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這十年·中國故事丨由“黑”到“綠” 中國老工業基地的生態“蝶變”
新華社沈陽8月9日電 題:由“黑”到“綠” 中國老工業(ye) 基地的生態“蝶變”
新華社記者牛紀偉(wei) 、孫仁斌、王瑩
作為(wei) 中國老工業(ye) 基地,遼寧曆史上曾汙染嚴(yan) 重。“黑色”,是這個(ge) 重工業(ye) 省份多年來甩不掉的標簽。
中共十八大以來,遼寧以壯士斷腕的勇氣,向環境汙染行為(wei) 重拳出擊,生態持續改善。“綠色”,已成為(wei) 遼寧的新底色,也為(wei) 遼寧全麵振興(xing) 、全方位振興(xing) 注入更多活力。
江河奔湧,芳草連天。這個(ge) 盛夏,遼沈大地一派錦繡風光。
綠葦紅灘白鶴舞
遼寧盤錦,遼河入海口,7000餘(yu) 畝(mu) 蘆葦蕩綠浪翻湧。烈日下,50歲的趙仕偉(wei) 撥開長到路邊的葦葉,沿著褐色的木棧道察看鶴舍裏出生不久的小丹頂鶴。
“不搶你們(men) 的孩子,別害怕……”趙仕偉(wei) 一邊走一邊跟丹頂鶴們(men) 聊著天。成鶴看到是趙仕偉(wei) ,撲閃著放下翅膀,慢慢平靜下來。
趙仕偉(wei) 在這個(ge) 蘆葦蕩裏工作了31年。當年,大學畢業(ye) 的他被分配到遼河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趙圈河管理站工作。盤錦的濱海濕地是東(dong) 亞(ya) —澳大利西亞(ya) 鳥類遷徙通道中的重要停歇地、越冬地和繁殖地。20世紀八九十年代開始,由於(yu) 生態環境受到破壞,途經遼河口遷徙的丹頂鶴種群呈現不斷下降趨勢。
丹頂鶴是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過去十年間,盤錦加大環境保護力度,把近8萬(wan) 畝(mu) 圍海養(yang) 殖灘塗逐步恢複成自然濱海濕地,並製定相關(guan) 文件,不斷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導支持原有圍海養(yang) 殖業(ye) 戶轉向開放養(yang) 殖。
如今,當地近岸海域生態不斷修複,這裏特有的紅色堿蓬草重新大麵積出現在近海灘塗,又成為(wei) 丹頂鶴自由棲息、覓食的家園。
人工繁育,也是丹頂鶴保護的一個(ge) 重要手段。趙仕偉(wei) 剛工作時,由於(yu) 技術不成熟,管理站每年隻能人工繁育幾隻丹頂鶴,有時一隻也繁育不出來。
趙仕偉(wei) 說,現在采用“人工+自然”繁育模式,使丹頂鶴種群數量不斷增多,“我們(men) 共同救助、繁育、放飛的丹頂鶴,已有204隻”。
這些飛舞的白鶴,隻是遼寧近岸海域生態不斷向好的縮影。截至2021年底,遼寧省近岸海域優(you) 良水質達到91%,消減劣四類海水1858平方公裏,主要城市近岸海域基本消除劣四類海水。
碧水藍天入畫圖
頂著35攝氏度的高溫,32歲的陳宇陪朋友到沈陽故宮遊玩。他一邊帶著朋友與(yu) 這座有著近400年曆史的清代皇家宮苑拍照留念,一邊拿出自己的手機拍下頭頂的藍天白雲(yun) 發了個(ge) 微信朋友圈。
“2015年前後,沈陽空氣汙染很嚴(yan) 重,家裏空氣淨化器買(mai) 了好幾個(ge) 。”陳宇說,“現在這種好天氣越來越多,拍照完全不用開濾鏡。”
近年來,沈陽全麵淘汰20噸及以下燃煤鍋爐共4383台,數量削減達80%,每年減少燃煤量約150萬(wan) 噸;現有總容量3.3萬(wan) 噸的鍋爐全部安裝高效治理設施及在線監控裝置。
諸多努力換來這座中國著名重工業(ye) 城市生態環境的持續改善:2021年,沈陽市大氣優(you) 良天數達到315天,較2015年增加108天,PM2.5濃度較“十三五”初期下降47.2%。
沈陽市生態環境局局長裴希岩說:“達到治理目標後,新的目標又在等著我們(men) 。老百姓對良好生態環境的期待,沒有最好,隻有更好。”
從(cong) 沈陽穿城而過的渾河,是遼河流域的重要河流。經過不間斷治理,遼河全流域消除劣五類水體(ti) 。2022年上半年,遼河150個(ge) 國家地表水考核斷麵中優(you) 良比例達到82.7%,達到曆史同期最好水平。
晚霞中,溽熱漸消,鞍山市民走出家門,沿著波光粼粼的遼河支流南沙河散步、健身。過去,由於(yu) 大量工業(ye) 、生活汙水直排,這裏一度臭氣熏天。2022年上半年,鞍山市10個(ge) 國控斷麵水質全麵消除劣五類,國控斷麵水質優(you) 良比例達到90%。
綠水青山留鄉(xiang) 愁
午後,送走最後一桌客人,徐洪超坐到自家餐館門前的太陽傘(san) 下悠閑地喝起茶來。
走進丹東(dong) 大梨樹村,黛瓦白牆的民居鱗次櫛比、樹木掩映的村莊綠水環繞,宛若置身江南水鄉(xiang) 。這幾年,大梨樹村通過植樹造林、發展生態旅遊業(ye) 等實現快速發展,年接待遊客超過40萬(wan) 人,村集體(ti) 固定資產(chan) 超過5億(yi) 元。
“村子越來越美,人氣越來越旺!”曾外出打工多年的徐洪超,幾年前選擇回鄉(xiang) 創業(ye) 。如今,他年收入超過10萬(wan) 元,生意忙時家人齊上陣,一家人其樂(le) 融融,幸福感滿滿。
目前,遼寧省累計完成4638個(ge) 行政村環境整治,越來越多的村莊實現產(chan) 業(ye) 興(xing) 旺、環境宜居,也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來到村莊尋找“鄉(xiang) 愁”。
花香陣陣、流水潺潺,營口老邊區柳樹鎮東(dong) 崗子村裏遊客三五成群。“這兩(liang) 年我們(men) 把外出打工的村民的老宅租賃過來,打造成民宿後承包給專(zhuan) 業(ye) 公司運營。”正帶著村幹部和村民們(men) 清理街路環境的村支書(shu) 孫福鑫介紹,“今年暑期,周邊城市遊客的網絡訂單接到不少。”
村頭的10棟花房裏,各色非洲菊開得正豔,經營者張野和花農(nong) 們(men) 正在侍弄花草。這位來自吉林長春的大學畢業(ye) 生創業(ye) 者雄心勃勃:“我計劃把觀光農(nong) 業(ye) 搞好,吸引更多遊客來玩。村裏的生活節奏,更適合我。”(參與(yu) 采寫(xie) :崔師豪、黃澤晨)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