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當代人類社交黑話圖鑒:領導問這句話時你慌不慌

發布時間:2022-08-17 11:28: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8月16日電(劉越)朋友,你聽說過“社交黑話”嗎?

  社交黑話,即人際交往中的社交暗語,大家約定俗成的潛台詞。

  在開啟這個(ge) 話題之前,小編先來考考大家幾道送分題。

  第一題:職場中,領導問你“周末有什麽(me) 安排”,請問這是什麽(me) 意思?

  第二題:多年不聯係的初中同學給你發了一條微信,問“在嗎”,你應該如何回複?

  第三題:有過幾麵之緣的朋友,跟你說“下次一起吃飯”,請問下次是哪次?

  帶著這幾個(ge) 疑問,我們(men) 一起走進今天的“現代社交黑話”課堂。

  社交黑話第一課時:語境學

  聞弦歌而知雅意,“語境學”是“社交黑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樣的一句話,在不同的語境下大相徑庭。

  首先,這是一道必考題——“在嗎”。

  “談戀愛的時候,問對方‘你在幹嘛’,潛台詞就是‘我想你了’。”——傳(chuan) 媒從(cong) 業(ye) 者白話。

  “工作的時候問‘在嗎’,或者直接微信拍一拍,等於(yu) ‘我有事兒(er) 找你’。”——劇綜宣傳(chuan) 人員雞翅。

  “項目結束之後,給甲方發‘在嗎’,意思就是‘該回款了,什麽(me) 時候給我打錢?’”——公關(guan) 小孟。

  “很久不聯係的同學朋友給你發‘在嗎’,要麽(me) 就是準備結婚了找你湊份子錢,要麽(me) 就是借錢,要麽(me) 就是讓你幫忙點拚多多。”被“在嗎”迫害多年的程序員大宇找到了簡單粗暴但非常有效的解決(jue) 辦法:“如果不熟的人在沒有前因後果的情況下,隻發一句‘在嗎’,我就不會(hui) 搭理他,等他說事才會(hui) 回他,因為(wei) 我不確定我應不應該在。”

  關(guan) 鍵的知識點往往要求考生舉(ju) 一反三,比如“在嗎”的升級版是“有時間嗎”——後者比前者的目的性更明確,壓迫感也更強。公關(guan) 小孟調侃:“如果同事或者領導突然拍著我的肩膀問‘你有時間嗎’,我就會(hui) 心裏一咯噔,這意味著要給你安排工作了。”

  “如果你不想做這個(ge) 事情,可以這麽(me) 幹。比如他中午問我有沒有時間,我說現在沒有,大概晚上10點以後有。這樣一會(hui) 讓他覺得不好意思,二會(hui) 耽誤他的進度,如果有急事的話就不會(hui) 找我,如果是不急的事,交給我倒也無所謂。”

  “語境學”中還有一些特殊詞匯,它們(men) 就像英文裏的詞根,加上不同後綴就會(hui) 擁有不同的詞性,比如“嗯嗯”比“嗯”顯得熱情一些,又比如這個(ge) 字——“好”。

  “好”——多回複於(yu) 說話人情緒低落,或被逼無奈的時候,因為(wei) 他一個(ge) 字都不想多說。

  “好的”——正常情況下的回複,類似職場萬(wan) 能金句“收到”。

  “好滴”——顯得說話人性格活潑,狀態積極向上,對這個(ge) 事情樂(le) 於(yu) 接受,或者有想和對方搞好關(guan) 係的需要。如果更進一步,他會(hui) 在後邊加上一個(ge) 波浪線——“好滴~”

  相反的,說話人心情不好,態度抗拒的時候會(hui) 回複“1”,而如果他回複“哦”——那可能馬上就要吵起來了。

  社交黑話第二課時:糊弄學

  在社交中,如何區分對方是不是在糊弄你?

