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四川農業大學學子暑期走進農村 厚植“三農”情懷 賦能鄉村振興

發布時間:2022-08-19 10:59: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產(chan) 業(ye) 發展可以以獎代補,在發展初期采用‘1+N’即養(yang) 殖大戶帶動農(nong) 戶的形式推動產(chan) 業(ye) 發展。”在石板灘村養(yang) 殖業(ye) 發展研討會(hui) 上,產(chan) 業(ye) 經濟學研究生曹怡沛等實踐團成員與(yu) 全體(ti) 村組幹部一起基於(yu) 129份調研數據開展研討。

  連日來,四川農(nong) 業(ye) 大學的200餘(yu) 名師生深入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雷波縣大杉坪村、千萬(wan) 貫鄉(xiang) 青杠村、西寧鎮西寧村等10餘(yu) 地,聚焦“鄉(xiang) 村治理”,以“融合賦能”為(wei) 切入點,通過深入調研、數據畫圖、定點幫扶等方式,深度參與(yu) 雷波地方建設,為(wei) 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有效銜接貢獻青春智慧。

  聚焦黨(dang) 建引領 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注入領跑動能

  在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背景下,基層黨(dang) 建在鄉(xiang) 村治理中的作用日趨明顯,104名川農(nong) 學子聚焦雷波鄉(xiang) 村治理中的痛點難點阻點,深入鄉(xiang) 村一線,助力基層黨(dang) 組織發揮彝族同胞在鄉(xiang) 村治理中的積極作用,充分展現農(nong) 林高校學子的“三農(nong) ”情懷,為(wei) 雷波鄉(xiang) 村振興(xing) 鑄魂賦能。

  “你們(men) 來開展實地調研,我們(men) 就能更清楚老百姓真正的需要,就好有目標、有計劃地開展工作。”雷波縣彝族村黨(dang) 支部負責人對“環行循興(xing) ,科技賦能”鄉(xiang) 村振興(xing) 實踐調研團成員說。該團隊線上線下齊頭並進,通過問卷調查、實地采訪等方式,了解當前發展中的短板與(yu) 老百姓的期待,探索“縣-鄉(xiang) -村”三級組織引領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能力及現狀,為(wei) 新時代鄉(xiang) 村治理提供新思路。

  在學校鄉(xiang) 村治理模式與(yu) 機製探索專(zhuan) 家科技服務團帶領下,“木犀花”團隊利用暑期社會(hui) 實踐對雷波縣鄉(xiang) 村治理和產(chan) 業(ye) 發展進行了深入調研。在參觀石板灘村產(chan) 業(ye) 基礎、走訪參與(yu) 特色產(chan) 業(ye) 的養(yang) 殖大戶和農(nong) 戶後,團隊成員提出的發展鄉(xiang) 村特色產(chan) 業(ye) 的思路得到該縣鄉(xiang) 村振興(xing) 局副局長王小山和駐村幹部付剛的認同,他們(men) 一致認為(wei) ,“實踐團隊結合自身調研經曆,將省內(nei) 外優(you) 秀的產(chan) 業(ye) 發展模式結合雷波縣本地產(chan) 業(ye) 發展特點提出的建議非常有價(jia) 值,值得我們(men) 進一步去實踐和研究”。

  “我們(men) 希望能夠加強校地的基層黨(dang) 組織聯動,資源共享,優(you) 勢互補,將黨(dang) 建的優(you) 勢、資源、活力有效轉換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動力源’。”建築與(yu) 城鄉(xiang) 規劃學院副院長張淩青帶領的專(zhuan) 項實踐團隊有3名教師黨(dang) 員與(yu) 10名學生黨(dang) 員,大家以黨(dang) 建引領為(wei) 抓手,發揮專(zhuan) 業(ye) 優(you) 勢,通過為(wei) 民宿建設提思路、為(wei) 文旅項目繪地圖、為(wei) 農(nong) 產(chan) 品拓銷路等方式,有效服務地方現實需求。

