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四川皮影複興:光影中傳承民間藝術之美

發布時間:2022-08-17 13:45: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成都8月17日電 (單鵬 曾蘇揚)燈光漸暗、音樂(le) 響起,被燈光照得泛黃的幕布上,人物、走獸(shou) 、房屋等皮影道具依次登場,神奇的光影世界在觀眾(zhong) 眼前漸漸展現。緊張熱烈的鑼鼓聲中,皮影道具上天入地。近日,一場精彩的四川皮影表演在成都中國皮影博物館(成都博物館)上演。

  四川皮影曆史悠久,既受到陝西皮影等皮影文化影響,又帶有蜀錦、蜀繡及民間剪紙等地方色彩,兼收並蓄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近年來,隨著四川加大對皮影收集保護力度,加快培養(yang) 皮影製作、表演非遺傳(chuan) 承人,推動皮影文物活化,一度式微的皮影藝術逐漸煥發往日光彩。

  “搶救”:一年僅(jin) 能修複600餘(yu) 件皮影

  在四川成都,作為(wei) 全國唯一一家冠名“中國”的皮影專(zhuan) 題博物館,成都博物館匯聚了來自全國30個(ge) 省區市的近30萬(wan) 件影偶精品,形成全球藏品數量最多、年代最久、種類最全、品質最優(you) 的皮影收藏。

  長期以來,散布在民間的木偶、皮影文物的價(jia) 值不為(wei) 公眾(zhong) 所知,並由於(yu) 材質不易保存,重要文物向海外流失和現代藝術對民間藝術的巨大衝(chong) 擊等原因,影偶文物及其藝術形式處於(yu) 瀕臨(lin) 消亡的境地。為(wei) 搶救這一傳(chuan) 統民間藝術,早在20年前,成都博物館就啟動了皮影征集。

  “成都博物館的皮影征集得到了國家文物局、中國文物信息谘詢中心、四川省文物局等單位,以及木偶皮影專(zhuan) 業(ye) 院團和非遺傳(chuan) 承人的幫助。但征集過程中仍遇到不少阻力。”成都博物館研究館員、皮影木偶部主任李龍回憶說,不少皮影收藏者或皮影手藝人起初並不舍得把皮影交給博物館,“多次深入交流後,大家都認識到博物館是這些藝術珍品最好的歸宿,征集工作才順利進行下去。”

  當時,散落民間的皮影也存在受潮、本體(ti) 損傷(shang) 等大量自然損毀問題。從(cong) 各地征集而來的皮影,有相當一部分是呈片狀的散件,“當時的首要任務是對皮影複原,五六個(ge) 人要麵對上萬(wan) 件皮影殘件。往往經過一年的整理、修複,恢複的皮影作品也隻有600餘(yu) 件。”李龍表示。

  為(wei) 永久性地保護這批獨具魅力的藝術珍品,成都博物館對皮影文物進行恒溫恒濕控製、防黴防蟲處理、定期現狀檢查,建立起影偶文物保護的長效機製。

  四川大學教授、四川省民俗學會(hui) 副會(hui) 長李祥林表示,四川皮影物質形態收集保護取得較好成效。“在皮影收集方麵,成都博物館、四川大學博物館、閬中王皮影博物館等都進行了廣泛的皮影物件收集,開展梳理和研究工作;在非遺項目推薦上,四川比較關(guan) 注民間皮影,四川的王皮影、何家班皮影等先後入選非遺保護名錄。”

  展示:讓皮影文物“活”起來

  走入位於(yu) 成都博物館五層的影偶專(zhuan) 題展廳,映入眼簾的首件文物是一件叫做“百衲衣”的皮影藏品。泛黃的獸(shou) 皮下,針線縫補、顏料填補的痕跡清晰可見,足以顯示這張皮影的傳(chuan) 承曆史。在此展廳裏,從(cong) 近30萬(wan) 件皮影中精選出的2140件/套影偶展品琳琅滿目,20個(ge) 皮影戲劇故事、2760分鍾的經典劇目讓人目不暇接,動靜結合的藝術化場景將光影之美發揮到極致,吸引著各個(ge) 年齡段的觀眾(zhong) ,從(cong) 開展至今,累計超過1300萬(wan) 人次觀展。2021年,此展覽獲得第十八屆(2020年度)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獎”。

  “每一件皮影文物都是我們(men) 傳(chuan) 統文化的珍寶,但隻是將它保管起來是遠遠不夠的。通過展覽,觀眾(zhong) 深切體(ti) 會(hui) 到了皮影文化的魅力,並深深陶醉其中。”成都博物館副館長黃曉楓表示,在以精彩的展覽傳(chuan) 播這一傳(chuan) 統文化的同時,如何讓皮影文物“活”起來、如何讓觀眾(zhong) 感受皮影的當代魅力,更是新一代“皮影人”鑽研的重要課題。

  為(wei) 此,成都博物館結合“鎮館之寶”天府石犀,創作原創皮影劇《靈犀傳(chuan) 奇》;打造300餘(yu) 種皮影文化創意產(chan) 品,使創意十足的文創成為(wei) 活化文物;推動皮影與(yu) 遊戲動漫跨界聯動,誕生了活潑有趣的皮影微動畫《蓬萊的日常》。同時,成都博物館還將皮影文化帶入城市商業(ye) 體(ti) ,以文化賦能城市空間;甚至走出國門,在塞爾維亞(ya) 、摩洛哥等舉(ju) 辦展覽和文化活動,皮影所傳(chuan) 遞的東(dong) 方文化和光影藝術征服了無數海外觀眾(zhong) 的心。

  傳(chuan) 承:皮影如何吸引更多年輕人?

  為(wei) 增加文物對青少年的吸引力,成都博物館推出麵向青少年的夜間活動“周末兒(er) 童博物館”。在豐(feng) 富多彩的體(ti) 驗項目中,皮影是最受歡迎的元素之一,曾經風靡華夏大地的皮影藝術,再度為(wei) 孩子們(men) 構起文化樂(le) 園。

  “現在很多新出品的皮影劇目是童話風格,深受小朋友喜愛。演出結束後,我們(men) 還會(hui) 教他們(men) 如何操作竹棍讓皮影動起來。”年屆七旬的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皮影戲傳(chuan) 承人梁開通雖已退休多年,但仍時常去博物館“客串”。他表示,看到傳(chuan) 統皮影藝術被年輕一代接受並喜愛,自己十分欣慰。

  “總體(ti) 而言,現在學習(xi) 皮影的年輕人仍然較少。”梁開通坦言,皮影並不易學,手指尤其要下狠功夫;配備皮影表演的一大套的裝備就要花很多精力,既要有一副做工精良的手工皮影,還要有“皮影擋子”(用於(yu) 皮影表演的幕布、支架和燈具)和十多副皮影操作杆。此外,木偶皮影劇團資金不足、青少年學業(ye) 壓力大等問題,也是困擾皮影藝術“年輕化”的現實問題。

  “皮影藝術曆史悠久,是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的結晶。從(cong) 延續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促進文化多樣性角度看,保護傳(chuan) 承皮影這樣帶有民間味、接地氣的傳(chuan) 統藝術意義(yi) 重大。”李祥林建議,要增加皮影展演場地,更好地滿足民眾(zhong) 觀賞皮影藝術的需求。(完)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