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展覽既要有形更要有魂
【熱點觀察】
作者:楊海波(山東(dong) 財經大學副教授)
從(cong) 周秦漢唐到古羅馬,從(cong) 中國古代文化大家到西方當代藝術大師,從(cong) 恐龍化石到動漫原畫……日前,中國國家博物館、上海博物館、河南博物院、南京博物院等各級各地博物館,集中推出25個(ge) 暑期博物館精品特展;國家攝影藝術節展覽、榮寶齋350周年“翰墨家國”專(zhuan) 題展、百年無極——西方現當代藝術大師作品展等多個(ge) 文化藝術類展覽集中上新,吸引無數遊客觀眾(zhong) 走進展廳,體(ti) 驗文物、文化、文明、藝術的無限魅力,在打卡博物館、展覽館的過程中消暑、充電。
近期,各類文化藝術類展覽明顯增多,為(wei) 夏日增添了文化味兒(er) ,為(wei) 遊客觀眾(zhong) 奉上了精神大餐,猶如一襲涼風沁人心脾。在展覽集中上新的當下,如何辦好文化藝術類展覽,充分發揮其應有價(jia) 值,值得思考與(yu) 探討。
1.一個(ge) 展覽就是一堂課
展覽不是一個(ge) 新詞,各行各業(ye) 各領域辦展也不是新鮮事。但是一個(ge) 好的展覽總是能以集約的空間、時間,將某一行業(ye) 、領域乃至整個(ge) 世界、國家在某一方麵的狀況集約地展現出來,能及時、生動地幫助人們(men) 認識世界、認識未來,獲得知識、獲得洗禮。特別是文化藝術類展覽,一個(ge) 展覽就是一堂課,一堂專(zhuan) 業(ye) 課、美育課、大師課。
何為(wei) 好展覽?我們(men) 不妨從(cong) 曆年的“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中尋找答案。眾(zhong) 所周知,展覽是博物館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和服務公眾(zhong) 的主要手段。如何通過展覽把藏品變為(wei) 展品,向觀眾(zhong) 傳(chuan) 遞信息、理念、美感和價(jia) 值,這是所有博物館必須要麵對的重要課題。
今年5月18日揭曉的“2021年度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中,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曆史展覽館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曆史展覽高居特別獎榜首。該展覽聚焦初心使命,按照“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曆史脈絡規劃設計,將展覽分為(wei) 4個(ge) 部分,通過2500餘(yu) 幅圖片、4500多件文物實物,第一次全方位、全過程、全景式、史詩般展現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波瀾壯闊的百年曆程,濃墨重彩地反映黨(dang) 的不懈奮鬥史、不怕犧牲史、理論探索史、為(wei) 民造福史、自身建設史。使人們(men) 深刻認識到紅色政權來之不易、新中國來之不易、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來之不易,深刻認識到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為(wei) 什麽(me) 能、馬克思主義(yi) 為(wei) 什麽(me) 行、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為(wei) 什麽(me) 好。
無論是從(cong) 展覽的呈現,還是從(cong) 廣大黨(dang) 員群眾(zhong) 的觀展反饋來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曆史展覽都是一堂觸動人心的優(you) 質黨(dang) 史課。其亮點在於(yu) 主題鮮明,“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作為(wei) 一條紅線貫穿始終;在於(yu) 導向正確、史實準確、評價(jia) 明確,做到了權威準確、科學嚴(yan) 肅;在於(yu) 規劃設計中堅持“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清晰的曆史脈絡;在於(yu) 展覽中文物實物、圖片的豐(feng) 富性、代表性和說服力,所選攝影、繪畫、雕塑等作品也皆為(wei) 藝術經典。正是具備了這些亮點,它才更能走進人民心中,成為(wei) “不朽的史詩”。
此外,“光輝偉(wei) 業(ye) 紅色序章——北大紅樓與(yu)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早期北京革命活動主題展”“山高水闊 長流天際——長江流域青銅文明特展”“山高水長——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等精品展也同樣亮點紛呈。而“中國書(shu) 法蘭(lan) 亭獎展覽”“國際攝影藝術展覽”“全國美術作品展覽”等在各領域發揮著引領創作方向、引導行業(ye) 風氣的作用。
