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夢火焰藍·守護萬家燈火|守護紅色熱土的年輕人們
中國青年網遵義(yi) 8月19日電(記者 安俐 楊逸凡)遵義(yi) 市紅花崗區子尹路96號,一棟二層樓高的磚木結構樓房臨(lin) 街而立,青瓦丹柱,灰磚白牆,“遵義(yi) 會(hui) 議會(hui) 址”匾額高懸,推開匾額下厚重的木門,塵封的曆史也被輕啟,那載入史冊(ce) 、轉危為(wei) 安的偉(wei) 大轉折,那些鮮活的紅軍(jun) 故事,被反複訴說。
臨(lin) 近閉館,不少遊客仍在會(hui) 址外流連忘返,他們(men) 舉(ju) 起手機,爭(zheng) 分奪秒與(yu) “珍貴曆史”來一張合影,貴州省遵義(yi) 市紅花崗區會(hui) 址消防救援站戰鬥二班副班長安峻男卻一刻不得閑。這天,正是他當值“紅旗巡邏隊”隊長。他與(yu) 戰友身著救援服,背上50餘(yu) 斤的細水霧,開始對會(hui) 址景區內(nei) 部及周邊進行巡邏檢查。
消火栓、消防控製室、應急燈、安全出口......確保所有消防設施無誤後,安峻男和隊友才安心離開。“遵義(yi) 會(hui) 議會(hui) 址及附近革命建築群多為(wei) 磚木結構,防火難度大,因此,我們(men) 堅持一天三次進行防火巡查。”安峻男說。
會(hui) 址消防救援站,距離遵義(yi) 會(hui) 議會(hui) 址不足200米,肩負著遵義(yi) 會(hui) 議會(hui) 址等一大批紅色革命舊址群消防安全的曆史重任。52年來,一代代消防員們(men) 始終傳(chuan) 承紅色基因、爭(zheng) 做紅軍(jun) 傳(chuan) 人,把遵義(yi) 會(hui) 議精神和長征精神融入血脈、薪火相傳(chuan) ,在血與(yu) 火、生與(yu) 死、苦與(yu) 樂(le) 的嚴(yan) 峻考驗麵前,創造了遵義(yi) 會(hui) 議會(hui) 址及周邊建築群半個(ge) 世紀的“無火”傳(chuan) 奇。
日巡兩(liang) 萬(wan) 步,他們(men) 用足跡丈量長征路,用心守護紅色熱土
遵義(yi) 市紅花崗區會(hui) 址消防救援站副站長林虎藍,每天都會(hui) 帶領消防救援人員對車輛、器材、裝備進行嚴(yan) 密的檢查,確保在發生險情之時能夠“拉得出、衝(chong) 得上、打的贏”。在針對重要節慶場所、人員聚集場所、遵義(yi) 會(hui) 議會(hui) 址景區,他總是親(qin) 自組織紅旗巡邏隊以每天平均一萬(wan) 五千步的步數,用雙腳丈量會(hui) 址的安全距離,確保發生火情能夠迅速處置。
節日期間遊客量增大,林虎藍帶領隊友們(men) 深入周邊賓館、超市等營業(ye) 性場所,逐戶發放消防宣傳(chuan) 資料,同時叮囑商戶注意用火、用電、用氣安全,避免發生火災事故,還向過往群眾(zhong) 積極開展消防安全科普,普及景區消防安全注意事項。他總說:“能夠讓萬(wan) 千群眾(zhong) 暖心,看到萬(wan) 家燈火溫馨,就是我們(men) 最大的心願。”
會(hui) 址消防救援站副站長李宏棟,時常駐守在會(hui) 址內(nei) 的“紅星便民服務站”,為(wei) 遊客提供飲用水,提供指路向導、尋人尋物等服務。一次執勤期間,一位前來參觀的老奶奶,不慎摔倒在會(hui) 址前的樓梯上。李宏棟立即上前攙扶,推來輪椅供老人休息。攀談中,李宏棟得知奶奶今年八十歲了,是一名曾參加過革命的老紅軍(jun) ,特意來到會(hui) 址參觀,想在文物中追憶曾經的崢嶸歲月。為(wei) 了讓不遠萬(wan) 裏前來參觀的奶奶心願得償(chang) ,李宏棟主動推起輪椅,帶奶奶遊覽會(hui) 址。“一路上,推著奶奶,看著櫥窗裏陳列的文物,聽奶奶講革命路上的故事,那一刻,仿佛自己也親(qin) 曆了長征路。”送走前來參觀的奶奶,看著夕陽下靜謐的會(hui) 址,李宏棟愈發明白了守護的意義(yi) 。
