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國家方誌館南方絲綢之路分館開館 再現茶馬古道千年風貌

發布時間:2022-08-30 15:09: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大理8月29日電 (記者 胡遠航)29日,國家方誌館南方絲(si) 綢之路分館(下稱“南絲(si) 路分館”)在雲(yun) 南大理劍川古城正式開館。這是中國西南地區首家國家方誌館分館,也是全國第一個(ge) 國際性的方誌館。

  南絲(si) 路分館主要由“五館、三配套”組成,包括位於(yu) 劍川古城的主題館、綜合館、數字體(ti) 驗館及沙溪古鎮茶馬古道館、大理古城大理石館五個(ge) 展館,和在劍川古城建成的絲(si) 路大門、絲(si) 路大道和絲(si) 路名人群像雕塑項目,是集收藏、展示、編纂、研究、開發利用等功能於(yu) 一體(ti) 的特色專(zhuan) 業(ye) 場館。

  其中,位於(yu) 劍川古城劍陽樓的主題館,室內(nei) 布展麵積1200平方米,分為(wei) 開路、拓路、行路、新路四個(ge) 篇章,以聲像、文字、圖表等形式,重鑄絲(si) 路輝煌;綜合館建築麵積達2131.38平方米,圍繞探索·南方絲(si) 綢之路、發現·南方絲(si) 綢之路與(yu) 共創·南方絲(si) 綢之路三個(ge) 方麵,全麵展示南方絲(si) 綢之路的誕生、發展以及重要價(jia) 值與(yu) 貢獻;數字體(ti) 驗館則以“無盡之境”為(wei) 主題,以沉浸式的體(ti) 驗方式展示南方絲(si) 路一風一雨、一步一印的寶貴記憶。

  中國地方誌指導小組秘書(shu) 長、中國地方誌指導小組辦公室黨(dang) 組書(shu) 記、主任崔唯航介紹,截至2021年底,全國建成(含在建與(yu) 立項)各級方誌館多達800多家。南絲(si) 路分館是中指組批複的第6個(ge) 國家方誌館分館,也是迄今西南地區唯一一個(ge) 已落成的分館。該館如期開館,將發揮重要文化功能。

  據統計,南絲(si) 路分館自5月18日試運行以來,截至8月25日已接待海內(nei) 外遊客8.8萬(wan) 餘(yu) 人次,旅遊團隊353場次。

  開館當日,中國地方誌與(yu)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論壇——南方絲(si) 綢之路文化傳(chuan) 播分論壇也同步舉(ju) 行。與(yu) 會(hui) 嘉賓圍繞南方絲(si) 綢之路文化的國際傳(chuan) 播、展示中國地方誌與(yu)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中的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成果等,進行了深入研討。

  絲(si) 綢之路包括北方絲(si) 綢之路、海上絲(si) 綢之路和南方絲(si) 綢之路,共同構成了溝通東(dong) 西方文化和文明交流的道路交通體(ti) 係。在三條絲(si) 綢之路中,以南方絲(si) 綢之路開通時間最早,公元前4世紀以前便已存在。南方絲(si) 綢之路以成都平原為(wei) 起點,向南主要經雲(yun) 南,連接今越南、緬甸、印度等國家,可遠達中亞(ya) 、西亞(ya) 地區。東(dong) 南經廣西等沿海地區,連接海上絲(si) 綢之路。往北入陝西,與(yu) 北方絲(si) 綢之路相連。擁有兩(liang) 千多年曆史的南方絲(si) 綢之路,在人類文明史上有著重要地位。位於(yu) 大理州、麗(li) 江市和怒江州交界處的劍川縣,早在秦漢之際,就已成為(wei) 南方絲(si) 綢之路和茶馬古道的交匯地,以“雲(yun) 南文明之源、南詔石窟勝地、中國木雕之鄉(xiang) 、白族文化寶庫、滇西革命搖籃、生態旅遊樂(le) 土”六張名片著稱。(完)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