  “糊弄學”分為(wei) 低級糊弄和高級糊弄,低級糊弄多通過單一語氣詞+重複關(guan) 鍵詞的方式,來敷衍對方。

  “如果我對這個(ge) 信息不感興(xing) 趣,我就隻會(hui) 回複‘嗯’。”——創意設計Jennifer。

  “你跟他分享生活,他總是回複你一串‘哈哈哈哈哈哈哈’,那就證明他對這個(ge) 話題不感興(xing) 趣,甚至我在說一件很生氣或者很傷(shang) 心的事情時,他也給我‘哈哈哈’。”——文字工作者小關(guan) 。

  在某體(ti) 製內(nei) 單位上班的達達向記者分享了她的“糊弄”經驗:“每次別人和你說一件事,你隻需要抓住關(guan) 鍵詞反問回去,就會(hui) 顯得你聽得非常認真。”

  “我領導總是強迫我加班。”——“啊?加班?”

  “我想和男朋友分手了,他冷暴力我。”——“什麽(me) ?冷暴力你?”

  “我兒(er) 子可聰明了,現在能背下九九乘法表了。”——“哇,九九乘法表誒!”

  而相對應的,高級“糊弄學”約等同於(yu) 客套話,讓社交菜鳥們(men) 難以分辨真實的含義(yi) 。

  我盡量——最好別指望我。

  再說吧——再也別提這件事。

  下次一定——沒有下次了。

  讓我考慮一下——我不同意。

  你們(men) 先吃,我看情況——我不來了。

  在路上了——還沒出門。

  “說下次請你吃飯,到時候肯定不會(hui) 約的。”記者王涵調侃:“這句話隻是聊天的一個(ge) 客套結尾而已,如果真心想約飯會(hui) 提議時間地點,比如說我們(men) 下次去吃椰子雞。”

  社交黑話第三課時:職場學

  敲黑板!同學們(men) ,我們(men) 即將迎來社交黑話中最難的一個(ge) 課時——《職場學》。

  都說職場如戰場,談笑風生間攻城略地,不動聲色;幾句對白裏短暫交鋒,兵不血刃。如何從(cong) 一句看似平平無奇的話中迅速體(ti) 會(hui) 其潛在含義(yi) ,走一步看三步,是課程的重中之重。

  “下屬不提具體(ti) 進度,回複‘正在做’,那就是還沒做。”——本小新的領導盧老師。

  “當我們(men) 跟領導說‘收獲頗豐(feng) ’時,等於(yu) ‘你這些破玩意兒(er) 我聽了800遍了’。”——編導毛羽。

  “麵試時,麵試官如果詢問對方‘我們(men) 單位離你家遠不遠’,代表這家公司有加班的需求。”——資深HR柯柯。

  “同事對你說‘這件事情你比較專(zhuan) 業(ye) ,你比較有經驗’,別懷疑,他要把這個(ge) 活兒(er) 推給你。”——原畫師奇點。

  “男生跟男生說,‘走,出去抽根煙’,或者女生跟女生說‘出去買(mai) 杯喝的’,很可能是有不能在辦公室說的話要跟你分享了。”——廣告公司媒介韓淩。

  有意思的是,在受訪者中,“領導”和“下屬”對社交黑話的理解截然不同。領導的視角基於(yu) 委婉的暗示,是一種約定俗成的意向傳(chuan) 達。

  周末有什麽(me) 安排——我想給你安排安排。

  爭(zheng) 取今天搞定——搞不定就加班。

  大領導很重視——這個(ge) 事情你得上上心。

  “在忙嗎(試探對方檔期)、這個(ge) 項目決(jue) 定著公司未來(下月沒錢發工資了)、甲方整體(ti) 很滿意(但還有一堆的小意見)。”創意行業(ye) 項目總監李偉(wei) 分享了他常用的職場社交黑話,並談到了一件讓他啼笑皆非的趣事。

  “有一次項目處於(yu) 交付階段,時間很緊張,想讓新來的同事周末加班趕工,就問他‘周末有什麽(me) 安排’,想著他應該能理解我的意思。沒想到他說這個(ge) 項目壓力太大了,周末完全不想琢磨任何工作的事情,隻想悶頭睡兩(liang) 天,並希望公司的人不要找他。他這樣說了之後,我也不好繼續說加班了,結果周末我一個(ge) 人在公司加了兩(liang) 天班。”

