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十年·心之所向》殺青 農創客故事搬上大熒幕
中新網杭州8月8日電 (魏嫣然)“80後”青年郎學淵放棄大城市工作返鄉(xiang) 創業(ye) ,搞工廠化育秧,用無人插秧機插秧;“90後”女孩王運一人種植2000多畝(mu) 水稻,發展智慧農(nong) 業(ye) ,讓種田不再靠天吃飯……他們(men) 沒有想到,自己返鄉(xiang) 創業(ye) 的故事有一天能夠被搬上大熒幕。
7日,由浙江華策影視集團出品的《我們(men) 這十年·心之所向》(下稱《心之所向》)在杭州建德舉(ju) 辦媒體(ti) 見麵會(hui) 。聚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和鄉(xiang) 村振興(xing) 、糧食安全等主題,《心之所向》講述了一群年輕的新農(nong) 人從(cong) 城市返回農(nong) 村,譜寫(xie) 新時代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青春之歌的故事,該單元於(yu) 8月7日在建德殺青。
稻香小鎮、新葉古村、十裏荷塘、粉牆黛瓦……《心之所向》的故事從(cong) 魚米豐(feng) 登的江南村落緩緩開卷。
《我們(men) 這十年》項目總策劃張曉東(dong) 說,《心之所向》單元以劇中角色堅守的耕讀傳(chuan) 家信念為(wei) 緣由,講述了兩(liang) 代人在堅守稻米為(wei) 本的信念衝(chong) 突下,最終實現科技興(xing) 農(nong) ,在共富共建的發展中和諧共存、協力奮進的故事。
青春是《心之所向》的底色。記者了解到,創造和講述這個(ge) 故事的分為(wei) 兩(liang) 撥年輕人:一撥是以王運、郎學淵等為(wei) 代表的農(nong) 創客,他們(men) 用青春和奮鬥把故事寫(xie) 在家鄉(xiang) 的土地上;另一撥,是劇組從(cong) 導演到領銜主演均是“85後”“90後”的年輕人。
“我期待這部作品能夠成為(wei) 觀眾(zhong) 重新認識新農(nong) 村的一扇窗。”導演兼編劇李昂說。對於(yu) 曾創作執導過《秋蟬》《婆婆的鐲子》等作品的李昂來說,農(nong) 村題材是第一次嚐試。他坦言,從(cong) 最初的“心裏打鼓”到拍攝期間逐漸融入當地,他已經愛上了這裏的一切。
以郎學淵的故事改編的男主角方新桅由演員聶遠飾演,同樣從(cong) 農(nong) 村走出來的他對這次拍攝深有感觸。“劇中的方新桅從(cong) 農(nong) 村走向城市,又從(cong) 城市回歸農(nong) 村,可以說他是時代的見證者、先行者和推動者,這次演繹對我來說也是一次非常特別和美麗(li) 的經曆。”
青年演員譚鬆韻此次在《心之所向》飾演女主角李心遙,該角色的原型農(nong) 創客便是王運。與(yu) 原型人物經曆相似,劇中李心瑤放棄大城市發展機遇,回鄉(xiang) 當村幹部,開農(nong) 業(ye) 公司,用創新思維帶領村民科技種糧,發展現代農(nong) 業(ye) ,一步一步走向人生新賽道。
值得一提的是,為(wei) 了凸顯浙江鄉(xiang) 村的美學特征,《心之所向》在藝術呈現上緊扣“綠水青山、美麗(li) 中國”的主題,創作團隊專(zhuan) 門邀請中國美術學院影視與(yu) 動畫藝術學院影視製作係副主任姬鵬擔任該單元美術總監。“該單元不僅(jin) 要呈現出山美水美,還要呈現出人物之美、青春之美、文化之美、發展之美的美麗(li) 中國。”姬鵬說。
記者了解到,《我們(men) 這十年》共分十一個(ge) 單元,以不同主題選取真實人物案例進行藝術加工,塑造新時代民眾(zhong) 群像,以小切口反映大主題、小人物折射大時代,展現民眾(zhong) 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的美好曆程,該劇預計於(yu) 今年10月或11月播出。
中共浙江省委宣傳(chuan) 部副部長、浙江省電影局局長葛學斌,浙江省廣電局局長張燕,中共杭州市委宣傳(chuan) 部副部長應雪林,中共建德市委書(shu) 記富永偉(wei) ,浙江華策影視集團董事長趙依芳等人出席此次媒體(ti) 見麵會(hui) 。(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