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新力量為新時代放歌
光明日報記者 劉江偉(wei)
開欄的話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們(men) 一同走過了波瀾壯闊的十年。
十年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以偉(wei) 大的曆史主動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氣、強烈的責任擔當,推動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取得曆史性成就、發生曆史性變革;
十年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高瞻遠矚,精心謀劃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發展的大政方針,深切關(guan) 懷各族人民的民生福祉,推動改革發展舉(ju) 措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那一個(ge) 個(ge) 激動人心、震撼人心、感動人心、溫暖人心的時刻,見證著奮鬥路上每一個(ge) 追夢人的實幹與(yu) 擔當,更擘畫出我們(men) 國家、民族闊步前行的壯美圖景!
從(cong) 今天起,本報開設《領航中國》專(zhuan) 欄,為(wei) 您講述各地區、各行業(ye) 、各領域的點滴變化,全麵反映黨(dang) 的十九大以來的重大成就和新時代十年的偉(wei) 大變革,凝聚繼續前進的強大力量。
五月的一天,察爾森嘎查溢滿了喜悅。內(nei) 蒙古自治區興(xing) 安盟的這個(ge) 小村莊,迎來一位“明星”。村文化廣場上,人頭攢動,笑聲彌漫。在村民的簇擁下,歌手烏(wu) 蘭(lan) 圖雅走上台去。
歌聲起,台下立即沸騰起來。一首《站在草原望北京》,一首《村美民富幸福來》,旋律依舊動感,歌聲依舊激昂,村民紛紛手舞足蹈、大聲跟唱。
這十年來,包括烏(wu) 蘭(lan) 圖雅在內(nei) 的新文藝群體(ti) ,活躍在鄉(xiang) 村城市、影院劇場、大屏小屏、線上線下,創作了一批老百姓喜聞樂(le) 見的作品,讓他們(men) 有享不盡的視聽盛宴、文藝食糧。
8年前,文藝工作座談會(hui) 上的殷殷關(guan) 切,至今仍在新文藝群體(ti) 耳邊縈繞,激勵他們(men) 努力攀登——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近些年來,民營文化工作室、民營文化經紀機構、網絡文藝社群等新的文藝組織大量湧現,網絡作家、簽約作家、自由撰稿人、獨立製片人、獨立演員歌手、自由美術工作者等新的文藝群體(ti) 十分活躍。這些人中很有可能產(chan) 生文藝名家,古今中外很多文藝名家都是從(cong) 社會(hui) 和人民中產(chan) 生的。”
入夜,窗外人聲漸息,萬(wan) 物歸於(yu) 靜默。卓牧閑把台燈調亮,打開筆記本電腦,開始網絡小說創作。
這幾年,卓牧閑聚焦警務人員。“大家看到的都是他們(men) 的執法場景,生活中的一麵卻不為(wei) 人知。”為(wei) 了深入了解民警的生活,卓牧閑把創作室搬到了警務室,白天一起出警,晚上付諸文字,一部部作品就是這樣磨成的。
他創作的《朝陽警事》《老兵新警》成為(wei) 一麵鏡子,照出民警的生活日常,照亮民警的無私艱辛。“我們(men) 要把民警的故事講給更多讀者聽,讓全社會(hui) 尊敬這些負重前行的當代英雄。”卓牧閑說得很篤定。
時代的發展為(wei) 文藝敞開廣闊空間,也為(wei) 新文藝群體(ti) 創作提供無限素材。在時代中奮進、在生活中鍛造、在文化中滋養(yang) ,已經成為(wei) “文藝兩(liang) 新”的創作共識和行動自覺。
改革開放40周年、新中國成立70周年、抗擊疫情、決(jue) 勝全麵小康、決(jue) 戰脫貧攻堅、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100周年、北京冬奧會(hui) 等重大時間節點,都留下了“文藝兩(liang) 新”的身影;網絡小說《大江大河》,電視劇《覺醒年代》《山海情》,電影《我和我的祖國》《長津湖》,成為(wei) 他們(men) 參與(yu) 創作的亮眼成果。
近來,自由舞蹈編導王舸馬不停蹄。他導演的兩(liang) 部舞劇新作《五星出東(dong) 方》《旗幟》開啟了全國巡演,每到一地,都受到當地觀眾(zhong) 追捧。一部說的是民族團結,一部講的是紅色精神,傳(chuan) 統與(yu) 現實,多元與(yu) 時尚,在舞者曼妙的舞姿中絢爛綻放。
“對舞劇創作來說,打造‘高峰’作品,恰逢其時。我們(men) 都要當弄潮兒(er) 、有心人,既要放眼新時代的波瀾壯闊,也要洞觀新生活的褶皺肌理,用情用心用功書(shu) 寫(xie) 壯麗(li) 篇章。”王舸充滿自信。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