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鬥者·正青春丨李記天:深挖中醫藥優勢 造福骨腫瘤患者
新華社鄭州8月17日電 題:李記天:深挖中醫藥優(you) 勢 造福骨腫瘤患者
新華社記者王爍、袁月明
幾乎每個(ge) 工作日,李記天都要穿梭在門診大廳、手術室和實驗室之間,這“兩(liang) 室一廳”間的忙碌已經成為(wei) 他的工作常態。作為(wei) 河南省洛陽正骨醫院(河南省骨科醫院)副院長,“85後”西醫博士李記天正努力推進中醫藥的科學研究以及科研成果轉化工作。
“我從(cong) 來沒想過從(cong) 事醫生以外的職業(ye) 。”李記天出身醫學世家,爺爺從(cong) 事中醫,父親(qin) 走的是中西醫結合的道路。在這樣的環境熏陶下,臨(lin) 床醫學本科畢業(ye) 後,李記天赴美留學學習(xi) 生物科學專(zhuan) 業(ye) ,2018年,他拒絕多家海外醫學機構拋出的橄欖枝,回到家鄉(xiang) 洛陽。
“我最害怕聽到也常常聽到的,是這幾句話:醫生叔叔,我能不能不截肢,我還能活多久……每次聽到這些話而我卻束手無策時,總是無比的心痛。”李記天說,“如果骨肉瘤能夠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就可以減少複發、轉移的可能,降低治療難度,避免截肢。我想讓孩子們(men) 健康生活,奔跑在大地上,暢享藍天白雲(yun) ,但是醫生不是萬(wan) 能的,有時去治愈、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這是醫生的常態。”
李記天介紹,骨肉瘤是一種惡性骨腫瘤,高發於(yu) 10歲-20歲的青少年,但發現的時候往往已是晚期,目前多采取化療加手術的治療方法。於(yu) 是,他積極投身於(yu) 研究骨腫瘤早診、早治的最前沿,潛心研發骨腫瘤早期診斷試劑盒,並期待這些研究成果未來能盡早應用於(yu) 臨(lin) 床。
“隻有讓全世界都知道中醫究竟好在哪兒(er) ,才能更好地將中醫傳(chuan) 承下去。”李記天說。
回國後,李記天始終致力於(yu) 運用現代科技結合傳(chuan) 統研究方法開展中醫藥基礎和臨(lin) 床研究,用國際視角引領中醫藥科研創新。“隻有將臨(lin) 床和科研緊密結合起來,才能更好造福人類。”他說。
“保持饑餓、保持愚蠢”一直是李記天的學醫追求,這句話的意思是求知若饑、虛心若愚。“我永遠不會(hui) 對自己的現狀感到滿足,醫生是一個(ge) 需要終身學習(xi) 的職業(ye) ,對於(yu) 老祖宗留下的寶貴財富,我了解的還太少。”李記天說。盡管已經在國外取得了博士學位,但為(wei) 了更好地研究中醫藥,2020年他又開始在廣州中醫藥大學攻讀中醫骨傷(shang) 科學博士學位。
在別人眼中,李記天已經是一位成功人士,但他仍保持一顆醫者的初心,“相比於(yu) 主任、教授,我更喜歡別人叫我李醫生,因為(wei) 沒有什麽(me) 比得過治病救人帶給醫生的成就感”。
回國後,李記天將中醫藥與(yu) 生物科學相結合,創新中醫藥基礎研究。
這幾年,李記天依靠醫院的骨傷(shang) 專(zhuan) 科優(you) 勢,開展中醫藥防治骨腫瘤及其他骨科相關(guan) 疾病的基礎與(yu) 臨(lin) 床研究工作。如今,他結合醫院的經典組方,進行中藥新藥的開發研究,探索中草藥中的有效成分及其作用於(yu) 腫瘤的藥物治療靶點。
“未來,我將帶領團隊繼續深挖中醫藥特色優(you) 勢,同時,瞄準國內(nei) 外骨腫瘤研究的前沿課題,不斷創新中醫藥與(yu) 現代技術相結合的腫瘤診療模式。”談及未來,李記天對自己的科研與(yu) 臨(lin) 床實踐方向充滿信心。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