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時“筵席”采用分餐製
鍾芳
《秦漢的饗宴:中華美食的雄渾時代》(北京日報出版社2022年6月出版)以回溯的眼光,聚集秦漢盛世時的美食時代,借助文獻資料和考古珍藏,為(wei) 大眾(zhong) 多維度地繪製出一幅精妙的中華美食圖。
秦漢是中國封建社會(hui) 的一個(ge) 高光時代,不僅(jin) 國力強盛,還以盛產(chan) 美食著稱。彼時,已初步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中華飲食體(ti) 係,它在飲食結構、飲食文化交流、飲食製度、烹飪技法、宴集禮俗等諸多方麵,一舉(ju) 奠定了後世兩(liang) 千多年的基本飲食格局。在秦漢時代,以粟、麥、稻等糧食為(wei) 主食,以蔬菜和一定的肉類為(wei) 輔食的大眾(zhong) 飲食,已然成了國人餐桌上的標配。約成書(shu) 於(yu) 秦漢時期的《黃帝內(nei) 經》,就從(cong) 健康養(yang) 生的角度,對此有過係統的解析,充分肯定了這種以穀物為(wei) 主、菜蔬果肉為(wei) 輔的飲食結構,是比較科學和合理的。基於(yu) 這一共識,這一傳(chuan) 統的飲食習(xi) 慣,一直流傳(chuan) 至今,造福於(yu) 一代代國人。
秦漢時期是個(ge) 農(nong) 耕社會(hui) ,廣袤的中原大地不光有各民族地道的傳(chuan) 統美食,而且,創新求變的國人還善於(yu) 汲取外來飲食文化的“營養(yang) ”,本著“拿來主義(yi) ”的探究精神,不斷豐(feng) 富和完善著祖國的飲食版圖。在這方麵,不得不提到張騫。當年正是由於(yu) 他奉旨出使西域,不僅(jin) 帶回了葡萄、石榴、大蒜等十多種食物和葡萄酒的釀造技術,而且,隨著野生、人工栽培、異域引進三種栽植方式的推廣,也正式開啟了兩(liang) 千多年來國人食材獲取的新路徑。
睿智的國人還善於(yu) 在學習(xi) 外來飲食文化的同時,舉(ju) 一反三,把飲食之道與(yu) 治國理政巧妙地聯係到一起。秦漢時期,就不乏一些有作為(wei) 的政治家從(cong) 尋常的飲食侍弄中受到啟發,由此頓悟到治理國家尤如分盤吃飯一樣,唯有把握好均衡的原則,兼顧各方利益,理順各方麵關(guan) 係,方能用最小的代價(jia) ,達到“有可為(wei) 、有可不為(wei) ”的治國至境。從(cong) 這個(ge) 層麵上來說,飲食之中實則意蘊著大誌趣。
回溯中國曆史,在五千年的文明演繹中,古老的飲食文化業(ye) 已深深融入中華文化的宏闊體(ti) 係中,一路傳(chuan) 承,一路演進,產(chan) 生了許多有趣的現象。比如現代人吃飯,往往喜好幾個(ge) 人圍桌而聚,點上美酒佳肴,邊吃邊聊,借以增進彼此之間的感情,並把這種應酬稱之為(wei) 赴“宴席”。其實,這一習(xi) 俗早在秦漢時就有了,隻不過那時叫“筵席”罷了。有意思的是,雖是大宴親(qin) 朋,可古人參加這樣的“筵席”,卻都是分餐製,一人一桌,各吃各的。隻是到了近現代,在千年的演進中,不覺變成了聚桌而坐,“筵席”也改稱為(wei) “宴席”了。
《秦漢的饗宴:中華美食的雄渾時代》是一本介紹中華飲食文化的大書(shu) ,它對秦漢美食的重點推薦,既有曆史沿革上的人文解讀,也有美食風味上的詳盡介紹,從(cong) 宏觀與(yu) 微觀層麵,有滋有味地呈現出中華美食的迷人之處。從(cong) 南越王的烤乳豬、漢代迷人小火鍋,到巴蜀茗茶……這些秦漢時期的眾(zhong) 多美食,不但鮮活在曆史的深處,還把美食文化的芬芳,執拗地播撒在書(shu) 頁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