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芭蕾藝術在中國的創新發展(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縱橫談)

發布時間:2022-08-04 16:15:00來源: 光明網

 

  飽含對時代生活的積極關(guan) 切,從(cong) 豐(feng) 富多彩的現實中提煉芭蕾語匯,既是芭蕾創作的應有之義(yi) ,更是芭蕾藝術彰顯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必由之路。

  創作者隻有堅定文化自信,才能創作出有骨氣、有個(ge) 性、有神采的作品,講好中國故事、傳(chuan) 播中國聲音,向世界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中國文聯十一大、中國作協十大開幕式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要重視發展民族化的藝術內(nei) 容和形式,繼承發揚民族民間文學藝術傳(chuan) 統,拓展風格流派、形式樣式,在世界文學藝術領域鮮明確立中國氣派、中國風範。”自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jun) 》首演至今,中國的芭蕾藝術創作已走過近60年。經過一代代創作者的不懈努力,芭蕾藝術在中國實現了本土化、民族化的創新發展,具有中國氣派、中國風格的芭蕾為(wei) 世界所承認、欣賞。

  1959年成立的中央芭蕾舞團,走出了一條古典與(yu) 現代交相輝映、民族藝術與(yu) 世界藝術互鑒融合的發展道路,成為(wei) 我國芭蕾藝術發展的例證。近10年,中央芭蕾舞團在劇目質量提升、題材種類拓展、藝術樣式創新等方麵成果顯著。梳理中央芭蕾舞團近年來的創作成果,透視其發展理路和經驗內(nei) 核,將為(wei) 中國芭蕾藝術的創新發展提供諸多啟示。

  聚焦現實題材,將創作觸角伸向時空縱深

  芭蕾藝術具有相對固定的審美模式和審美經驗。麵對現實題材,如何將傳(chuan) 統的審美經驗與(yu) 真切的、當代的現實生活體(ti) 驗結合起來?如何以舞蹈語匯之“虛”藝術表現現實生活之“實”?這兩(liang) 個(ge) 課題,是芭蕾藝術進行創造性轉化的實踐方向。

  中央芭蕾舞團的現實題材創作成績不俗。芭蕾舞劇《鶴魂》取材於(yu) 徐秀娟這位平凡養(yang) 鶴姑娘的故事,歌頌了愛崗敬業(ye) 、無私奉獻的優(you) 秀品質。芭蕾舞劇《花一樣開放》聚焦脫貧攻堅題材,精心塑造了何琳這位充滿朝氣和熱情的誌願者形象,將她跋山涉水深入山區調研、因地製宜提出扶貧方案、大力推動苗繡產(chan) 業(ye) 騰飛等行動,與(yu) “趕秋”民俗、繡娘刺繡、養(yang) 蜂勞作等現實生活場景相結合,藝術地揭示了一個(ge) 小小山鄉(xiang) 的致富過程。芭蕾舞劇《逆風飛翔》采用交響芭蕾的形式,巧妙運用身體(ti) 語言的力度、速度、幅度變化,以具有象征意義(yi) 、激情磅礴的群舞塑造“最美逆行者”,謳歌抗擊疫情一線醫務工作者,流行歌曲《因為(wei) 有你》也在芭蕾舞台上獲得全新的藝術詮釋。

  現實生活不僅(jin) 包含波瀾壯闊的滄桑巨變,也蘊藏靜水深流的點滴日常。中芭一些原創的中小型作品令人印象深刻。《滾燙花朵》裏有當下年輕人的情感萌動,《天黑請閉眼》裏有呈現人際關(guan) 係的動作群組,《放逐地》裏有澎湃的青春激情,《山河》裏更有大災麵前中華兒(er) 女的守望相助。毫無疑問,現實生活的意義(yi) 連接著曆史意緒。講述烈士高君宇與(yu) 石評梅感人愛情和革命人生的《寄相思》,描繪革命先烈在硝煙中奮勇前行的《黎明之前》,都將創作觸角伸向時空縱深。

  飽含對時代生活的積極關(guan) 切,從(cong) 豐(feng) 富多彩的現實中提煉芭蕾語匯,既是芭蕾創作的應有之義(yi) ,更是芭蕾藝術彰顯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必由之路。

  堅定文化自信,創作有骨氣、有個(ge) 性、有神采的作品

  用芭蕾藝術講好中國故事、傳(chuan) 播中國聲音,向世界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中芭人付出了諸多努力。

