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國標新增1.7萬餘個生僻漢字編碼字符
光明日報北京8月3日電(記者陳海波)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hui) 、工業(ye) 和信息化部、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hui) 近日聯合發布新版《信息技術 中文編碼字符集》強製性國家標準(GB 18030-2022)。與(yu) 上一版標準相比,新國標增加錄入1.7萬(wan) 餘(yu) 個(ge) 生僻漢字,為(wei) 傳(chuan) 承中華文化、增強中文信息處理能力、滿足姓名生僻字人群用字需求提供強有力的標準保障。
國家標準委介紹,《信息技術 中文編碼字符集》是中文信息技術領域最重要的基礎性標準,對漢字和我國多種少數民族文字進行統一編碼,需要進行中文處理的信息係統均需應用此類編碼標準。因此,該標準實施場景豐(feng) 富、應用範圍廣泛。標準首次發布於(yu) 2000年,2005年第一次修訂,支撐了我國中文信息處理和交換需要。
新版《信息技術 中文編碼字符集》強製性國家標準將於(yu) 2023年8月1日正式實施,共收錄漢字87887個(ge) ,比上一版增加錄入了1.7萬(wan) 餘(yu) 個(ge) 生僻漢字。不僅(jin) 收錄國務院發布的《通用規範漢字表》的全部漢字,還可覆蓋我國絕大部分人名、地名用生僻字以及文獻、科技等專(zhuan) 業(ye) 領域的用字,能夠滿足各類使用需求。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