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讓英雄的戰旗高高飄揚——記空軍空降兵某營政治教導員餘海龍

發布時間:2022-08-12 17:05: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15分25秒,幹部車組,第一名!”烈日炎炎的空降兵某旅野外訓練場上,二營教導員餘(yu) 海龍所在的幹部車組和年輕戰士組成的00後車組,圍繞更換戰車輪胎課目展開了比拚。

  隻見餘(yu) 海龍迅速拿起撬杠、扳手,令人眼花繚亂(luan) 地擰螺絲(si) 、卸輪胎,一套動作完成下來,以35秒的優(you) 勢奪得參賽小組第一。圍觀的官兵忍不住讚歎:“咱們(men) 教導員真厲害!”

  “戰場打不贏,一切等於(yu) 零。”作為(wei) 一線帶兵人,餘(yu) 海龍深知這個(ge) 道理,“筆杆子、槍杆子都硬,政治幹部的腰杆子才硬。”

  每天抽出1小時學習(xi) 理論知識,這是餘(yu) 海龍從(cong) 2013年做指導員起就一直堅持的習(xi) 慣。堅持的動力很簡單:要想給官兵“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往常他習(xi) 慣在晚上加班學習(xi) 理論,最近野外駐訓時間緊張,他把這1小時“補課時間”挪到了午睡後,中午少睡一會(hui) 兒(er) ,早點起床接著看書(shu) 。

  這些年來,餘(yu) 海龍整理了10餘(yu) 本筆記,上麵記錄著學習(xi) 摘抄和心得體(ti) 會(hui) 。他先後發表理論研究文章50餘(yu) 篇,赴全軍(jun) 各基層單位宣講答疑50餘(yu) 場次。他能明顯感受到,“自己學得多了,上的教育課戰士會(hui) 更愛聽”。

  雖然比戰士大不了多少,但餘(yu) 海龍在很多官兵心中就像一個(ge) 長輩,因為(wei) 他喜歡操心,“官兵們(men) 的訓練、生活、戀愛……啥都操心”。餘(yu) 海龍甚至會(hui) 記錄戰士的性格、經曆和愛好,方便對他們(men) 進行“訂單式培養(yang) ”。

  2019年入伍的新兵張鵬舉(ju) 入營後不適應部隊高強度的訓練生活,發現這裏“太苦”“太拘束”,一心盼著退役。當時,餘(yu) 海龍剛開始在營裏創辦繼光讀書(shu) 會(hui) ,他發現張鵬舉(ju) 文筆不錯,就請他把自己的讀書(shu) 心得與(yu) 戰友分享。張鵬舉(ju) 侃侃而談,被評為(wei) 第一名。

  作為(wei) 獎勵,餘(yu) 海龍允許張鵬舉(ju) 給黃繼光老班長疊一次被子。這是營隊多年以來的傳(chuan) 統,他們(men) 一直保留著英雄的床鋪,每晚把被子鋪開,早上又疊起來——隻有優(you) 秀的戰士才有這樣的機會(hui) 。

  這一經曆對張鵬舉(ju) 的影響很大。之後的幾個(ge) 月裏,餘(yu) 海龍發現張鵬舉(ju) 的訓練態度和考核成績“有了很大的變化”。兩(liang) 年服役期滿,張鵬舉(ju) 沒有退役,而是選擇了留隊。他甚至拒絕了調到營部的機會(hui) ,要繼續留在“英雄的集體(ti) ”中。

  “厚重的曆史感、榮譽感就是這樣影響著每一名官兵。”餘(yu) 海龍感慨地說。

  在餘(yu) 海龍看來,“言傳(chuan) 身教是最好的思想政治工作”。擔任主官後,他就為(wei) 自己立下“訓練考核帶頭上,傘(san) 降訓練帶頭跳,險重任務帶頭衝(chong) ;一日三餐最後吃,休息宿營最後睡,訓練結束最後撤”的規矩。

  跳傘(san) 是空降兵的必備技能,戰士朱建磊剛入伍時卻恐高不敢跳傘(san) 。餘(yu) 海龍陪著他看電影《上甘嶺》,帶著他一起蹲離機、跳墊子、上平台、拉吊環。又一次訓練中,在800米高空,朱建磊再次站到機艙門口。