  芭蕾舞劇《敦煌》以常書(shu) 鴻、段文傑和樊錦詩等敦煌文物保護工作者為(wei) 原型,展現敦煌文化的璀璨恢弘,講述一代代敦煌人的堅守與(yu) 奉獻,將舞者心中的感動傳(chuan) 遞給觀眾(zhong) ,讓更多人關(guan) 注敦煌,關(guan) 心中國文化遺產(chan) 保護。芭蕾舞劇《白蛇·人間》取材自傳(chuan) 統戲曲,努力將傳(chuan) 統故事與(yu) 現實場景相結合,在芭蕾舞中融入新疆舞、安徽花鼓燈等民族舞元素,藝術形象頗具新意。為(wei) 了讓芭蕾富有中國味道,作品在配樂(le) 中融入交響樂(le) 、電子音樂(le) 、京劇打擊樂(le) 等元素,選取中國民間絲(si) 竹樂(le) 元素,為(wei) 傳(chuan) 統故事賦予時代色彩。

  中央芭蕾舞團的創作者努力用全世界都“聽得懂”的芭蕾語匯講述中國故事,呈現中華文化的恒久魅力。在大型原創交響芭蕾《世紀》裏,觀眾(zhong) 見到了芭蕾版的補天女媧、移山愚公、蹈海精衛、追日誇父。在芭蕾舞劇《孔子2012》裏,觀眾(zhong) 見到了被眾(zhong) 人敬仰的孔子與(yu) 春秋戰國時代顛沛流離的孔子。編導將現代思考注入作品,充滿理性又深深打動觀眾(zhong) 。

  中央芭蕾舞團團長馮(feng) 英說:“舞團在一次次的創作實踐中不斷總結,努力建立起本土文化語境下的芭蕾藝術語言,進而運用這種語言創作出呈現中國文化、展現中國精神、抒發民族情感的原創作品,更為(wei) 重要的是,將凝結於(yu) 這些作品中的精神與(yu) 力量,傳(chuan) 遞給世界。”實踐證明,創作者隻有堅定文化自信,才能創作出有骨氣、有個(ge) 性、有神采的作品。未來,創作者要充分發展戲劇敘事和心理敘事的芭蕾作品,注意拓展交響芭蕾的藝術力量,高度重視中華審美文化中的詩意審美。在詩意交響芭蕾的領域裏,中國芭蕾將有更廣闊的天地。

  為(wei) 世界芭蕾藝術體(ti) 係提供中國的創作經驗與(yu) 審美價(jia) 值

  伴隨網絡時代的到來,中國的創作者不斷在古典芭蕾基礎上塑造新的藝術形象,為(wei) 芭蕾藝術長廊拓展更多可能性。

  中央芭蕾舞團版的芭蕾舞劇《哈姆雷特》,創新性地在舞台上用一重重拉開又閉合的紅色幕布編織戲劇場域,劇中的哈姆雷特遊走於(yu) 戲裏戲外,困惑於(yu) 生存的命題。該劇大量融入中國現代舞元素,實現了對人物心理的獨特刻畫。曾獲國際大賽最佳編導獎的作品《昨日永恒》、將新疆舞蹈韻律與(yu) 芭蕾結合的作品《遙遠的聲音》等小型作品,之所以獲得國內(nei) 外廣泛好評,都是從(cong) 中國的芭蕾藝術形象中獲取了規律性的創作經驗。

  如何既保持嚴(yan) 謹的芭蕾技術規範和國際公認的藝術審美風格,又創造出特點鮮明的中國藝術形象,從(cong) 《紅色娘子軍(jun) 》到《祝福》《林黛玉》,再到《大紅燈籠高高掛》《牡丹亭》《敦煌》等作品,中央芭蕾舞團用作品給出自己的回答。

  近年來,中央芭蕾舞團高度活躍的創作態勢和引人矚目的藝術成績,與(yu) 2010年創設開辦的中央芭蕾舞團“創意工作坊”密切相關(guan) 。這個(ge) 培養(yang) 平台已成為(wei) 中芭出人才、出作品的重要引擎。從(cong) 這個(ge) 角度看,構建中國風格的芭蕾,不僅(jin) 是芭蕾舞蹈形態、藝術形象塑造等創作層麵的課題,更要整體(ti) 打通技術體(ti) 係、訓練體(ti) 係、表演風格體(ti) 係,全方位培養(yang) 人才、用好人才,為(wei) 世界芭蕾藝術體(ti) 係提供中國的創作經驗與(yu) 審美價(jia) 值。

  讓中國故事踏“舞”而來,讓更多人享有文化滋養(yang) ,中國芭蕾舞人正奮進在路上。

  (作者:馮(feng) 雙白,係中國舞蹈家協會(hui) 主席)

  中央芭蕾舞團供圖

  製圖:趙偲汝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