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現實題材挖掘出豐沛的詩意(來自現場的聲音)

發布時間:2022-08-04 16:15:00來源: 光明網

  近日,由山西省話劇院演出的《右玉》在國家話劇院上演。該劇講述了山西省朔州市右玉縣70多年植樹治沙感天動地的故事,用戲劇藝術的方式表現“迎難而上、艱苦奮鬥,久久為(wei) 功、利在長遠”的“右玉精神”。

  深入思考戲劇創作會(hui) 發現,不同類型的作品其實都麵臨(lin) 一個(ge) 相同的問題:如何深入地挖掘劇中蘊含的激蕩情感、生命哲思,進而濃烈地表達出這種情感哲思,讓戲劇演出飽含應有的詩情、詩意、詩境,並努力實現舞台的“詩化意象”。

  晉西北右玉縣,地處毛烏(wu) 素沙漠的邊緣。如今,我們(men) 的創作團隊到右玉采風,站在右玉的高處,一眼望不到邊的是千千萬(wan) 萬(wan) 棵樹,無法想象幾十年前這裏曾黃沙肆虐、寸草不生,更無法想象如今每一棵樹占據的土地竟然平均種過14棵樹。右玉植樹,就是一場天人拉鋸,是自然環境的殘酷與(yu) 人的堅韌意誌的比拚。右玉黃沙窪最早活下來的那批樹,被當地人稱作“小老楊”,其實就是一種普通的楊樹。因為(wei) 過去的右玉生存環境太過惡劣,這裏的楊樹長不高,也長不粗,樹幹扭曲,樹皮粗糙,樹根都露在了土地的外麵,樹卻始終屹立不倒。看著成片成林這樣倔強地活著的“小老楊”,想著它的每一個(ge) 樹坑裏都曾種過的14棵樹,我在心裏無法不強烈地將它們(men) 與(yu) 右玉人的性格品質聯係在一起。

  於(yu) 是,話劇《右玉》的舞台中心始終佇(zhu) 立著一棵“小老楊”,它時而幹枯,時而翠綠,樹幹的形象扭曲、粗糙、倔強,映射著那些右玉種樹人的性格。“頑強堅韌的樹”與(yu) “頑強堅韌的人”,兩(liang) 相呼應的生命意象,成為(wei) 該劇的主體(ti) 形象和思想哲理。所以,《右玉》是“生命的讚頌”。

  《右玉》還體(ti) 現著“世代的守望”。遠古時代,就有人在這裏繁衍生息,右玉也曾水草豐(feng) 美、鬱鬱蔥蔥。歲月流逝、滄海桑田,右玉人的生存環境從(cong) 林木繁茂變成風沙暴虐,但“頑強生存,企盼幸福”的渴望與(yu) “守護鄉(xiang) 土,誓不放棄”的決(jue) 心,早已沉澱為(wei) 右玉人共同的意識。

  如今已成為(wei) 塞上綠洲的右玉,是一代代右玉人持續努力的成果,是一代代右玉人不畏艱難、不懼失敗、“功成不必在我”而“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境界的表現,體(ti) 現著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始終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wei) 奮鬥目標”的追求。所以,《右玉》更是“精神的高揚”!

  無論是“讚頌”“守望”還是“精神”,最終都需要用戲劇藝術的方式在舞台上呈現。作為(wei) 導演,我追求的戲劇藝術呈現方式,不止於(yu) “就事論事”,還要創造舞台上的“詩化意象”。《右玉》“詩化意象”的創造基礎,首先是導演組與(yu) 編劇一起,根據導演的整體(ti) 構思,對劇本的講述結構和語言風格做了調整,在不改變原來的人物、情節、主題的前提下,大量引入“敘述體(ti) 戲劇”的觀念和方法。

  “敘述體(ti) ”與(yu) “寫(xie) 意性”有一種天然關(guan) 聯,所以,當我們(men) 麵對現實題材戲劇的創作時,有時可以選擇由“敘述”走向“寫(xie) 意”進而超越“就事論事”達到“詩化意象”這樣一條有效途徑。用這種觀念和方法處理的《右玉》舞台演出,以“老年唐漢元”為(wei) 主要敘述角度,他不僅(jin) 可以與(yu) “年輕的自己”對話,還可以與(yu) 劇中的其他角色交流。劇中更靈活的敘述群體(ti) ,是既可以扮演村民群體(ti) 場麵又可以抽離出來發揮敘述功能的“歌隊”。這種“敘述體(ti) 戲劇”的方式,不僅(jin) 大大增加了劇情跳躍、時空轉換的靈活性,更為(wei) 角色表達乃至整個(ge) 演出的內(nei) 在情感和思想哲理提供了強有力的“寫(xie) 意性舞台時空”的支撐。“他”或“他們(men) ”,既可以成為(wei) 劇中人物,完成戲劇的行為(wei) 和語言,也可以超越戲劇情節的表麵進程,直接麵對觀眾(zhong) 講述抒發,更可以構成各種寫(xie) 意性的戲劇場麵。“他”或“他們(men) ”的講述抒發與(yu) 情節、情感、思想融匯為(wei) 一個(ge) 整體(ti) ,構成了“敘述體(ti) 戲劇”獨有的藝術風貌和藝術魅力。

  正是因為(wei) 這樣的“敘述體(ti) 戲劇”特征和“詩化意象”品格,我們(men) 努力將《右玉》演成一首舞台上的“詩”。現實的生活情境,多重的時空結構;質樸的人物形象,詩化的情感表達;玻璃展櫃中的一株小樹,懸在空中的一片希望……

  話劇《右玉》在表現震撼人心的“右玉精神”的同時,也努力以時尚的藝術語匯講述深厚的民族故事,用寫(xie) 意的藝術語匯創造舞台上的詩化意象。

  (作者:王曉鷹,為(wei) 話劇《右玉》導演)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