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高質量發展前程似錦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非凡十年】
【跨越】
光明日報記者 尕瑪多吉 杜倩
盛夏的世界屋脊,四麵八方的遊客會(hui) 聚於(yu) 此,滿目新景的西藏,帶給世人諸多驚喜。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西藏經濟社會(hui) 發展速度更快、發展質量更高。如今的西藏,團結線、幸福路通向四麵八方,經濟結構加快轉型升級,邊疆守土固邊隊伍蓬勃壯大,群眾(zhong) 生活出行、用水用電早已不是問題,滿滿的獲得感、幸福感洋溢在邊疆百姓的笑臉上。
1.立體(ti) 交通網絡惠及百姓生產(chan) 生活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的這十年,是西藏交通運輸事業(ye) 發展最快、最好的十年,也是交通運輸助推西藏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惠及雪域高原各族人民群眾(zhong) 最見成效的十年。
十年來,全國最後一個(ge) 未通公路的縣城墨脫縣、西藏全區最後一個(ge) 未通公路的鄉(xiang) 鎮甘登鄉(xiang) 通了公路,2012年西藏全區公路總裏程僅(jin) 為(wei) 6.52萬(wan) 公裏。今天,全區公路通車總裏程已達12.07萬(wan) 公裏,開創了公路建設跨越式發展的新局麵。特別是“十三五”以來,西藏創造了公路通車裏程年均增長8000多公裏的高原奇跡。
在拉薩做生意的邊巴,前年購買(mai) 了一輛越野車。他開心地說,“這幾年整個(ge) 西藏的公路通車率越來越高,我也幹起了汽車運輸,賺了不少錢”。
“雲(yun) 上邊城”墨脫雖然景色壯美,但自古交通阻塞。未通公路之前,墨脫的群眾(zhong) 如果突發重疾或意外重傷(shang) ,隻能在簡單處理後,由背夫們(men) 背著或用擔架抬著,轉到林芝的大醫院救治。由於(yu) 交通不便、轉運時間長,常有重傷(shang) 者不幸在途中去世。
2013年10月31日,全長117公裏的墨脫公路貫通運營,極大方便了墨脫人民的出行,保障了當地民生和建設需要的物資。充足的物資供應還平抑了物價(jia) ,提升了老百姓生活水平。隨著公路的暢通,墨脫的醫療和教育水平也大幅提升。墨脫農(nong) 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cong) 2012年的4875元提升至2021年的15278元。
公路裏程迅速增加,鐵路建設日新月異,“天路”實現了延伸。去年6月,拉薩至林芝鐵路建成通車,至此鐵路已通達拉薩、那曲、日喀則、林芝、山南等5座城市。同年8月7日,拉薩貢嘎國際機場T3航站樓建成投運,成為(wei) 西藏最大的航站樓。昌都邦達、林芝米林、日喀則和平、阿裏昆莎等支線機場相繼建成,國際國內(nei) 航線達到140條,通航城市66個(ge) 。
2021年7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到西藏考察調研時說:“全國的交通地圖就像一幅畫啊,中國的中部、東(dong) 部、東(dong) 北地區都是工筆畫,西部留白太大了,將來也要補幾筆,把美麗(li) 中國的交通勾畫得更美。”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親(qin) 切關(guan) 懷和重要指示為(wei) 西藏交通運輸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2022年是黨(dang) 的二十大召開之年,西藏將繼續推動一條條“團結線”“幸福路”通到千家萬(wan) 戶。
2.守土固邊讓黨(dang) 旗在邊境一線飄揚
黨(dang) 的光輝照邊疆,邊疆人民守土固邊心向黨(dang) 。
2013年3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hui) 議西藏代表團審議時,提出“治國必治邊,治邊先穩藏”的重要戰略思想。
西藏邊境線長達4000多公裏,多數地方曾經生產(chan) 生活條件惡劣。西藏和平解放70年來,著力創建固邊興(xing) 邊富民行動示範區,積極推進邊境基礎設施建設,邊境地區投入逐年增加。2012年以來,邊境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加大建設力度。十年來,西藏已高標準建成624個(ge) 邊境小康村,主電網延伸到全部邊境鄉(xiang) (鎮),實現村村通郵,移動通信網絡全覆蓋,農(nong) 村人口飲水安全得到保障,就近入學、就醫等公共服務也越來越便捷。
群眾(zhong) 生產(chan) 生活提升了,守土固邊始終一刻不敢鬆懈。如今的西藏邊境,人人是哨兵、家家是哨所、村村是堡壘、生產(chan) 是執勤、放牧是巡邏,處處有防範的大聯防格局畫卷已經鋪展開來。
在西藏阿裏地區日土縣的多瑪鄉(xiang) ,隨處可見“我放牧、你巡邏,我生產(chan) 、你執勤”的場景。
