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浙江文化觀察:別樣中秋夜閃亮 博物館過節走紅

發布時間:2022-09-13 16:06: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湖州9月11日電 題:浙江文化觀察:別樣中秋夜閃亮 博物館過節走紅

  記者 童笑雨

  去博物館觀賞拜月傳(chuan) 統儀(yi) 式、學習(xi) 非遺技藝,跟著專(zhuan) 家用專(zhuan) 業(ye) 設備觀月……在浙江,不少民眾(zhong) 選擇在博物館度過一個(ge) 不一樣的中秋夜。

  9月10日是農(nong) 曆八月十五,也是中國傳(chuan) 統的中秋節。在這天,人們(men) 賞月、吃月餅,和家人團圓。記者發現,隨著文化體(ti) 驗遊和夜經濟的興(xing) 起,博物館成為(wei) 中秋夜的熱門打卡點。

  安吉古城遺址位於(yu) 浙江省安吉縣北部。經過20年的考古調查和發掘認定,安吉古城始建於(yu) 戰國時期,是越國的重要城邑,秦時為(wei) 鄣郡郡治。

  這個(ge) 中秋節,浙江安吉古城考古遺址公園裏很熱鬧,非遺市集、民俗手作、民謠燒烤派對、野餐遊樂(le) 等活動輪番上演。

  浙江安吉古城遺址博物館在10日中秋夜舉(ju) 行了“花young古城 月光雅集”中秋遊園會(hui) ,以沉浸式表演體(ti) 驗為(wei) 公眾(zhong) 提供豐(feng) 富、有趣的古越文化大餐。

  記者看到,在這處充滿古韻山水景致的博物館中,過節的儀(yi) 式感滿滿。博物館裏點亮的近百盞燈籠和月色相映成趣。草地上、屋頂上都還放置著大大小小的玉兔月球燈。

  過道兩(liang) 旁,眾(zhong) 多非遺民俗藝人,支起糖畫、製香、捏麵人、皮影戲、龍王年畫、溪龍竹編等手工攤位,重現古代市集的繁華。博物館中庭,一場傳(chuan) 統的拜月儀(yi) 式,帶觀眾(zhong) 重返千年。

  一位來自浙江杭州的遊客表示,這個(ge) 中秋怎麽(me) 過,他在半個(ge) 月前就開始構想了。“以往都是和家人一起在家吃月餅,看晚會(hui) 。今年我們(men) 想到博物館過個(ge) 有文化、熱鬧的中秋節。”

  不僅(jin) 是安吉,在浙江,博物館裏過“夜生活”正在流行。

  今年6月,浙江自然博物院旗下的24小時博物館在杭州開館。這個(ge) 中秋節,該館將“博物館奇妙夜”進行到底。如浙江自然博物院安吉館邀請教師前往,在該館天文台通過專(zhuan) 業(ye) 儀(yi) 器共賞中秋星月夜,體(ti) 驗“十五的月亮十五圓”。

  傳(chuan) 統文化體(ti) 驗也成為(wei) 博物館“夜生活”的一大亮點。

  中秋夜,金華市博物館在推出月下對詩賞燈、製作月餅等活動的同時,還邀請茶藝師為(wei) 觀眾(zhong) 展示宋代點茶法。觀眾(zhong) 也可與(yu) 茶藝師互動,體(ti) 驗如何在茶湯表麵繪製出富有韻味的圖案。

  博物館是一個(ge) 傳(chuan) 道、授業(ye) 、解惑的好地方。如今與(yu) 夜生活結合,叫好又叫座。

  記者了解到,在博物館裏過節,並非浙江的先例。

  北京故宮就曾在元宵節舉(ju) 辦“紫禁城上元之夜”。現場,故宮燈光絢麗(li) ,遊客還能看到投射在太和門上的各種海水江崖圖案、上元之夜和元宵節的字樣。《千裏江山圖》等繪畫作品則以藝術燈光形式投影於(yu) 古建屋頂上,當觀眾(zhong) 行走在城牆之上,很有點“人在畫中遊”的感覺。

  安吉縣古城遺址保護中心副主任柯安順表示,近年來,到博物館過節的人越來越多,以安吉古城遺址博物館為(wei) 例,小長假的遊客量是以往的三倍多。“民眾(zhong) 對文化產(chan) 品的需求越來越豐(feng) 富,我們(men) 必須把博物館的資源利用好,奉獻更多的文化盛宴。”

  在記者看來,在博物館過節,既豐(feng) 富了在地民眾(zhong) 的精神文化生活,助力了夜間經濟發展,也讓原本在展櫃中的文物真正“活”起來。

  一直以來,很多人認為(wei) 博物館隻是一個(ge) 靜止的存在。但隨著夜遊、文化體(ti) 驗的加入,更多的文化傳(chuan) 承通過博物館走進民眾(zhong) 生活,讓博物館資源真正摸得著、體(ti) 驗得到,從(cong) “曲高和寡”變成“大眾(zhong) 享有”,在曆史與(yu) 時代的互動中獲得重生。

  柯安順說,這也是該館在中秋夜舉(ju) 辦係列活動的初衷,通過活動吸引匯聚人氣,從(cong) 而帶動更多的人走進博物館,了解曆史文化,風土人情。“我們(men) 希望能為(wei) 觀眾(zhong) 帶來更多的文化‘夜景’。”(完)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