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實體書店積極轉型突圍

發布時間:2022-08-03 10:58:00來源: 光明網

  《網紅打卡爆火的中國書(shu) 店經濟,日本書(shu) 店或許能學習(xi) 》,日本SAKAMAGA雜誌近日以此為(wei) 題刊文稱,互聯網信息大潮下,日本眾(zhong) 多書(shu) 店都麵臨(lin) 存亡問題,僅(jin) 2020年實體(ti) 書(shu) 店總數就減少一半以上。與(yu) 之相反,同日本相鄰的中國新開書(shu) 店數量卻在顯著增加。文章指出,一些中國書(shu) 店通過社交平台引流、拓寬銷售渠道、控製成本等手段,成功實現從(cong) 單一經營模式到跨界經營模式的轉型升級,中國人靈活的思考和探究心值得借鑒。

  與(yu) 世界上其他國家相比,中國實體(ti) 書(shu) 店行業(ye) 在市場規模上具有顯著優(you) 勢。《2021年圖書(shu) 零售市場報告》指出,即便在互聯網和疫情的雙重衝(chong) 擊下,2021年中國圖書(shu) 零售市場碼洋規模仍高達986.8億(yi) 元,同比上升1.6%;其中,實體(ti) 店渠道碼洋規模同比上升4.09%,達212億(yi) 元。疫情反複所帶來的衝(chong) 擊也未能阻擋中國實體(ti) 書(shu) 店擴張的步伐,《2020-2021中國實體(ti) 書(shu) 店產(chan) 業(ye) 報告》的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新開書(shu) 店的數量約是關(guan) 閉數量的2.6倍,純新增書(shu) 店數高達2488家,僅(jin) 北京的新開書(shu) 店就超600家,幾乎是同年美國新開書(shu) 店數的8倍。

  與(yu) 歐美多國實體(ti) 書(shu) 店的遭遇類似,中國實體(ti) 書(shu) 店也麵臨(lin) 嚴(yan) 峻的生存困境。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前,線上書(shu) 店憑借低折扣和方便快捷的購物體(ti) 驗,不斷擠壓實體(ti) 書(shu) 店的生存空間。相關(guan) 數據表明,在中國,線上書(shu) 店銷售自2016年起就已反超實體(ti) 書(shu) 店,至2021年,線上書(shu) 店銷售碼洋高達實體(ti) 書(shu) 店的4倍。疫情暴發進一步催化了實體(ti) 書(shu) 店在經營中長期存在的財務矛盾,各大書(shu) 店均麵臨(lin) 較大損失,圖書(shu) 出版業(ye) 被迫艱難轉型。《2020-2021中國實體(ti) 書(shu) 店產(chan) 業(ye) 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共有208家實體(ti) 書(shu) 店銷售收入同比下降,占比達到了70%。

  近幾年,為(wei) 實現逆境突圍,很多中國實體(ti) 書(shu) 店經營者積極探索新的經營方式。首先,實體(ti) 書(shu) 店十分注重“頭部書(shu) 籍”的打造,不僅(jin) 定期推出名家暢銷書(shu) 或特定垂直品類內(nei) 的口碑佳作,還會(hui) 嚐試引進外文原版暢銷書(shu) ,或運營小眾(zhong) 領域權威學者的相關(guan) 著作。其次,“超級書(shu) 店+綜合業(ye) 態”的經營模式逐漸取代傳(chuan) 統的圖書(shu) 銷售模式,受到更多書(shu) 店經營者的青睞。不少實體(ti) 書(shu) 店早已超出了圖書(shu) 售賣的傳(chuan) 統業(ye) 務範疇,也是一家文創集合店、一家咖啡店、一次小型展覽,甚至是一個(ge) 共享辦公室。許多書(shu) 店還會(hui) 通過實行會(hui) 員製、社群運營、邀請知名作家舉(ju) 辦圖書(shu) 簽售、舉(ju) 辦訪談或沙龍等方式,來維護、擴大其會(hui) 員群體(ti) ,打造書(shu) 店“粉絲(si) 經濟”。

  中國政府出台各項針對實體(ti) 書(shu) 店的扶持政策,涵蓋減免租金、減輕稅費、資金幫扶和金融支持等多個(ge) 領域。財政部等部門早在2013年就發文表示,將免征圖書(shu) 批發、零售增值稅,每年減負50億(yi) 元。2016年6月,11部門聯合印發的《關(guan) 於(yu) 支持實體(ti) 書(shu) 店發展的指導意見》更明確表示,要“支持實體(ti) 書(shu) 店進一步融入文化旅遊、創意設計等相關(guan) 行業(ye) 發展,努力建設成為(wei) 集閱讀學習(xi) 、展示交流、聚會(hui) 休閑等功能於(yu) 一體(ti) 的複合式文化場所”。此外,政府的文化消費惠民政策也為(wei) 實體(ti) 書(shu) 店的轉型提供更多機會(hui) 。2020年10月發布的《關(guan) 於(yu) 促進全民閱讀工作的意見》明確提出:“到2025年,通過大力推動全民閱讀工作,基本形成覆蓋城鄉(xiang) 的全民閱讀推廣服務體(ti) 係。”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各種創新的經營方式的確為(wei) 實體(ti) 書(shu) 店帶來了一定的經濟效益,但靠情懷取勝的“網紅”經營模式隻是影響書(shu) 店收入的眾(zhong) 多因素之一,難以扭轉以圖書(shu) 銷售為(wei) 主要收入來源的實體(ti) 書(shu) 店所麵臨(lin) 的真正困境。此外,雖然一係列幫扶政策為(wei) 那些瀕臨(lin) 倒閉的實體(ti) 書(shu) 店解了部分燃眉之急,但對實體(ti) 書(shu) 店的政策支持力度仍有提升空間。

  為(wei) 進一步推動實體(ti) 書(shu) 店重煥生機,各主體(ti) 應有所側(ce) 重並集中發力:從(cong) 內(nei) 部視角看,書(shu) 店經營者應明確自身在紙質書(shu) 閱讀上的核心競爭(zheng) 力,繼續利用數字化策略豐(feng) 富營銷手段、優(you) 化體(ti) 驗場景,抓住“文化強國”和“全民閱讀”的發展機會(hui) ;從(cong) 外部視角看,有關(guan) 部門應提高對實體(ti) 書(shu) 店文化惠民的支持力度,著力保障政策真正落到實處,並轉換思維,視書(shu) 店為(wei) 融入性而非獨立性的、半商業(ye) 半公益的而非純商業(ye) 的文化業(ye) 態,進一步促進實體(ti) 書(shu) 店的可持續發展。(受訪專(zhuan) 家:清華大學新聞與(yu) 傳(chuan) 播學院副院長張錚 采訪整理:杜珂)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