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大病、緩慢病、促健康——全生命周期管理 你要知道這些
什麽(me) 是全生命周期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是指在一個(ge) 人從(cong) 出生到死亡的整個(ge) 生命周期,對人體(ti) 進行定期評估、定期分析和定期管理。中日友好醫院(以下簡稱“中日醫院”)國際部主任朱宇清介紹,在全生命周期管理過程中,尤其要重視早期健康管理,不同年齡段的人群,早期健康管理側(ce) 重點也不同。在幼兒(er) 和青少年期,要重點關(guan) 注遺傳(chuan) 和生長發育問題;在青壯年期,要格外關(guan) 注生活方式和精神壓力等問題;中老年期則要重點關(guan) 注慢性病、心腦血管病、糖尿病等慢病,在管理慢病的同時,還要高度重視防癌和防跌倒。
近日,中日醫院以“全周期全人群健康嗬護”為(wei) 主題,由婦產(chan) 科、腎病科、神經科等領域專(zhuan) 家,對優(you) 生優(you) 育、未病防治、腎病與(yu) 老年病防治等全生命周期管理知識進行科普。
科學孕育、平安分娩
中日醫院婦產(chan) 科副主任潘曉玉介紹,科學孕育、平安分娩是全周期健康的第一步。
世界衛生組織認為(wei) ,孕產(chan) 婦死亡率和嬰兒(er) 死亡率是評價(jia) 一個(ge) 國家衛生健康水平的兩(liang) 個(ge) 重要指標。《2021年我國衛生健康事業(ye) 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21年,我國孕產(chan) 婦死亡率和嬰兒(er) 死亡率較以往明顯下降。2016年開放的二胎政策和2021年開放的三胎政策使產(chan) 科疾病構成比發生了變化:二胎三胎占比增大,高齡產(chan) 婦增多,妊娠並發症和合並症也有所增加。妊娠高血壓、妊娠糖尿病、瘢痕子宮、前置胎盤等並發症對婦幼保健工作提出了很大挑戰。
潘曉玉提醒孕產(chan) 婦朋友,不要認為(wei) 生孩子不是生病,沒必要做太多檢查,也不要因為(wei) 生過一胎,就理所當然認為(wei) 生二胎、三胎會(hui) 更容易。一旦發現懷孕,就要盡快去正規醫院進行規範的產(chan) 檢。
警惕“沉默的殺手”
腎髒就像一個(ge) 天然的“篩子”,會(hui) 不停地過濾血液,把有用的東(dong) 西留在血液中,把代謝廢物隨尿液排出。此外,腎髒還有內(nei) 分泌的功能,能強健體(ti) 格,促進紅細胞生成,並調控血壓,維持機體(ti) 的水電解質平衡。中日醫院腎病科副主任卓莉介紹說。
腎髒病和糖尿病、高血壓一樣都屬於(yu) 慢性病,而且發病率很高。但是腎髒病早期沒有明顯症狀,一旦出現臨(lin) 床症狀,腎功能已經喪(sang) 失了30%-50%,所以腎髒病是一個(ge) “沉默的殺手”。
除遺傳(chuan) 因素外,不健康的飲食和生活方式、腎髒毒性藥物的使用都會(hui) 導致腎髒疾病的高發,此外,長期高血壓、糖尿病患者也是腎髒病的高發人群。
卓莉提醒,一旦發現晨起後出現眼瞼或麵部水腫、尿中泡沫增多、尿量異常、小便顏色異常等現象,要立即去醫院檢查是否罹患了腎髒疾病。腎髒病可以得到很好的診治,早診斷、早治療,對於(yu) 疾病預後影響很大。
優(you) 雅地老去
中日醫院神經科主任彭丹濤介紹,神經科眾(zhong) 多疾病都與(yu) 老年人群有關(guan) ,例如阿爾茨海默病(俗稱“老年癡呆”),腦卒中(俗稱“腦中風”)、老年精神心理疾病(抑鬱、焦慮等)以及老年運動障礙(帕金森等)。
阿爾茨海默病是一種緩慢進展的疾病,是由於(yu) 大腦出現老年斑而導致的大腦病理性萎縮,目前尚無可以治愈的藥物。患者從(cong) 最初的輕度記憶力喪(sang) 失發展到晚期不認識家人、失去方向感、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整個(ge) 病程可長達十餘(yu) 年,會(hui) 給患者家庭造成極大的精神和經濟負擔。
彭丹濤介紹,目前可以通過PET等技術,在沒有症狀的臨(lin) 床前期就確診阿爾茨海默病,從(cong) 而幹預並延緩疾病進展,使患有阿爾茨海默病的老人能夠維持更好的生活質量。指導阿爾茨海默病患者早就醫、早診斷、早預防幹預,讓患者在早期大腦細胞尚未萎縮的時候進行診斷和治療,非常有意義(yi) 。
此外,腦卒中是一種高致殘率、高死亡率、高複發率的疾病,是老年病死的首位原因。腦卒中發病需要進行緊急處理,即發病4.5小時之內(nei) 溶栓,24小時內(nei) 取栓。
老年抑鬱、焦慮也有很大隱患,患者會(hui) 出現睡眠問題、認知問題、精神問題,還伴有心慌、氣短、出汗、耳鳴、眩暈、脹氣等軀體(ti) 症狀。
帕金森綜合征是繼腫瘤、心腦血管病之後的中老年“第三殺手”。帕金森綜合征不止手抖那麽(me) 簡單,它還會(hui) 讓患者失去走路能力,並使患者出現嗅覺減退、做噩夢、便秘等伴隨症狀。
彭丹濤認為(wei) ,采取全方位的科技手段,讓患者得到更早、更快、更好的服務,才能實現理想中健康、優(you) 雅的老年生活。
通過體(ti) 檢預知風險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在全球人群中,真正健康的人隻占5%,有20%是患病人群,剩下75%的人群都屬於(yu) 亞(ya) 健康人群。”中日醫院體(ti) 檢中心主任馬驍介紹說。
馬驍指出,包括癌症在內(nei) 的慢性疾病越來越呈現出年輕化的發病趨勢。她認為(wei) ,從(cong) 被動看病變為(wei) 主動查體(ti) ,變消極治病為(wei) 積極防病,防患於(yu) 未然,是最經濟有效的健康策略。
馬驍介紹,最新調查數據顯示,我國每年新發癌症人數達457萬(wan) ,這意味著每分鍾有8人被確診癌症,全球每新發4例癌症患者中就有1例是中國人。很多人認為(wei) 癌症是不治之症。馬驍指出,癌症其實是可防、可篩、可治的,重要在於(yu) 是否能早期發現。“即便罹患了癌症,如果能實現早篩、早診,早治,也可以把癌症的治愈率從(cong) 20%-30%迅速提升至80%-90%。”馬驍說。
如何能夠早期發現癌症?馬驍介紹,常規查體(ti) 並不能發現人體(ti) 所有的疾病,也不能一次性篩查出所有的癌種,但是對於(yu) 目前人類高發的腫瘤,比如甲狀腺癌、肺癌、肝癌、胃癌、腸癌,以及女性的乳腺癌、宮頸癌,男性的前列腺癌等,都可以通過放射、超聲結合常規化驗檢查進行早期識別。
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的目的概括起來就是,“防大病、緩慢病、促健康”。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夏瑾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