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天實驗艙應用任務進展順利 植物生長狀態良好
央視網消息:今天(8月29日),中科院發布了載人航天工程空間應用任務階段性進展。目前,各有效載荷狀態良好、工作穩定。載有擬南芥種子和水稻種子的實驗單元已安裝至問天實驗艙的生命生態科學實驗櫃通用培養(yang) 模塊,現在,植物已經萌發生長。
7月24日,問天實驗艙在我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問天實驗艙是中國空間站第二個(ge) 艙段,也是首個(ge) 科學實驗艙。7月29日,通過地麵程序注入指令,植物培養(yang) 實驗在軌啟動。目前,擬南芥和水稻的種子已經成功實現萌發,擬南芥幼苗已經長出四片葉子,高稈水稻幼苗已經長至30厘米左右高,矮稈水稻也有5—6厘米高,生長狀態良好。
空間應用係統問天實驗艙任務總體(ti) 主任設計師 趙黎平:初步計劃9月下旬左右,由航天員進行植物樣品的、植物植株的第一次的采集工作,大約在神舟十四乘組返回前進行植物樣品的收獲工作。
總台央視記者 張春玲:我身旁的這個(ge) 模型為(wei) 我們(men) 一比一地還原了問天實驗艙內(nei) 生命生態實驗櫃整體(ti) 結構情況,您看這一部分是我們(men) 這次實驗的主體(ti) 部分,在這個(ge) 生物培養(yang) 模塊中,左邊種植的是擬南芥,右邊種植的是水稻,它們(men) 分別是在各自適宜的生長環境下進行全流程全周期的生長培育。與(yu) 此同時,我們(men) 還有三個(ge) 其他的實驗模塊,這些會(hui) 在接下來的航天任務中逐步開啟實驗。
本次植物培養(yang) 實驗的目標是完成水稻在太空從(cong) 種子到種子全生命周期的培養(yang) 研究,探索利用空間環境因素控製植物的開花,來實現在較小的封閉空間中植物生產(chan) 效率最大化的可能途徑,瞄準人類長期空間探索的糧食保障問題。
空間應用係統問天實驗艙任務總體(ti) 主任設計師 趙黎平:像我們(men) 這次隨艙發射的植物實驗,它的植株采集以後,航天員在手套箱處置完成以後,會(hui) 把它放在—80℃的溫區,然後它的種子由航天員采集以後放到4℃的溫區,航天員返回前會(hui) 把它放在有被動的生保條件的一個(ge) 下行冷包裏頭下行,由科學家做更深入的研究。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