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時期絲綢之路研究的檔案文獻與學術創新
絲(si) 綢之路是中國古代與(yu) 世界著名的商貿通道,是溝通中外經濟文化的重要橋梁。曆史上的絲(si) 綢之路究竟有多少條線路?明清時期絲(si) 綢之路處於(yu) 何種樣態?日前,由中國第一曆史檔案館、中國曆史研究院共同舉(ju) 辦的《明清宮藏絲(si) 綢之路檔案圖典》(以下簡稱《絲(si) 路圖典》)發布座談會(hui) 在京召開。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副院長、中國曆史研究院院長高翔,中央檔案館副館長、國家檔案局副局長魏洪濤,國家圖書(shu) 館館長、國家古籍保護中心主任熊遠明,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hui) 副主任朱誠如,中國第一曆史檔案館館長孫森林,中國曆史研究院副院長李國強等與(yu) 來自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故宮博物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專(zhuan) 家學者聚焦《絲(si) 路圖典》編撰、史料價(jia) 值以及明清時期絲(si) 綢之路的線路與(yu) 存在樣態等問題進行了熱烈討論。
近年來,“一帶一路”的悠久曆史和深厚內(nei) 涵成為(wei) 學界關(guan) 注的熱點。中國第一曆史檔案館與(yu) 中國曆史研究院聯合於(yu) 2016年組織策劃“明清宮藏絲(si) 綢之路檔案的整理與(yu) 研究”課題,旨在通過對明清兩(liang) 朝中央政府所藏絲(si) 綢之路檔案的係統整理和深入挖掘,闡釋明清時期中國與(yu) 絲(si) 路沿線國家的貿易往來和文化交流實況,從(cong) 檔案文獻角度揭示“一帶一路”倡議的曆史文化內(nei) 涵。課題啟動以來受到社會(hui) 各界的關(guan) 注和肯定,2019年獲批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2020年列為(wei) 國家出版基金資助項目,2021年列為(wei) 中國曆史研究院重大學術項目。李國榮、魚宏亮等課題組成員,曆經6年艱辛努力,對明清宮藏7萬(wan) 餘(yu) 件中外關(guan) 係檔案進行甄選梳理,圍繞絲(si) 綢之路課題進行了多層次、多形式、係列化開發:在檔案整理方麵,建立明清時期絲(si) 綢之路檔案數據庫;在編纂出版方麵,精心推出《絲(si) 路圖典》;在學術交流方麵,2016年以來每年聯合主辦一次“一帶一路”文獻與(yu) 曆史研討會(hui) ;在成果推介方麵,自2019年開始在《曆史檔案》雜誌開設“明清絲(si) 路”專(zhuan) 欄,已陸續刊發課題研究成果20餘(yu) 篇;在學術著述方麵,課題組集體(ti) 撰寫(xie) 了《明清宮藏絲(si) 綢之路檔案研究》專(zhuan) 集。
作為(wei) 課題項目階段性成果之一的《絲(si) 路圖典》,由中國第一曆史檔案館與(yu) 中國曆史研究院合編,國家圖書(shu) 館出版社出版。課題組依據原始宮藏檔案,深入研討明清兩(liang) 朝中外交往的曆史脈絡,最終梳理出明清時期絲(si) 綢之路的八條線路。其中,陸上絲(si) 綢之路分為(wei) 過江之路、高山之路、沙漠之路、草原之路;海上絲(si) 綢之路分為(wei) 東(dong) 洋之路、南洋之路、西洋之路、美洲之路。每路一卷,總共八卷。《絲(si) 路圖典》將檔案編纂與(yu) 學術研究密切結合,通過總序言、海陸兩(liang) 編前言、各路導言等總共12篇學術導讀以及每件檔案的考證解析,揭示明清時期絲(si) 綢之路的曆史詳情,對於(yu) 絲(si) 綢之路研究具有填補空白的重要意義(yi) 。
與(yu) 會(hui) 專(zhuan) 家學者指出,“明清宮藏絲(si) 綢之路檔案的整理與(yu) 研究”課題成果多有學術創新,它鑿通了古代絲(si) 綢之路的長廊,證實了絲(si) 綢之路的持續發展,提升了絲(si) 綢之路的研究層次。明清時期絲(si) 綢之路檔案研究的一係列成果具有檔案資源的原始性、學術研究的創新性、課題開發的時代性,必將有效助力絲(si) 綢之路曆史研究。大家認為(wei) ,該課題成果的學術價(jia) 值和社會(hui) 意義(yi) 主要體(ti) 現在如下幾個(ge) 方麵。
首先,該成果是首次對明清時期中央政府所形成的絲(si) 綢之路檔案進行全麵係統的整理考證。從(cong) 絲(si) 綢之路視角對明清宮藏的中外經濟文化交往檔案進行了全麵整理和甄別選編,且有不少檔案係首次公布,從(cong) 而為(wei) 絲(si) 綢之路研究提供了厚重基石。《絲(si) 路圖典》結構嚴(yan) 謹,且自成體(ti) 係,具有較高的學術水準。以明清中央政府的原始檔案闡釋明清時代的絲(si) 綢之路,從(cong) 王朝視角和國家層麵來透析古代絲(si) 路具體(ti) 樣態,更有權威性,更具係統性。
其次,該成果解決(jue) 了明清時期是否仍然存在絲(si) 綢之路的曆史疑問。以往學界對絲(si) 綢之路的研究大多關(guan) 注漢唐時代,課題成果通過巨量檔案確鑿無疑地揭示,絲(si) 綢之路在明清時期盡管不同時間段有起有伏,但並沒有中斷,而是實實在在地一直在延續和伸展。
再次,該成果推出明清時期絲(si) 綢之路八條線路的學術新說,是對絲(si) 綢之路研究的重要創新。對曆史上的絲(si) 綢之路,以往大多認為(wei) 隻是西行的陸上絲(si) 路和自南海下西洋的海上絲(si) 路。課題成果表明,隨著工業(ye) 時代和大航海時代的到來,明清時期海陸絲(si) 綢之路形成了縱橫交錯的八條線路,全麵展現出15—19世紀中國與(yu) 世界交往的大格局。
最後,該成果勾勒了曆史與(yu) 現實相通的時空走廊。明清時期絲(si) 綢之路的八條線路構成了中外海陸交通脈絡,具有較大的曆史延續性。《絲(si) 路圖典》的出版,是挖掘館藏檔案資源,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主動作為(wei) ,研究和總結明清絲(si) 綢之路上經濟文化交往和不同文明互學互鑒的曆史經驗,為(wei) “一帶一路”倡議提供了重要的曆史依據和文獻支撐,有利於(yu) 推動“一帶一路”建設走深走實、促進不同文明交流互鑒、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