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音樂時代 廣西“黑膠迷”在唱片中體驗“慢生活”
中新網柳州8月31日電 題:在線音樂(le) 時代 廣西“黑膠迷”在唱片中體(ti) 驗“慢生活”
作者 韋國政
將唱片輕輕放在唱盤上,轉動唱臂使唱針順著引進線滑入聲槽,音樂(le) 緩緩播放。8月30日,廣西柳州市的“黑膠迷”孫正明吃過晚飯後,從(cong) 抽屜裏取出一張珍藏的黑膠唱片,開始慢慢品味音樂(le) 。孫正明說:“黑膠代表著一種‘慢生活’的‘腔調’,現在追求這種方式的人越來越多。”
伴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展,在線音頻憑借豐(feng) 富的曲庫、隨時隨地可播放等優(you) 勢,逐漸成為(wei) 大眾(zhong) 收聽歌曲和欣賞音樂(le) 的主流形式,黑膠、CD等實體(ti) 唱片式微,音樂(le) 產(chan) 業(ye) 進入在線音頻時代,黑膠唱片成為(wei) 特定人群的小眾(zhong) 消費。
今年36歲的孫正明,在廣西柳州市經營著一家實體(ti) 唱片店,其店內(nei) 陳列著各式各樣的CD和黑膠兩(liang) 種唱片,合計上萬(wan) 張。自2015年營業(ye) 至今,孫正明經手的唱片不計其數,他調侃道:“與(yu) 其說是唱片店老板,我更多是一名‘黑膠迷’。”
“這張唱片動態範圍很大,很有張力,弦樂(le) 圓潤且有空氣感。這些特性都是網絡音樂(le) 難以比擬的。”孫正明邊欣賞古典音樂(le) 邊說。7年來,孫正明收藏了5000多張黑膠唱片,但這張名為(wei) 《古諾:浮士德&比才:卡門》的黑膠唱片,在其心中依然占據著重要位置。
黑膠唱片作為(wei) 20世紀盛行的音樂(le) 播放媒介,承載著“70後”“80後”的複古情懷,相比於(yu) 在線音頻的方便快捷,黑膠唱片操作起來稍顯“笨拙”且繁瑣。如今,黑膠唱片這一“繁瑣”被視為(wei) 一種生活的儀(yi) 式感,受到越來越多人追捧,對於(yu) “Z世代”而言,充滿新鮮感。
16歲高中生劉俊良也是一名黑膠唱片愛好者。2019年夏天,劉俊良在重慶旅遊時,被一家咖啡店內(nei) 滿牆的黑膠唱片所吸引,他向店主點播了其中一張唱片。“那是我第一次聽黑膠,感覺音質有點失真,但音質上的小瑕疵加上身臨(lin) 其境般的聽感,反倒增加了黑膠唱片的魅力。”劉俊良回憶說。
黑膠唱片的初體(ti) 驗,讓當時隻有13歲劉俊良萌生了進入“黑膠圈”的想法,同時作為(wei) 一名歐美音樂(le) 迷,劉俊良也時常關(guan) 注歐美音樂(le) 動向。終於(yu) ,在2020年7月,其關(guan) 注的歌手Taylor Swift發行實體(ti) 專(zhuan) 輯唱片《folklore》,劉俊良用所攢的零花錢買(mai) 下人生中第一張實體(ti) 唱片。
因學習(xi) 成績常年保持年級排名百名以內(nei) ,劉俊良經常得到父母的“獎勵”,父母對其購買(mai) 唱片也表示支持。劉俊良將零花錢攢起來買(mai) 唱片,從(cong) Taylor Swift到Madonna再到The Beatles等歌手,各個(ge) 音樂(le) 類型和年代的黑膠唱片,劉俊良一張張地收藏,如今已收藏有40多張唱片。
“對我來說黑膠唱片隻是音樂(le) 播放的一種形式,不會(hui) 像‘氪金玩家’那樣去拚播放器材,唱片的質感、外形反而是我更看重的,我感覺很新鮮炫酷。”劉俊良說。
國際唱片業(ye) 協會(hui) (IFPI)2021年發布《全球音樂(le) 報告》稱,2020年,全球實體(ti) 唱片收入中,CD同比收入下降11.9%,而黑膠唱片銷售額卻增長23.5%,中國內(nei) 地的增長率更是達到了359.3%。
如今,黑膠唱片在中國內(nei) 地持續走俏,孫正明認為(wei) :“聽黑膠唱片其實也是快節奏生活下,都市青年對‘慢生活’追求的一種表現,緩解生活中的焦慮情緒。”(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