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北京(國際)運河文化節開幕 推動共享運河保護利用成果
中新社北京8月8日電 (杜燕 陳杭 徐婧)8日晚,以“遊運河 行大運”為(wei) 主題的2022北京(國際)運河文化節在北京市通州區大運河畔開幕。本次文化節整合沿線文化、旅遊、體(ti) 育等資源,圍繞“千年運河”“繽紛運河”“活力運河”三大板塊,以全球視野、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致力於(yu) 講好運河故事,推動文化節成為(wei) 向世界展示中華文明的重要窗口。
中國大運河是世界文化遺產(chan) ,貫通南北,聯通古今,文脈流動,源遠流長,是世界上開鑿時間較早、規模最大、線路最長、延續時間最久的運河之一。
北京市委常委、秘書(shu) 長,北京城市副中心黨(dang) 工委常務副書(shu) 記、管委會(hui) 常務副主任,北京市通州區委書(shu) 記趙磊在開幕式致辭時表示,大運河文化節作為(wei) 弘揚運河文化的盛會(hui) ,自2020年舉(ju) 辦以來,受到國內(nei) 外運河城市、民眾(zhong) 的認可和歡迎,成為(wei) 北京最亮眼的文化品牌之一,為(wei) 加強運河文化交流、成果展示和互動體(ti) 驗搭建了一個(ge) 寶貴的平台。
“講好新時代大運河故事,譜寫(xie) 大運河文化保護、傳(chuan) 承與(yu) 利用的新篇章,是時代賦予我們(men) 的新課題。”中國新聞社總編輯張明新在開幕式上表示,中新社高度重視大運河文化國際傳(chuan) 播工作,曾參與(yu) 主辦兩(liang) 屆北京運河文化節活動。今年正值郭守敬開鑿大運河北京段730周年,中新社將通過全媒體(ti) 報道、多主體(ti) 協作、多維度策劃等宣傳(chuan) 活動,采用多種傳(chuan) 播手段進行融媒體(ti) 報道和呈現,通過多個(ge) 平台和渠道積極推廣宣傳(chuan) ,助力本屆運河文化節和中國大運河文化的海內(nei) 外傳(chuan) 播。
北京市委宣傳(chuan) 部常務副部長趙衛東(dong) 指出,目前,北運河京冀段旅遊航道實現互聯互通,路縣故城遺址公園一期已達開園條件,大運河源頭遺址公園一期工程將於(yu) 今年10月底對外開放,北京城市副中心劇院、圖書(shu) 館、大運河博物館三大設施也將於(yu) 今年年底完工。北京將以舉(ju) 辦本次文化節為(wei) 契機,突出國際文化交流,促進文旅深度融合,推動全民廣泛參與(yu) ,彰顯大運河深厚文化底蘊;將推動建設人文運河、生態運河、魅力運河,努力打造璀璨文化帶、綠色生態帶、繽紛旅遊帶,擦亮運河文化新名片,譜寫(xie) 大運河文化保護、傳(chuan) 承、利用的新篇章。
世界運河承載著全球豐(feng) 富的曆史文化景觀和獨特的人類智慧,也展示著人類文明的多樣性。英國劍橋大學教授、英國國家學術院院士艾倫(lun) ·麥克法蘭(lan) 通過視頻致辭時表示,運河對於(yu) 各地文明的進步起到有趣而重要的作用,對於(yu) 中國而言尤為(wei) 如此。中國有多項世界奇跡,中國大運河開鑿的年代遠早於(yu) 羅馬運河,且綿延千餘(yu) 公裏,“有了運河,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地域間的空間阻隔”。
開幕式上發布了大運河文化帶文博領域建設成果,展示了近年大運河沿線考古發掘、古建築修繕等方麵的優(you) 秀案例;通過虛擬人互動全息文藝演出,將運河古韻與(yu) 現代科技相結合,詮釋古今同輝的運河文化。
本次文化節由北京市委宣傳(chuan) 部、中國新聞社主辦,後續將在大運河(北京段)沿線各區舉(ju) 辦形式豐(feng) 富的文化活動,並推出各類線上線下運河文化惠民消費主題活動,讓民眾(zhong) 共享大運河保護傳(chuan) 承與(yu) 利用成果,創新傳(chuan) 承大運河文化。(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