近年來,多瑪鄉(xiang) 黨(dang) 員和群眾(zhong) 前往邊境一線巡邏,維護社會(hui) 穩定、守衛邊疆領土。每逢“擁軍(jun) 愛民日”“軍(jun) 營開放日”“軍(jun) 地共建日”,多瑪鄉(xiang) 群眾(zhong) 就與(yu) 駐地官兵一起唱紅歌、講紅色故事、互學語言。
紅色小牧屋位於(yu) 南伊溝景區核心腹地,瓊林抵邊搬遷村以南200米,由國旗台、紅色小牧屋、巡邊體(ti) 驗路三個(ge) 部分組成,主要展示珞巴人民與(yu) 駐地部隊生生世世守土固邊的英雄史詩。小牧屋曾是珞巴民族休養(yang) 生息的居所,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珞巴人民居所從(cong) 小牧屋搬進了小庭院,今天的小牧屋已是珞巴人民與(yu) 駐地解放軍(jun) 結對共建,確保邊防穩固和邊境安全的“驛站”。
在瓊林邊境小康村全麵建成,珞巴人民整村抵近一線,軍(jun) 地基層組織“五共五固”結對共建深入開展之際,當地圍繞小牧屋變遷與(yu) 傳(chuan) 承,以“小牧屋”場景展現民族團結、軍(jun) 地共建、守土固邊的曆史傳(chuan) 承,爭(zheng) 取到資金200餘(yu) 萬(wan) 元,創建了愛國主義(yi) 教育基地,充分挖掘了邊境軍(jun) 警民守土固邊的紅色故事,展現新時代抵邊村群眾(zhong) 與(yu) 移民管理警察、解放軍(jun) 守土衛國的風采。
3.特色產(chan) 業(ye) 讀出鄉(xiang) 村“致富經”
每逢春日,走進有“桃花村”之稱的林芝嘎拉村,約270畝(mu) 的桃林與(yu) 藍天白雲(yun) 、雪山冰川交相輝映,村民在田地勞作、牛羊在山上吃草覓食,美好生活如畫卷般安謐幸福。
2021年7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到這裏考察,到村民達瓦堅參家中聊家常、說發展,指出嘎拉村的美好生活是西藏和平解放70年來經濟社會(hui) 發展成就的一個(ge) 縮影,要落實好黨(dang) 中央支持西藏發展政策,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
過去的嘎拉村村民一直延續著傳(chuan) 統生產(chan) 方式,靠著種養(yang) 殖、林下資源采集和政府補貼過日子,沒有其他收入來源,經營性收入較低。
如今的嘎拉村,依靠黨(dang) 的利民惠民政策,充分發揮自身優(you) 勢、生態優(you) 勢、援藏優(you) 勢,大力發展鄉(xiang) 村旅遊集體(ti) 經濟,村集體(ti) 選派村民開辦旅遊體(ti) 驗項目,通過夜校培訓等方式促進旅遊服務質量提升,2021年林芝市桃花文化旅遊節期間,累計接待遊客14萬(wan) 人次、實現旅遊收入460餘(yu) 萬(wan) 元,戶均分紅近10萬(wan) 元。
與(yu) 此同時,嘎拉村還構築了以桃花源景區為(wei) 主、農(nong) 牧民運輸隊和觀光采摘園齊頭並進的三大產(chan) 業(ye) ,村集體(ti) 經濟日益壯大、村民“腰包”越來越鼓。2021年嘎拉村集體(ti) 實現收入1262.3萬(wan) 元、同比增長13.2%,33戶152名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3.5萬(wan) 元、同比增長12.9%。片片盛開的桃花鋪滿了嘎拉村的“致富路”。
在西藏,像嘎拉村這樣尋求特色致富之路的地方不在少數。有“千年核桃之鄉(xiang) ”的山南市加查縣龍巴村,實施核桃產(chan) 業(ye) 研發培育項目,製造核桃肽、核桃蛋白等,延伸產(chan) 業(ye) 鏈條;林芝市察隅縣的抵邊村沙瑪,發展高端茶產(chan) 業(ye) ,茶葉已成為(wei) 帶動民眾(zhong) 增收致富的“金葉子”;養(yang) 出“致富羊”的日喀則市崗巴縣門德村,以崗巴羊為(wei) 重點的特色農(nong) 牧產(chan) 業(ye) 布局初步成形……十年來,西藏以特色為(wei) 引擎,不斷增強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核心競爭(zheng) 力,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讓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走上了致富路,過上了好日子。
【2012】
全區生產(chan) 總值710.16億(yi) 元;
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362元,全年農(nong) 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698元;
全區公路通車總裏程65198公裏;
全年社會(hui) 消費品零售總額318.39億(yi) 元。
【2021】
全區生產(chan) 總值2080.17億(yi) 元;
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503元,全年農(nong) 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935元;
全區公路通車總裏程120726公裏;
全年社會(hui) 消費品零售總額810.34億(yi) 元。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