  黃燈亮起,餘(yu) 海龍向他伸出大拇指,大聲喊:“跟著我,跳!”說完,餘(yu) 海龍率先躍出機艙,朱建磊克服恐懼,果斷跟著跳下。

  經曆無數次跳傘(san) ,朱建磊如今傘(san) 降訓練時再也不腿軟了,反而在一次次任務中脫穎而出。近些年,朱建磊先後獲得旅“兵王”和軍(jun) 群眾(zhong) 性比武金牌,兩(liang) 次榮立三等功。

  2020年初夏,空降兵首批新型輪式裝甲車列裝二營。裝備升級換代,要求最短時間內(nei) 形成戰鬥力。但全營上下能開動戰車的隻有兩(liang) 人,人才極度缺乏。時任“黃繼光英雄連”指導員吳健說:“官兵有的思想沒轉過彎兒(er) ,不願意改專(zhuan) 業(ye) ;有的接觸高科技裝備時,存在畏難情緒。”

  “政工幹部的威信隻能靠文武兼備的過硬本領立起來。”初學新裝備沒有教案,餘(yu) 海龍就帶著官兵搜集陸軍(jun) 裝甲部隊訓練資料,圍著廠家專(zhuan) 業(ye) 人員學理論,熟記戰車工作原理、性能指標、操作方法。他們(men) 摸索出“人車分訓練技能、以車為(wei) 主練指揮、人車協同練戰術”的組訓路子,團隊有了理論基礎,新裝備的學習(xi) 操作很快駛入“快車道”。

  “隻要跟著他幹,大家渾身有使不完的勁兒(er) ,就沒有完成不了的任務。”曾與(yu) 餘(yu) 海龍一起工作近10年的三級軍(jun) 士長何小斌說,“任務麵前,他總是第一個(ge) 上,為(wei) 大家樹榜樣。”

  2020年7月,洪水導致湖北麻城閻家河堤壩塌方,餘(yu) 海龍帶300餘(yu) 名官兵趕赴現場執行抗洪搶險任務。分配好工作後,餘(yu) 海龍安排官兵先把寫(xie) 有“黃繼光”名字的紅旗插到了大堤最險處,自己也堅守在固堤搶險的最前沿。

  當時,18歲的新兵趙浩浩向衛生員要了好幾支藿香正氣水,衛生員問他“要這麽(me) 多幹什麽(me) ”,餘(yu) 海龍在一旁聽到了他的回答:“天氣太熱,我怕扛不住,多喝幾瓶就能多堅持一會(hui) 兒(er) 。”

  曆經29小時連續奮戰,餘(yu) 海龍帶領300餘(yu) 名官兵成功堵住管湧,保證了人民生命財產(chan) 安全。

  空降兵部隊被稱為(wei) “戰略鐵拳”。“假如今天就打仗,我們(men) 準備好了嗎?”在黃繼光雕像前,餘(yu) 海龍無數次擎起“模範空降兵連”的錦旗大聲發問。

  這支經曆上甘嶺戰役考驗的英雄部隊的官兵用行動來作答。一年深秋,一場實兵演練拉開序幕,餘(yu) 海龍所在的合成營首次全要素空中進入、輪式戰車首次滿彈量實投實打、單兵武器彈藥首次全種類攜行空降。

  手榴彈、雷管等高敏度的炸藥如何攜帶,輪式戰車首次滿彈量空投能否確保安全……演練當天,著陸場上空氣象極不穩定,機門打開的一刻,強勁氣流撲麵而來,餘(yu) 海龍彎腰來到第一名的位置,投放員一聲令下,他縱身一躍跳出機艙。官兵緊隨其後依次躍出艙門,朵朵傘(san) 花在空中綻放。

  經過4個(ge) 多小時的激烈戰鬥,官兵在極限條件下完成了目標打擊、戰車突襲、裝備搶修等戰鬥任務。

  英雄的黃繼光生前所在部隊的官兵用行動回答:我們(men) 準備好了!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xi) 記者 杜佳冰 通訊員 蔣龍 戚勇強

(責編: 常邦麗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