鐵塔,到10多米高的地方時,他就四肢發抖,感到天旋地轉。他甚至不知道自己是怎麽(me) 回到地麵上的。老師讓他暫停登高訓練,他無比沮喪(sang) 。他懷疑自己選錯了專(zhuan) 業(ye) 入錯了行。跟同學打電話聊起來,同學勸他幹脆換個(ge) 工作。一個(ge) 恐高的人怎麽(me) 能去從(cong) 事“高空作業(ye) ”呢?家裏人也支持他再擇業(ye) 。

  這個(ge) 時候,邱中華的強勁卻上來了。他覺得不能遇到困難就繞著走。他決(jue) 心要戰勝“恐高”這個(ge) 困難。

  訓練鐵塔旁有一個(ge) 專(zhuan) 門用來觀摩的旋轉樓梯。邱中華就在樓梯上做俯視地麵的訓練,從(cong) 三層,到四層,再一層層往上……每一個(ge) 高度,他都要訓練到眼看地麵心不慌、靠近欄杆腳不顫,以慢慢適應那種從(cong) 高往低看的感覺。

  這樣練了近一個(ge) 月,從(cong) 旋轉樓梯的頂層往下看,也沒有了不適感。邱中華有了信心,開始去練習(xi) 爬訓練鐵塔。每天早上第一個(ge) 來,晚上最後一個(ge) 走,中午也不休息。到實訓結束的時候,他的恐高症克服了,爬塔水平也上去了。

  公司精心挑選人員組成帶電作業(ye) 班。進行體(ti) 能測試的時候,3公裏跑下來,邱中華吐了血絲(si) 。師傅饒建彬勸他退出。因為(wei) 帶電作業(ye) 也是個(ge) 體(ti) 力活,要受得住屏蔽服裏的高溫高熱,身體(ti) 素質不好可不行。邱中華不服氣,強勁又上來了,說等半年訓練完了再看。長跑、仰臥起坐、俯臥撐、蛙跳、衝(chong) 刺跑、快速登塔訓練、50公斤吊重拉繩訓練……他每一樣都比別人練得更多。6個(ge) 月後,他的身體(ti) 強壯起來了,跑5公裏都沒問題。

  經過戰勝恐高和體(ti) 能訓練,邱中華不僅(jin) 在體(ti) 質上有了提升,在心理和意誌力上也實現了跨越。他相信隻要努力,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邱中華強贏了。

  邱中華不怕別人說他“強”。“帶電作業(ye) ”本身就是同“停電作業(ye) ”強啊!人的安全耐受電壓是36伏,帶電作業(ye) 卻要在一兩(liang) 萬(wan) 倍於(yu) 安全電壓的情況下工作,這不是“強”嗎?可是,電網不能停,一條±800千伏的線路滿功率運行,可以為(wei) 4億(yi) 盞20瓦的電燈提供電力。如果停電一小時,直接經濟損失就是幾百萬(wan) 元。帶電作業(ye) 這個(ge) “強”,強得有價(jia) 值。

  屏蔽服是帶電作業(ye) 的保命服,是用特殊導體(ti) 材料和纖維材料製成的。衣服並不重,但封閉性極好,一旦穿上就不散熱了。到了夏天,身體(ti) 在裏麵就像被捂在蒸籠裏一樣,很容易中暑。因此,夏天進電場前,邱中華會(hui) 先吸兩(liang) 支藿香正氣液,再抓過鋼化杯喝幾口夏桑菊茶,既是漱口又是補水。但他又不敢多喝,因為(wei) 高空作業(ye) 有時比預想的時間要長,為(wei) 減少麻煩隻能補充少量的水。

  二

  邱中華喜歡同工器具強。

  他剛剛參加帶電作業(ye) 沒多久,就對在絕緣子上作業(ye) 時要費力彎腰取吊物,感到不滿意。下了班,他找來廢舊的角鋼,焊了個(ge) 滑車支撐架。支撐架卡在兩(liang) 串平行的絕緣子之間,利用一個(ge) 固定點,把滑車的位置移到高點位。這樣就不用在高空彎腰到低點位取東(dong) 西了。這個(ge) 小發明挺實用,讓大夥(huo) 兒(er) 幹活更便利了,班上的人對這位大學生多了些親(qin) 近感。

