係列政策措施有效實施 我國經濟企穩回升
作者: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財務金融係教授 孟慶斌
7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hui) 議(下稱“會(hui) 議”),分析和研究了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了2022年下半年的經濟工作,結合我國當下麵臨(lin) 的國際國內(nei) 環境以及我國的發展現狀,我認為(wei) ,會(hui) 議的核心在於(yu) “穩中求進”一詞,具體(ti) 而言:
“穩”字當頭 符合我國現階段發展情況
一方麵,“穩”字當頭。會(hui) 議中出現頻率最高的字眼為(wei) “穩”字,涉及國內(nei) 改革發展要“穩定”,經濟要“穩住”進而“穩中求進”。具體(ti) 而言,會(hui) 議重點強調了“穩民生”“穩就業(ye) ”“穩物價(jia) ”“穩房地產(chan) ”“穩金融市場”“穩產(chan) 業(ye) 鏈”等一係列組合拳。在我看來,對於(yu) “穩”字的強調是符合我國當下發展階段和國內(nei) 外政治、經濟環境的。
從(cong) 發展階段上講,當下我國已經成為(wei) 世界第二大經濟體(ti) ,雖然經濟和社會(hui) 仍存在一係列複雜的問題和尖銳的矛盾,但總體(ti) 狀況和發展前景是向好的。隻要我們(men) “保持戰略定力”,無論外部環境如何風起雲(yun) 湧,不管未來經濟發展道路如何艱難坎坷,我們(men) 仍能從(cong) 當前的勝利走向更大的成功。
在具體(ti) 政策實施上:其一,疫情防控政策是“穩人心”。我國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工作,堅持科學動態清零,反映了我國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人為(wei) 本的“穩”。
其二,“穩就業(ye) ”“穩物價(jia) ”是“穩民生”。今年,高校畢業(ye) 生人數持續大幅上漲,疊加疫情衝(chong) 擊導致企業(ye) 用工人數減少,就業(ye) 壓力前所未有。“要進一步挖掘崗位資源,做實做細就業(ye) 指導服務,學校、企業(ye) 和有關(guan) 部門要抓好學生就業(ye) 簽約落實工作”,體(ti) 現出黨(dang) 中央對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的高度關(guan) 注。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今年1-7月,全國城鎮新增就業(ye) 783萬(wan) 人。7月,全國城鎮調查失業(ye) 率為(wei) 5.4%,比上月下降0.1個(ge) 百分點。7月,25-59歲成年人失業(ye) 率為(wei) 4.3%,比上月回落0.2個(ge) 百分點,已接近去年同期水平,表明就業(ye) 基本盤保持基本穩定。
7月份CPI同比上漲2.7%,漲幅雖比6月份擴大0.2%,主要是受食品價(jia) 格漲幅擴大影響,考慮到國際通脹水平的持續高位運行,我國通脹率仍然處於(yu) 較為(wei) 溫和的水平。這背後反映了國家政策的正確引導和企業(ye) 的社會(hui) 擔當。
其三,“穩房地產(chan) ”“穩金融市場”“穩產(chan) 業(ye) 鏈”是穩經濟大盤。在經濟下行階段,嚴(yan) 控係統性風險,嚴(yan) 防經濟擾動向金融危機甚至經濟危機轉化是各國經濟政策製定中的關(guan) 鍵與(yu) 核心。在房地產(chan) 政策上,2016年提出的“房住不炒”旨在對房地產(chan) 市場的治理和優(you) 化;在金融政策上,會(hui) 議強調“宏觀政策要在擴大需求上積極作為(wei) ”體(ti) 現出我國通過宏觀調控,化解金融風險的信心;在產(chan) 業(ye) 端,國內(nei) 統一大市場的規劃,和對中西部地區基礎設施的持續投入反映了國家對於(yu) 企業(ye) 持續提高國際競爭(zheng) 力和我國保持“世界工廠”地位的決(jue) 心。
從(cong) 結果來看,2022年上半年,我國經濟交出了GDP同比增長2.5%的答卷,經濟總體(ti) 呈現穩定恢複態勢。今年二季度國際環境複雜嚴(yan) 峻,國內(nei) 疫情多發散發,加大經濟下行壓力。各地區各部門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顯效,經濟頂住壓力實現正增長。
穩中有進 政策的微調貫穿始終
另一方麵,“穩”並非一成不變。“變”則需要審時度勢,相機決(jue) 策。從(cong) 實踐中也可以看到,改革開放以來,雖然我國大政方針始終堅定不移,但政策的微調貫穿始終。例如,在宏觀政策層麵,財政部的財政政策和央行的貨幣政工具使用愈發嫻熟,且二者之間的配合越來越相得益彰。央行加大穩健貨幣政策實施力度,為(wei) 實體(ti) 經濟提供了更有力支持。上半年新增人民幣貸款13.68萬(wan) 億(yi) 元,同比多增9192億(yi) 元。6月末廣義(yi) 貨幣(M2)和社會(hui) 融資規模存量同比分別增長11.4%和10.8%,較上年末分別上升2.4個(ge) 和0.5個(ge) 百分點。
同時,從(cong) 近年來政策的小步快跑、逐步微調來看,經濟政策工具仍保持了足夠的餘(yu) 量,即使未來國內(nei) 外經濟環境仍然複雜,中央仍有足夠的政策工具實施對衝(chong) 。
在產(chan) 業(ye) 政策方麵,十餘(yu) 年來我國的產(chan) 業(ye) 布局和產(chan) 業(ye) 升級政策有條不紊地進行切換和引導。與(yu) 本世紀初相比,工業(ye) 產(chan) 出中科技含量大幅提升:新能源、大數據等產(chan) 業(ye) 已經逐步成為(wei) 拉動經濟增長的新引擎;電子產(chan) 業(ye) 、機器人、高端裝備製造等已進入發展的快車道,並將在不遠的將來進入成熟期;人工智能、工業(ye) 互聯網、民用航天等領域積極布局,與(yu) 國際先進水平處於(yu) 同一起跑線。十年來,我國著力做強做優(you) 做大製造業(ye) ,製造業(ye) 綜合實力和國際影響力大幅提升。從(cong) 2012年到2021年,工業(ye) 增加值從(cong) 20.9萬(wan) 億(yi) 元增長到37.3萬(wan) 億(yi) 元,年均增長6.3%;製造業(ye) 增加值從(cong) 16.98萬(wan) 億(yi) 元增加到31.4萬(wan) 億(yi) 元,占全球比重從(cong) 20%左右提高到近30%。500種主要工業(ye) 產(chan) 品中,我國有四成以上產(chan) 品的產(chan) 量位居世界第一。
由此可見,穩是相對的,變則是永恒。在道路上、信仰上的穩為(wei) 變提供了基礎和保障,在實施方法、施政選擇上的變則為(wei) 穩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和支撐。展望未來,我們(men) 可能仍需麵臨(lin) 人口老齡化、經濟轉型換擋、地緣政治衝(chong) 突等挑戰,但隻要我們(men) 堅持高質量發展,必須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就使“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並“力爭(zheng) 實現最好結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