2.為(wei) 展而展,不如不展
一個(ge) 展覽就是一堂課,它關(guan) 係到曆史事實、審美趣味甚至是行業(ye) 風向。在一些行業(ye) 展覽開始的初期,一次全國性的展覽常常會(hui) 引領潮流,改變某種審美認知。這也意味著各類展覽,特別是行業(ye) 標杆性的展覽可能直接影響著行業(ye) 未來的走向。
總的來說,近年來,文化藝術類展覽增量的同時,質也有明顯提高。從(cong) 展覽主題、展覽方式到展覽作品不斷呈現出新的麵貌,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zhong) 的高度認可。但是,其中也不乏問題或潛在問題,這需要引起重視。
前些年,審醜(chou) 亂(luan) 象曾牽動著人們(men) 的神經,各種文化藝術類“大師”憑借低俗化、庸俗化、媚俗化的“創作表演”嘩眾(zhong) 取寵、博人眼球,不僅(jin) 汙染了網絡環境,也把亂(luan) 象帶向了部分展覽。比如“射墨體(ti) ”“拖地體(ti) ”“殺豬體(ti) ”“神龍擺尾體(ti) ”等“醜(chou) 書(shu) ”“怪書(shu) ”亂(luan) 象叢(cong) 生,一些人打著創新的旗號,毫無底線地肆意破壞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部分“大師”為(wei) 了抬高身價(jia) ,甚至打起了參展、辦展的主意。這類展覽不僅(jin) 毫無存在價(jia) 值,甚至會(hui) 嚴(yan) 重影響文藝創作和大眾(zhong) 審美。
前不久,一篇題為(wei) 《“無效”藝術展不妨少一點》的評論引發不少人的共鳴。文章指出,我們(men) 的藝術生活中還充斥著大量“無效”藝術展。大部分“無效”展覽,誕生於(yu) “做點動作”的想法裏。場館要“做點動作”,藝術家要“做點動作”,策展人要“做點動作”。或拉起一個(ge) 主題:比如大家一起畫山畫水;或拉上一幫熟識的藝術家,想個(ge) 大“帽子”把作品“扣”在一起,這就搗騰出了一個(ge) “大雜燴”展。
“無效”展覽的說法實際上拋出了一係列問題,展覽應該為(wei) 何而展,為(wei) 誰而展,何為(wei) 有效展覽?這是所有策展人需要直麵和思考的問題。如果隻是為(wei) 了“做點動作”的為(wei) 展而展,那就不如不展。這種展覽要麽(me) “開幕即閉幕”,要麽(me) 毫無意義(yi) 地占著展廳,勢必造成各種資源的浪費。
3.優(you) 質展覽是大勢所趨
展覽關(guan) 係到藝術生態的良性發展,關(guan) 係到藝術之“美”對公眾(zhong) 之“育”,關(guan) 係到文藝工作者對社會(hui) 文化以及藝術現象的研究態度,還關(guan) 係到對中國傳(chuan) 統文化和中華美學精神的激活與(yu) 傳(chuan) 播。因此,審醜(chou) 化的展覽、浪費資源的“無效”展覽需要批駁抵製,高質量展覽才是大勢所趨。
近日,中國國家版本館正式開館。“真理之光——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時代化經典版本展”,通過經典著作、手稿手跡等形式,展現百餘(yu) 年來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時代化的光輝曆程;“斯文在茲(zi) ——中華古代文明版本展”上,文明肇始、文字誕生、中國哲學、中國文學等承載著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載體(ti) 和媒介,都有跡可循。從(cong) 中華古籍到革命文獻,從(cong) 雕版拓片到錢幣郵票,從(cong) 青銅玉器、簡牘絲(si) 帛到繪畫書(shu) 法、雕塑壁畫,中國國家版本館以豐(feng) 富的藏品,展現著厚重的中華文化遺產(chan) 。這些重要展覽足以讓它成為(wei) 一座賡續中華文明的“基因庫”,一方集納先賢智慧的浩瀚海洋,一個(ge) 熠熠閃光的文化坐標,一架文明互鑒的宏偉(wei) 橋梁。
高質量展覽是人們(men) 獲取知識、啟智增慧、培養(yang) 道德的重要途徑,可以讓人得到思想啟發,樹立崇高理想,涵養(yang) 浩然之氣。因此高質量展覽也應當具備這些特質:一是主題鮮明,展覽文物或作品要具備一定的質量和高度;二是能夠開闊人的眼界、啟發人的思考、提高人的審美;三是要通過多彩形式具備讓人自發走進展廳的吸引力。
要辦好文化藝術類展覽,策展是重中之重。再好的食材如果隻是無序的雜燴在一起,也不會(hui) 有美感,更別提營養(yang) 了。隻有通過策劃和設計,用好展覽資源,講好展覽故事,讓更多觀眾(zhong) 走進展廳有所得、有所思、有所感、有所回味,展覽才算得上高質量。此外,高質量展覽還要充分考慮受眾(zhong) 需求,加強創意,通過數字科技、雲(yun) 媒體(ti) 或流動展覽等形式打破時空限製,讓更多觀眾(zhong) 從(cong) 中受益。
展覽之外,展覽資源的循環利用也是一項需要考慮的重要問題。很多優(you) 質的臨(lin) 時性展覽結束後,不妨利用各地的圖書(shu) 館、展覽館、科技館等多做一些巡回展覽,讓優(you) 質展覽資源惠及更多人民群眾(zhong)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