  接著,他又將目光對準滑車。他把滑車變成防纏繞開口灌繩式滑車。對絕緣子拆換時的受力卡具,他也較上了勁。以前針對不同樣式的絕緣子要帶不同的卡具,卡具多得連庫房都快放不下了。有沒有一種辦法讓絕緣子的卡具通用?他和小夥(huo) 伴動起了腦筋。有了想法,再找辦法。他們(men) 很快想出了“拆分”的方法:把卡具拆分為(wei) 卡具座和內(nei) 襯套,卡具座通用,內(nei) 襯套采用不同型號搭配。這樣每次去工作現場,隻需選用不同的內(nei) 襯套就可以了。一個(ge) 問題就這樣解決(jue) 了。當看到青年員工每每為(wei) 絕緣子綁紮不牢而擔心時,他又發明了“絕緣子金屬吊鉤”,像釣魚一樣把絕緣子“釣”上去,又快又穩當。

  但邱中華有時對自己發明的東(dong) 西也不滿意,他不停地進行改造升級。在有三串絕緣子的特高壓場所,他改進了自己之前製作的支撐架。他還和同事研製出了一種新型裝置,可以讓工人在絕緣子更換時坐著工作,這樣不僅(jin) 更加安全,而且更加舒適。

  還有一次,邱中華本來在家裏整理資料,師傅饒建彬讓他給施工現場送個(ge) 工器具去。他跟師傅說,反正要送工器具過去,就順便安排他進電場參加帶電作業(ye) 好了。饒建彬知道這個(ge) 徒弟是想多幹、多看、多積累,他對徒弟的脾性慢慢開始喜歡了。饒建彬重新提交了第二天的作業(ye) 計劃,把邱中華派進電場作業(ye) 。這一次帶電作業(ye) ,邱中華還真有收獲。他發現了金具之間連接的O形環有鏽蝕的隱患。O形環帶電更換,怎樣最省事?以前沒考慮過。從(cong) 現場回來,他睡不著了。與(yu) 幾個(ge) 同事一起,花了一個(ge) 月時間,研發出了單根子導線卸力裝置。

  就這樣,不到10年時間,邱中華和他的團隊創新發明了23件帶電作業(ye) 工器具,申報了30項專(zhuan) 利。

  邱中華的革新動力,最初是想獲得班裏同事的認可。他要改變大家對他“文弱書(shu) 生”的印象——那可不僅(jin) 僅(jin) 是體(ti) 能提升就能做到的。後來,他的目標提升了,變成了想把帶電作業(ye) 中以前不能做的變成能做的;把以前不好做的變成好做的。他喜歡一句話:創新,就是要實用。

  邱中華還同帶電作業(ye) 方法強。

  四川有2萬(wan) 多公裏的500千伏超高壓線路和5條±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線路的起始段。線路經過的地方,地形、地貌、氣候都很複雜。這給四川的帶電作業(ye) 提出了更多要求。以前,高壓帶電作業(ye) 進電場的常用方式有跨二短三走進法、秋千入場法、絕緣軟梯攀爬法等。還有沒有其他方法呢?邱中華琢磨上了。他從(cong) 攀岩雜誌上看到國外有一種電動自提升攀岩裝置。他來了靈感,把這種方法借用到了帶電作業(ye) 中。邱中華與(yu) 同事從(cong) 機械原理分析到3D建模畫圖,從(cong) 受力理論研究到附件加工定製,加班加點完成了無人機配合自動起降裝置的設計,並於(yu) 2015年進行了實用檢驗。他們(men) 終於(yu) 讓帶電作業(ye) 從(cong) “爬樓梯”升級為(wei) “坐電梯”。

  在超過3000米的高海拔地區進行特高壓帶電作業(ye) ,2017年以前是個(ge) 空白。邱中華立誌帶領團隊填補這個(ge) 空白。他們(men) 做了多次計算、演練。2017年春節前,在海拔3100米的地方,他穿上屏蔽服,戴上麵罩,進入±800千伏的等電位中,成功消除了線路隱患,確保了春節期間人民群眾(zhong) 的用電安全。

