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十年@每一個奮鬥的你】“大山女兒”劉桂珍一生的堅守:奉獻是一種幸福

發布時間:2022-08-19 15:24: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忻州8月19日電 題:“大山女兒(er) ”劉桂珍一生的堅守:奉獻是一種幸福

  作者 楊靜

  “我生在這裏長在這裏,段家灣的山水土地養(yang) 育了我,我就要為(wei) 段家灣的村民服務終生。”劉桂珍說:“村民們(men) 都需要我,為(wei) 村民解決(jue) 問題,奉獻自己,就是最幸福的事。”

  下地鋤草、紮針看病……59歲的劉桂珍一天都不停歇。19日,和往常一樣,劉桂珍早早起床,察看完村裏油鬆樹苗的生長情況就背起醫藥箱上門幫村民紮針。

  44年來,從(cong) 鄉(xiang) 村醫生、代課教師到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村委會(hui) 主任,劉桂珍紮根大山,用自己的青春與(yu) 汗水為(wei) 村民謀幸福,在默默堅守中追求和實現著自己的人生價(jia) 值。

  位於(yu) 山西省忻州市代縣一處山穀裏的段家灣村,多年來一直缺醫少藥,村民們(men) 生病得不到及時治療,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現象時有發生。1977年,村裏推薦高中畢業(ye) 的劉桂珍去學習(xi) 醫術,1978年,她正式成為(wei) 村醫。

  “高中畢業(ye) 後準備考大學,但村裏沒有合適的人選,考慮到我年紀小能為(wei) 村裏多做貢獻,就答應去學醫。”劉桂珍說,從(cong) 醫40多年,她從(cong) 來不收出診費和注射費,還為(wei) 村民貼錢買(mai) 藥,“村民們(men) 比較困難,看著他們(men) 從(cong) 包裏左一層右一層拿錢出來,我就不忍心收他們(men) 的錢。”

  段家灣村貧窮落後,城裏的教師不願意來教書(shu) ,1988年,劉桂珍又當起了村裏的代課老師。“除了英語,剩下的課都帶,最多的時候有15名學生。”劉桂珍說,直到2017年,村小學合並到鄉(xiang) 鎮中心校,她才卸下這一重擔。

  1996年村支“兩(liang) 委”換屆,一邊行醫一邊教學的劉桂珍,全票當選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2003年開始兼任村委會(hui) 主任。

  “抬頭看大山、低頭見石頭。”劉桂珍介紹,當時的段家灣村是一個(ge) 自然條件惡劣、無資源無產(chan) 業(ye) 的貧困小村,村民們(men) 種玉米、穀子,生活比較困難。

  “村民把我選成村主任我就不能不做事情,想幫助村民們(men) 增加收入。”為(wei) 了改變段家灣村落後貧窮的現狀,劉桂珍赴內(nei) 蒙古、山西太原考察調研,了解市場信息,並率先在自家承包的3分河灘地裏種油鬆樹苗,到第三年,3分地油鬆樹苗賣了7.5萬(wan) 元。

  隨後,村民們(men) 都開始跟著發展育苗產(chan) 業(ye) 。劉桂珍又當起了技術指導員,給村民傳(chuan) 授育苗技術,指導田間管理。全村育苗麵積迅速發展到80多畝(mu) ,每畝(mu) 平均收入六七萬(wan) 元,最高的能達到10萬(wan) 多元。同時,劉桂珍積極開拓渠道促增收,帶領村民種植黃芩、柴胡等中藥材,全村每年可增收40萬(wan) 元以上。

  2017年底,段家灣實現全麵脫貧。2018年,劉桂珍牽頭成立“代縣劉桂珍種植苗木合作社”,推進段家灣育苗產(chan) 業(ye) 發展的同時,也帶動了周邊村子育苗產(chan) 業(ye) 的發展。

  如今的段家灣,在村“兩(liang) 委”班子的帶領下,確立了“激發群眾(zhong) 內(nei) 生動力,一、二、三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壯大村集體(ti) 經濟,實現全村共同富裕”的發展新思路,全村致力於(yu) 打造能留住田園鄉(xiang) 愁的社會(hui) 主義(yi) 新農(nong) 村,希望村民們(men) 過上衣食無憂、老有所養(yang) 、安居樂(le) 業(ye) 的生活。

  “40多年來,我有很多機會(hui) 可以走出大山。”劉桂珍告訴記者,但她不能走,因為(wei) 村民都需要她,“答應了別人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好,一定要做到底。”

  此外,淳樸的村民們(men) 是劉桂珍堅持留在村裏服務最重要的原因。有時候工作忙吃不到飯,村民們(men) 就會(hui) 給她送飯,村民之間互幫互助,感情很好。“隻要村裏有人,我就不走。”劉桂珍說。

  對於(yu) 劉桂珍的堅持,她的孩子們(men) 也很理解。劉桂珍的女兒(er) 楊君宇告訴記者:“媽媽經常叮囑我,一定要為(wei) 大家辦點實事,看見需要幫助的人能幫就幫。”

  “我要在段家灣堅持到我不能動、幹不動了。”劉桂珍說:“40多年來看似沒什麽(me) 實質收獲,但我精神上很滿足,因為(wei) 大家都需要我。人活著可以為(wei) 別人解決(jue) 問題,就是最幸福的事。”(完)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