  而對於(yu) 下屬來說,職場“社交黑話”則更偏向一種難以參透又虛無縹緲的暗示,有時甚至得反著聽。

  咱們(men) 對事不對人——我要開始針對你了。

  我有個(ge) 疑問——準備好接受質疑吧。

  能克服嗎——不能克服也要克服克服。

  你可以提意見——但是你的意見我不見得接受。

  “有一次領導問我,你這個(ge) 片子著急播出嗎,我說不太急。領導說,有一些小細節咱們(men) 可以探討,你也再琢磨琢磨。”編導毛羽吐槽:“‘再琢磨琢磨’就等於(yu) 在領導的指導下,我重新做了一個(ge) 完全不一樣的片子。”

  因此,對於(yu) 職場社交黑話,毛羽如此評價(jia) :“很有用,說得真好,下次不要說了。”

  年輕人普遍不喜歡“社交黑話”?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的受采訪者中,中年人往往對“社交黑話”適應良好,而多數年輕人則更希望大家可以“有話直說”。

  “社交黑話代表了一種默契,既能達到目的又促進家庭和諧。”60後劉先生如是說,圈子裏的好友人均“妻管嚴(yan) ”,因此他們(men) 研究出了一套“團建暗號”:“喝茶等於(yu) 約牌,開會(hui) 等於(yu) 喝酒,長途等於(yu) 兩(liang) 場活動以上。”

  “我們(men) 之間都很默契,老‘遊擊隊員’了。如果父母或者妻子在家,就會(hui) 問‘今晚開什麽(me) 會(hui) ,在哪開會(hui) ’。有時候大型同學聚會(hui) 後想幾人單獨聚會(hui) ,就用黑話互相轉告,不至於(yu) 讓其他人沒麵子。”

  而小新的領導盧老師則認為(wei) ,在職場中“社交黑話”有其價(jia) 值,可以給彼此留一點轉圜的餘(yu) 地:“又不是什麽(me) 你死我活的矛盾衝(chong) 突,就沒有必要當麵鑼對麵鼓地去硬碰硬。大家委婉一點,互相留點臉麵,以後再打交道也相對容易一些。”

  相對應的,雖然受訪者中的絕大多數年輕人都肯定了“社交黑話”的必要性,承認它可以起到緩和、鋪墊、給對方留台階的作用,但也表示這是一種讓人無可奈何的潛規則。

  “‘社交黑話’是懂的人不會(hui) 告訴你的一種暗示。”——初出茅廬的00後女孩宋雨欣。

  “有一些黑話充斥著大量看似專(zhuan) 業(ye) 實則無意義(yi) 的詞匯,其實沒有太大必要。”——25歲的傳(chuan) 媒從(cong) 業(ye) 者白話。

  “生活已經很辛苦很累了,還是希望大家都可以有話直說,以及不要有事兒(er) 沒事兒(er) 拍我!!!”——24歲的劇綜宣傳(chuan) 人員雞翅。

  “作為(wei) 性格直接的90後,我不喜歡社交黑話,這是人類文明的倒退。工作生活中能直接溝通說清楚的事情,為(wei) 什麽(me) 要靠感覺去猜呢?不能理解這種行為(wei) 。”——出生於(yu) 1997年的高中教師小陳。

  在傳(chuan) 播學中,語言的意義(yi) 從(cong) 來不是由字麵意思所決(jue) 定,而是一個(ge) 大環境下約定俗成的結果,因此它永遠無法脫離實際情況而獨立存在。作為(wei) 當下必不可少的交流方式,“社交黑話”一方麵是維護關(guan) 係的黏合劑,傳(chuan) 達了彼此心知肚明的禮貌,另一方麵確實也是給“社交菜鳥”們(men) 設置的門檻和陷阱。

  不過,或許所有命運饋贈的禮物,都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jia) 格。在年輕人們(men) 用互聯網黑話譬如“YYDS”“XSWL”“XFXY”等縮寫(xie) 詞讓中老年人一臉蒙圈,感慨自己脫離潮流之後,總有一天前浪們(men) 也能舉(ju) 起一籮筐的社交黑話,壞笑著說:“小朋友們(men) ,歡迎來到成年人的世界。”(完)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