  邱中華的強,贏得了同事們(men) 的認可。大家說,這個(ge) 大學畢業(ye) 生,還真有兩(liang) 下子。

  三

  邱中華也同自己強。

  優(you) 秀人才,哪裏都想要。有部門想讓邱中華離開班組到部門工作。邱中華回絕了。他想起了“竹子定律”:竹子用4年多時間來長根,才能在後麵用很短的時間迅速長高。他覺得他“長根”的時間還沒夠,帶電作業(ye) 的工作還沒做精。他和夥(huo) 伴們(men) 還有好幾個(ge) 想法沒實現。對於(yu) 高海拔地區直升機吊人進出電場帶電作業(ye) ,他們(men) 從(cong) 2013年就開始計劃和爭(zheng) 取,但是好幾家航空公司的工作人員一聽說讓直升機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地方飛,都搖了頭。

  這一次,終於(yu) 有家航空公司願意來嚐試。進電場的人要嚴(yan) 格培訓同直升機的配合。邱中華雖然不進電場,但他是現場指揮。他想,隻有參加培訓,才能掌握關(guan) 鍵點,進而製定穩妥的方案。所以,他倔強地申請,一定要參加培訓。

  邱中華這些年參加了不少培訓、交流。以前每次都隻能聽,後來有時候也能做點分享。他覺得每次參加培訓都有巨大的收獲。同時,能把自己的經驗分享出去,讓別人少走一些彎路,他也有一種成就感。

  為(wei) 了參加這次培訓,他去找工區主任,找副總經理,找總經理。單位最後向航空公司解釋說,邱中華是全國能源化學地質係統的“大國工匠”,是全國勞模,去了可以講講高海拔施工的注意事項,還可以分享工作經驗……對方也許是被這份執著感動了,同意多給一個(ge) 培訓名額。

  在長達一個(ge) 月反複、枯燥的培訓中,邱中華學得最認真、練得最刻苦。白天訓練飛行操作,晚上總結。模擬訓練、技術演算、安措考量的稿紙寫(xie) 了一摞又一摞。為(wei) 了確保作業(ye) 方案萬(wan) 無一失,他還積極聯係兄弟單位的技術人員、行業(ye) 內(nei) 帶電作業(ye) 的專(zhuan) 家,在研討中完善了《高海拔地區直升機帶電作業(ye) 方案》。

  經過前期的精心準備,高海拔地區直升機吊人進出電場帶電作業(ye) 終於(yu) 正式實操。2021年10月的一天,大涼山上林木蔥蘢,溫暖的陽光照耀著萬(wan) 物。在錦屏到蘇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線路52號塔位附近,一架直升機穩穩地懸停在200多米高空。直升機腹部垂下4根掛著吊籃的吊繩,兩(liang) 名作業(ye) 人員站在吊籃裏,從(cong) 兩(liang) 根地線間穿過,平穩降落在導線上……聽著直升機返航的嗡嗡聲,作為(wei) 工作負責人的邱中華抑製不住內(nei) 心的激動。成功了!一個(ge) 空白被他們(men) 完美地填補了!

  10年來,邱中華和他的團隊進行了1300餘(yu) 次帶電作業(ye) ,減少停電時間達2800餘(yu) 小時,創造的經濟效益以億(yi) 元為(wei) 單位。他的強,贏得了人們(men) 的尊重,也強出了成績。

  四

  不過,邱中華並不是事事都強。當同事給他提建議意見時,邱中華很虛心。師傅饒建彬批評他在工作中的失誤時,他沒強過半句嘴。

  邱中華以前工作完成後,喜歡在高空做“V”形的勝利手勢,然後發個(ge) 微信朋友圈。一次,他同另一位師傅王利華在高空帶電作業(ye) 。在中間歇息的片刻,邱中華抓拍到了王師傅一個(ge) 帥氣的姿勢。下塔後,他拿著手機得意地對王師傅說:“師傅您看,您這個(ge) 狀態好有英雄氣。發給師娘看看吧!”不料王師傅卻對他說:“發這些給她幹什麽(me) ?難道還不夠擔心嗎?”這句話擊中了邱中華的心,他半句也沒強,因為(wei) 他想到自己每次外出作業(ye) 後,必須要給家裏打電話,否則妻子會(hui) 吃不下飯、睡不著覺。他還想起妻子唯一一次在電話裏帶著哭腔罵他,就是因為(wei) 一次作業(ye) 後,手機沒電了,與(yu) 家裏失聯了一段時間。

  “強人”邱中華,所有的強都隻為(wei) 了一件事:把工作做得更好。(陳必文)

  製圖:趙偲汝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