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讓國防教育入民心
【愛我國防】
光明日報記者 李 慧 王藝釗
“一棵呀小白楊,長在哨所旁……”一曲飽含曆史意義(yi) 的《小白楊》歌曲享譽大江南北,歌頌了西域邊陲邊防官兵駐守邊疆的愛國精神。
連日來,一批又一批青年學子、軍(jun) 區官兵、普通市民來到位於(yu)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塔城地區裕民縣的小白楊哨所,聆聽小白楊故事,接受革命先輩艱苦奮鬥、英勇抗敵、紮根邊防精神的教育洗禮。
走進哨所展覽館,一張張黑白照片,一個(ge) 個(ge) 老物件透出厚重的曆史氣息,將參觀者的思緒帶回了那個(ge) 艱苦戍邊的年代。
“我是中國人民解放軍(jun) 軍(jun) 人,我將為(wei) 守護祖國河山奉獻青春與(yu) 熱血。”在鮮豔的黨(dang) 旗下,新疆軍(jun) 區邊防某團官兵們(men) 做出莊嚴(yan) 承諾,將自己的名字寫(xie) 進橫幅中,將自己的青春融進邊防線上。
新疆陸地邊境線長5700多公裏,是中國陸地麵積最大、交界鄰國最多、陸地邊境線最長的省級行政區。漫長的邊境線上,邊防官兵、護邊員為(wei) 祖國築起了堅不可摧的鋼鐵防線。沒有界碑的地方,他們(men) 就是“移動的活界碑”。
為(wei) 加強國防教育,新疆創新形式,增強青少年國防觀念和國家安全意識,不斷加大青少年國防教育工作力度。在伊犁哈薩克自治州霍爾果斯市,當地人民武裝部開展了“國門小衛士”走邊防活動,來自霍爾果斯市國門初級中學與(yu) 絲(si) 路小學的30名學生共走邊防線,到達阿拉馬力邊防連以及中哈一號界碑,在用腳步丈量國界的同時,領略祖國的大好河山。
在阿克蘇地區的天山托木爾峰腳下,一場國防教育基地命名揭牌儀(yi) 式吸引了諸多關(guan) 注,6家單位成功入圍國防教育基地,至此,阿克蘇地區已擁有地區級以上國防教育基地25家。
為(wei) 深入貫徹落實《關(guan) 於(yu) 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全民國防教育工作的意見》,阿克蘇地區充分發揮各級國防教育基地的作用,依托教育陣地開展內(nei) 容豐(feng) 富、形式多樣的國防教育活動。位於(yu) 天山托木爾景區的國防教育基地占地麵積約35畝(mu) ,作為(wei) 開展愛國主義(yi) 教育、國防教育、戶外拓展的“前沿陣地”,整個(ge) 教育基地包含黨(dang) 史教育、講武堂、拓展訓練和裝甲載具體(ti) 驗等七大功能區域,並有針對性地開展戶外拓展訓練、遊客體(ti) 驗和青少年愛國主義(yi) 教育、國防教育等研學實踐活動。
國防教育進校園,“童”心共築強國夢。為(wei) 向青年學子展現軍(jun) 營真實生活,近日,武警兵團總隊執勤第六支隊組織開展軍(jun) 營開放日活動,新疆生產(chan) 建設兵團第二師華山中學的50多名師生走進軍(jun) 營,感受軍(jun) 營生活。在軍(jun) 事課目演示中,戰士們(men) 虎虎生威的動作、鏗鏘有力的喊聲,贏得了學子們(men) 的陣陣掌聲。“這是男子漢該有的樣子。”學生劉倬誌說,軍(jun) 人是他們(men) 心中的英雄。
在第六支隊榮譽室,一塊塊獎牌、一張張珍貴照片,一件件文物,記錄著該支隊的艱苦奮鬥史。學生們(men) 在講解員的帶領下,了解這些物品背後的故事,聆聽革命先輩的英勇事跡。“武警官兵給我們(men) 上了一堂生動的國防教育課。”教師羅彬說。
一係列參觀教育和結對共建活動,在青年學子心中種下理想和信念的種子,讓國防教育進校園邁出了堅實一步。一次次全民國防教育的生動實踐,讓國防教育之花在天山南北大地絢麗(li) 綻放。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