  “我們(men) 重點圍繞民宿改造建設進行規劃調研,並打算長期服務此地,幫助村民打造出更適於(yu) 當地風貌、更貼合村民住宅特色、更吸引旅客駐足、更舒適住宿體(ti) 驗的民宿。”“翊彝”團隊隊長遊今說,很高興(xing) 團隊能在老師帶領下探索黨(dang) 建+專(zhuan) 業(ye) +鄉(xiang) 村治理的新模式。他們(men) 實地調研20餘(yu) 戶,致力於(yu) 融入鄉(xiang) 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規劃設計,同時還以彝族的藝術表達技巧為(wei) 基礎,創繪黨(dang) 建文化牆,為(wei) 當地村落增添黨(dang) 建亮色。

  拓展幫扶成效 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注入發展動能

  在青杠村,“腳踏彝土,情係三農(nong) ”團隊成員步履不停,他們(men) 來到將青杠村帶向人均年收入水平超10萬(wan) 元的大堰溝。“村幹部告訴我們(men) 沒有大堰溝,青杠村的一切都不會(hui) 有,但我們(men) 通過走訪調研發現,大堰溝仍存在運輸水量不足、工程韌性差等問題,需要進一步改造提升。”隊長羅梓妍帶領團隊製作出雷波縣農(nong) 用地等級劃分評價(jia) 圖、建設用地開發適宜性評價(jia) 圖等係列建設性圖稿10餘(yu) 份,對大堰溝的修整升級提出合理建議。

  “EIA”團隊精準對接雷波研學旅遊產(chan) 品開發需求,在商旅學院副院長郭淩教授的帶領下,通過分析整合雷波縣的自然資源、農(nong) 業(ye) 資源、民族文化資源,為(wei) 當地開發旅遊研學產(chan) 品提供新路徑,促進當地可持續發展;團隊還對當地幹部、村民進行專(zhuan) 題培訓,充分發揮政府部門主體(ti) 優(you) 勢,為(wei) 當地自我發展賦能。

  “喜迎二十大,青春向未來”專(zhuan) 項實踐團隊前往雷波中學等學校及教育部門,走訪當地重點幫扶家庭10戶,進村入戶介紹國家、學校資助政策和育人體(ti) 係,將學校的關(guan) 愛和支持送進雷波縣的村落和家庭。

  講好紅色故事 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注入提速動能

  “我們(men) 團隊以青馬骨幹為(wei) 主力軍(jun) ,用廣泛化、特色化、互動化的方式帶頭進行紅色宣講,體(ti) 現青馬學員的導向作用,吸引帶動彝族基層幹部、老黨(dang) 員、優(you) 秀團員等群體(ti) 積極主動參與(yu) 到彝鄉(xiang) 紅色宣講當中。”“青馬燎原”團隊負責人張芮槐說。團隊聚焦少數民族紅色教育問題,挖掘當地紅色文化,打造“三位一體(ti) ”的宣講體(ti) 係,孵化建立雷波當地的傳(chuan) 紅隊伍,同時通過持續宣傳(chuan) ,鏈接更多力量關(guan) 注彝族鄉(xiang) 村傳(chuan) 紅,把黨(dang) 和國家的惠民政策送到基層,將黨(dang) 史學習(xi) 成果落實到實踐中,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

  “你們(men) 的生活條件跟前幾年比有什麽(me) 變化呀?有沒有印象深刻的紅色故事呢?”紅色鄉(xiang) 旅”團隊走訪青溝村246戶民眾(zhong) ,對彝族居民的生活條件、當地鄉(xiang) 村建設情況等方麵開展全麵調研。“農(nong) 村建設還需要更有針對性、有效性、科學性的方案策劃,我們(men) 要以精神文明建設為(wei) 抓手,著力提高彝族村民紅色文化素養(yang) ,推動優(you) 秀紅色精神深入人心、傳(chuan) 承不止。”團隊利用科學方法,形成調研報告遞交當地政府,並得到認可。

  川農(nong) 青年學子緊密圍繞國家和區域發展戰略,深入雷波,發揮專(zhuan) 業(ye) 優(you) 勢,厚植“三農(nong) ”情懷,走進農(nong) 村,走向田間地頭,為(wei) 實現鄉(xiang) 村振興(xing) 貢獻青春力量。

  侯維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鑫昕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