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國外最新研究成果 國內首套“公共外交譯叢”發布
中新網上海8月16日電 (記者 許婧)如何提高中國公共外交研究的理論水平和實際工作能力?如何更好地講好中國故事、提升中國的國際形象和話語權?上海公共外交研究院聯手上海人民出版社翻譯出版國內(nei) 第一套“公共外交譯叢(cong) ”,多維度、多層麵地展示國外公共外交的最新研究成果。16日,“公共外交譯叢(cong) ”初期成果——《公共外交:數字化時代全球公共參與(yu) 的基礎》和《城市外交:當前趨勢與(yu) 未來展望》在滬正式發布。
本次新書(shu) 發布會(hui) 由上海公共外交研究院和上海人民出版社聯合主辦,上海中華職業(ye) 教育社協辦。
“我國對海外公共外交著述的翻譯和研究存在較大的不足,鮮少能夠讀到用中文譯介的域外公共外交著作。翻譯引進國外經典和前沿的研究著述可為(wei) 我國蓬勃發展的公共外交研究和實踐提供一定的理論參照。”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原主任趙啟正在叢(cong) 書(shu) 序言中談道,“我相信,‘公共外交譯叢(cong) ’的出版,對於(yu) 理論界和外交界拓展理論和戰略思維都會(hui) 產(chan) 生積極影響。”
作為(wei) 叢(cong) 書(shu) 主編,上海公共外交研究院理事長周漢民認為(wei) ,“公共外交”的學科領域較為(wei) 廣泛,橫跨政治學、經濟學、曆史學、社會(hui) 學、傳(chuan) 播學等,對於(yu) 研究者的跨學科知識積累與(yu) 語言能力有著極高的要求。推進公共外交事業(ye) 需要有重要的理論建樹和充分的實踐範例,此次出版的“公共外交譯叢(cong) ”兩(liang) 本新書(shu) 體(ti) 係嚴(yan) 謹、觀點明確、案例凸顯,使讀者讀來親(qin) 切、拿來實用,這將是推進上海公共外交研究院工作的新起點。
在主題發言環節,上海公共外交協會(hui) 副會(hui) 長、叢(cong) 書(shu) 副主編祝偉(wei) 敏從(cong) 出版“公共外交譯叢(cong) ”的重要性談起,提出通過公共外交樹立中國形象,要正確理解我們(men) 的綜合實力和國際地位。華東(dong) 師範大學俄羅斯研究中心主任、叢(cong) 書(shu) 顧問馮(feng) 紹雷指出,在全球加速轉型的背景下,要充分認識到公共外交與(yu) 各項工作之間的相互關(guan) 係,以創新精神推進公共外交體(ti) 係構建。上海理工大學外語學院翻譯碩士教育中心主任、《城市外交》譯者王勇教授回憶其翻譯著作的過程,深刻地感受到公共外交在促進城市間美好交流、相互印鑒中的巨大作用。
“公共外交譯叢(cong) ”的編委和顧問團隊陣容強大,集結了國內(nei) 政界、學界、出版界等多領域專(zhuan) 家,有計劃、係統性地遴選、翻譯具有代表性的圖書(shu) 。大家群策群力,為(wei) 提升中國話語權、提升上海公共外交的工作實效,獻計獻策。在此次發布會(hui) 的專(zhuan) 家討論環節,與(yu) 會(hui) 專(zhuan) 家分別從(cong) 大國關(guan) 係、中國話語、地方交往、民間交流等角度對叢(cong) 書(shu) 後續工作展開研討。
據悉,上海公共外交研究院於(yu) 2020年9月7日正式成立,由上海公共外交協會(hui) 和上海理工大學共同建設,兼具理論研究機構、高校智庫和人才培養(yang) 基地的功能。(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