傳(chuan) 承紅色基因 他們(men) 解困幫扶 攬人間溫情
“00後”安峻男不喜歡“躺平”這個(ge) 詞。盡管被問及為(wei) 何年紀輕輕就當上副班長時,他總說“全靠隊友們(men) 照顧”,但一次次的出警記錄,一張張“火藍尖兵”體(ti) 能對抗賽的獲獎證書(shu) 就是最好的答案。
會(hui) 址消防救援站的消防員們(men) ,不僅(jin) 承擔著護衛會(hui) 址等革命遺址遺跡的職責,還肩負著6個(ge) 鄉(xiang) 鎮(街道辦事處)、240平方公裏轄區的滅火救災、搶險救援、消防宣傳(chuan) 、扶貧幫困等任務。有一次半夜,警鈴忽然響起。聞聲而動,安峻男和隊友們(men) 迅速趕往現場進行處置。經過了解是一起煤氣罐起火,罐體(ti) 周圍全部都是煤炭,情況十分緊急,如果不立即進行處置,罐體(ti) 隨時可能會(hui) 發生爆炸。指揮員迅速下達指令,一人拿鐵鍬進行煤炭清理,一人進行水槍掩護。安峻男衝(chong) 在最前麵,盡管當時心裏也有過害怕,但想到自己剛來這支隊伍的初心,想到52年來會(hui) 址救援站消防員們(men) 的日夜堅守,就是幫助老百姓解決(jue) 困難,他戰勝了恐懼,經過將近15分鍾的救援,圓滿完成了此次滅火救援任務。
不光是赴湯蹈火,更多的是竭誠為(wei) 民。轄區範圍內(nei) 老舊小區眾(zhong) 多,社區住戶大多都是老人,行動不方便,大事小情。他們(men) 最信賴的就是會(hui) 址消防站的消防員們(men) 。
一天晚上,家住會(hui) 址消防救援站附近,七十多歲的陳吉碧老人從(cong) 醫院回家,發現家中電路中斷,家裏漆黑一片。由於(yu) 供電局工作人員已經下班,焦急的陳吉碧隻好來到會(hui) 址消防救援站,希望消防員能夠幫忙。
當天,會(hui) 址消防救援站政治指導員楊振剛剛出警回來,了解情況後,馬上聯係經常給單位修理的電工,一同前往陳吉碧家中,經檢查發現是電閘損壞,楊振馬上動手將電閘進行更換。
電線重新接通,家裏的電馬上就恢複了,老人想要把錢付給消防員,楊振卻說“不,咱們(men) 消防員出警就是幫群眾(zhong) 解決(jue) 困難的,不收錢!”陳吉碧老人說,自己也當了二十多年兵,從(cong) 會(hui) 址消防救援站消防員身上,看到了竭誠為(wei) 民的忠誠。
得知老人的身份,楊振特地邀請陳吉碧為(wei) 全體(ti) 消防員上黨(dang) 課。“小時候就是吃糠咽菜,生活條件特別差,經曆見證這些年的變化,能趕上今天這樣的好日子,我特別知足。你們(men) 年輕,生活在新時代,更要時刻跟著黨(dang) 走,傳(chuan) 承好優(you) 良的傳(chuan) 統!”
換燈泡、修電表、取鑰匙、送藥品......近十年來,會(hui) 址消防站的消防員們(men) 為(wei) 百姓處理“瑣事”13000餘(yu) 次,真正成為(wei) 了周邊居民的“娘家人”。
無論是性命攸關(guan) 的生死時刻,還是百姓們(men) 無法解決(jue) 的生活難題,他們(men) 始終肩扛希望,守護這片有著紅色記憶的土地,給這片土地上的人們(men) 安全感和底氣。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