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炳旭:我們一起看遍中國
中國青年網天津9月1日電(記者 張玘雲(yun) )“以地理的視角,專(zhuan) 注於(yu) 探索極致世界。”
在微信公眾(zhong) 號“星球研究所”的簡介裏寫(xie) 著這樣一句話。
作為(wei) 科普類賬號,星球研究所團隊一直致力於(yu) 地理科普傳(chuan) 播,以“解構世間萬(wan) 物,探索極致世界”為(wei) 宗旨,向網友講述自然地理、人文曆史、超級工程等各領域的知識。
有網友說“星球出品,必屬精品”,在星球研究所影像部總監任炳旭看來,這不僅(jin) 是一句誇讚,更是讀者對星球研究所作品的高品質要求,這也使得星球研究所對發布作品的打磨愈發謹慎。一篇文章、一支視頻往往需要編輯團隊的學術支持、地圖團隊地圖說明、設計團隊藝術美化、圖片團隊高質量影像、動畫團隊建模呈現等多人合作、多團隊協作來呈現。
星球研究所對視覺的要求極高。從(cong) 選題策劃到視覺呈現再到專(zhuan) 業(ye) 審校,一篇文章、一支視頻他們(men) 可以打磨數月的時間,隻為(wei) 讓大家有更沉浸的閱讀體(ti) 驗。以圖片為(wei) 例,一篇文章大約會(hui) 收到8000張左右的投稿,即使最終隻會(hui) 選定幾十張用以文章配圖,圖片編輯仍會(hui) 大量收集圖片,隻為(wei) 找到更好、更合適的配圖。
星球研究所對圖片的熱愛與(yu) 嚴(yan) 謹,也同樣體(ti) 現在文字創作上。洛陽為(wei) 何能成為(wei) 十三朝古都?昆明為(wei) 何一年四季鮮花盛放?京杭大運河到底創造了怎樣的工程奇跡?創作時,他們(men) 希望讀者看到的不僅(jin) 是中國美景,還有其背後所承載的千年文明。
麵對中國的廣袤大地與(yu) 中華源遠流長的文化,星球研究所似乎從(cong) 來不缺選題。作品《什麽(me) 是武漢》33小時閱讀量即破千萬(wan) ,《100年重塑山河》在視頻號發布6天觀看量破億(yi) ,總播放量超2億(yi) ,視頻《什麽(me) 是中國》全網播放量超1千萬(wan) ,2021年八一建軍(jun) 節之際在微信朋友圈投放的《我是一個(ge) 兵|中國軍(jun) 隊是這樣的》點擊量達7.2億(yi) 次,“爆款”不斷。
而這背後,是他們(men) 與(yu) 國人內(nei) 心深處愛國之情的共鳴。星球研究所在科普中力求從(cong) 宏觀解讀到細節觀察,將專(zhuan) 業(ye) 人士的研究轉化為(wei) 通俗易懂的文章,讓專(zhuan) 業(ye) 的知識走進讀者的生活。任炳旭說:“如果用一個(ge) 詞形容中國,很多人會(hui) 想到‘幅員遼闊’。我們(men) 要做的是告訴大家幅員遼闊到底包含什麽(me) ,它是多麽(me) 的豐(feng) 富多彩。大家知道中國有很多超級工程,我們(men) 的任務是,不僅(jin) 讓大家知道這些工程是什麽(me) ,還要讓大家了解,這些工程與(yu) 我們(men) 的生活是多麽(me) 的息息相關(guan) 。我們(men) 所在的土地、經曆過的文明、無數的超級工程,都與(yu) 每一位中國人息息相關(guan) 。”
在任炳旭看來,星球研究所就像一座橋梁,連接著普通大眾(zhong) 和專(zhuan) 業(ye) 學者:“生活中有很多對知識渴望的人,但專(zhuan) 業(ye) 的文章大家很難讀懂,我們(men) 希望通過星球研究所的文章、視頻,讓大家更簡單的獲取知識,在繁雜的網絡信息中獲取正確且有價(jia) 值的內(nei) 容。”
希望有一天,能夠看遍中國的山河、看遍中國的文明、看遍中國的城市,這是星球研究所團隊共同的心願。
他們(men) 在微信視頻號中發布的視頻版《中國從(cong) 哪裏來?》用9分鍾從(cong) 地理角度帶大家認識中國,有網友激動地留言:“在廣袤的空間和無限的時間中,能成為(wei) 這顆偉(wei) 大行星最偉(wei) 大國家的一員,何其榮幸!”
任炳旭說:“星球研究所的每一位成員又何嚐不感到有幸,能與(yu) 這麽(me) 多人分享這片土地,讓這麽(me) 多的人了解到這片土地的偉(wei) 大。”正如他們(men) 所追求的:我們(men) 一起看遍中國,這裏的我們(men) ,也包括你。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