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有聲手賬】中國好手藝 :滿族旗袍

發布時間:2022-08-16 15:27:00來源: 光明網

  中國好手藝

  滿族旗袍

  講述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項目滿族旗袍製作技藝代表性傳(chuan) 承人陳玉秋

  “錦衣旗袍詩,曼玉花樣時。”旗袍,從(cong) 小就美進了我心裏。姥姥是滿族傳(chuan) 統的大家閨秀,一身藍色旗袍定格了她的端莊與(yu) 優(you) 雅。從(cong) 小到大,姥姥也以旗袍打扮我。

  後來,學習(xi) 服裝專(zhuan) 業(ye) 的我拜滿族旗袍製作技藝傳(chuan) 人劉淑芬為(wei) 師,承襲了這門在吉林市延續三百多年的老手藝。

  製作滿族旗袍的料子,有主輔之分,材質相近,又薄厚有別,搭配起來才會(hui) 相得益彰。裁主料時,要從(cong) 料子上抽一根絲(si) ,俗稱“抽絲(si) 斷料”,而後,用針把料子固定在案板上,熨平整了再裁剪,以正衣料。備好的料,不能立馬縫製,要先經刮漿,這漿須刮得均勻、薄厚適宜。

  滿族旗袍,源於(yu) “旗人所著之袍”,富有傳(chuan) 統與(yu) 民族風味。它輕剪裁、重裝飾,一件袍子要在領口、衣襟、袖邊等多處進行滾、鑲、嵌,多則“十八鑲滾”。有時還要拚接,接縫處也需鑲嵌花條。經精雕細琢後的袍上圖案,紋樣豐(feng) 富,有龍鳳、祥雲(yun) 、花鳥等,講究的是“有圖必有意,有意必吉祥”。

  2010年,我和劉淑芬老師一起,純手工還原了一件清朝宮廷旗袍,在上海世博會(hui) 展示時大放異彩。我就想,如何讓滿族旗袍這朵驚豔了歲月的花朵重新綻放?還是要讓它從(cong) 錦繡華服回歸尋常布衣!

  和其他傳(chuan) 統技藝一樣,滿族旗袍受到時代潮流衝(chong) 擊,成品也不熱銷。我嚐試“麵料再造”,在保留傳(chuan) 統樣式基礎上,創新圖案造型等裝飾元素,讓它更有生活氣息,很受年輕人歡迎。

【有聲手賬】中國好手藝 :滿族旗袍

  《光明日報》( 2022年08月13日 01版)

  總策劃:楊穀

  監製:張寧 廖慧

  統籌:李方舟 李宜蒙

  誦讀:白冰

  動畫:張悅鑫

  視覺設計:孔鵬

  采訪:光明日報全媒體(ti) 記者 任爽 見習(xi) 記者 李層

  製作:光明網新聞中心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