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感受開出創作之花 《二十不惑2》豆瓣8.1引熱議
最近在愛奇藝熱播的都市青春女性成長劇《二十不惑2》,豆瓣開分8.1,因“續作比前作更精彩”而引發熱議。作為(wei) 2020年作品《二十不惑》的續集,該劇不僅(jin) 吸引了原劇的粉絲(si) ,還招來不少新入坑的觀眾(zhong) 。追劇人群中,除了與(yu) 角色同齡的年輕人,還有四五十歲的中年人和十幾歲的學生。新鮮與(yu) 真實這兩(liang) 個(ge) 特質,使這部電視劇成為(wei) 展現年輕人生活的一個(ge) 窗口。
《二十不惑2》接續第一部的結局,繼續講述幾個(ge) 95後的年輕女生在步入社會(hui) 後,經曆了一係列挫折,最後在職場和生活中,獲得愛與(yu) 成長的故事。劇中風投、直播、藝人經紀、短視頻、寵物醫院等行業(ye) 背景設定,展現了新興(xing) 行業(ye) 風光背後的具體(ti) 工作內(nei) 容;職場戲占據主要篇幅,“搞事業(ye) ”成為(wei) 年輕女性的首要任務;愛情像甜品,雖然不是剛需,但會(hui) 給人帶來巨大的幸福感;友情成為(wei) 女性的重要情感支撐……《二十不惑2》的劇情及其反映出的女性思想變化,使人耳目一新。
導演黎誌此前曾執導過《北京女子圖鑒》《機智的上半場》和《二十不惑》第一季,還曾擔任《我在他鄉(xiang) 挺好的》監製。近日,黎誌接受了北京青年報記者采訪,分享了他的創作經曆以及對女性題材的看法。
《二十不惑》很適合做成
有陪伴感的三部曲
黎誌曾執導過多部青春劇,但他坦言,自己並沒有刻意去選擇某一年齡層的作品,創作《二十不惑》的緣起是項目帶給他感動和衝(chong) 動,而後為(wei) 之,至於(yu) 續集,就更是順勢而為(wei) 。從(cong) 個(ge) 人喜好角度而言,黎誌更喜歡偏現實性的題材,“它可以有高於(yu) 現實的情節和橋段,但人物的基礎情感邏輯脈絡應該是現實的,不能漂浮在生活以外。”
近年來“她題材”盛行,女性群像劇尤其受到青睞,如何避免內(nei) 容的同質化?黎誌稱,電視劇製作是流水作業(ye) ,在大眾(zhong) 文化思潮、流行趨勢關(guan) 聯方麵,編劇會(hui) 有早於(yu) 導演的思考,“他們(men) 在前麵幫我擋掉了這一道,我更多的思考重點真的不在這兒(er) ,當然這跟我看的片子有限也有一定關(guan) 係。”
回憶2019年拍攝《二十不惑》時,黎誌用“從(cong) 0到1”來形容當時的創作過程。“第一部是完完全全的原創,我們(men) 一起去確立生長出四個(ge) 主人公,以及圍繞在她們(men) 周遭的夥(huo) 伴家人,但是到第二部時,我們(men) 已經有一個(ge) 非常清晰的人物基底,這些人物其實已經活在這些演員的心中,活在我的心中。”所以,接拍第二部對黎誌來說是一件“順理成章、義(yi) 不容辭”的事。
當初黎誌和製片人聊過,《二十不惑》很適合做成有陪伴感的三部曲,跨越20代際的不同階段,成為(wei) 一段陪伴年輕人成長的記憶。“那時候我不確定公司有沒有拍續集的想法,但至少我心裏是這麽(me) 想的。公司決(jue) 定做這個(ge) 事後,第一時間通知了我,然後我也是第一時間、沒有任何猶豫地,確定要做這件事。能夠再跟著第一部的幾個(ge) 主人公去展開一段新的人生畫卷,我覺得非常有意思。”
在鏡頭語言方麵,第一部的故事背景是校園,色調相對濃鬱,突出青春感。第二部定位於(yu) “後青春”,主人公已經完全走入社會(hui) ,環境更接近日常生活,色調的飽和度降低,略帶一點藍,質感更為(wei) 現實。黎誌認為(wei) ,視聽語言應該為(wei) 作品本身服務,而不是用來凸顯導演的個(ge) 人風格。“所以在影像風格上,我選擇讓它藏在故事裏,藏在人物背後,而不是特別顯性地作為(wei) 一個(ge) 標簽,非常極致地走到作品前麵。”
把新角色設計成黏合劑
而不是小跟班
在黎誌看來,拍攝續集的核心挑戰是既要熟悉又要新鮮,“看過第一部的觀眾(zhong) 對於(yu) 幾個(ge) 主角已經有了相當的認知,到了第二部,既要讓大家覺得久別重逢,又要讓大家找到繼續觀看的動力,有新鮮的觀劇體(ti) 驗。”
《二十不惑2》剛開場兩(liang) 集,之前的女主角之一石頭就因出國留學而離場,新加入了一個(ge) 角色丁一煊,形成新的四人組。小丁是深圳本地女孩,在寵物醫院做行政兼前台。她喜歡廚藝收納,自帶田園感,被小夥(huo) 伴們(men) 稱為(wei) “城市李子柒”。從(cong) 未談過戀愛的她還是個(ge) 網文作家,在小說裏寄托自己對美好愛情的向往。相比於(yu) 其他三個(ge) 姑娘,小丁的生存壓力和職場壓力最小,寵物醫院的工作環境和人際關(guan) 係也像是“烏(wu) 托邦”一樣的存在。
遊刃有餘(yu) 地做一份簡單的工作,把熱情放在自己的業(ye) 餘(yu) 愛好上,黎誌認為(wei) ,小丁這個(ge) 角色,投射出當下很多年輕人心目中的理想生活狀態。她的愛情也是波折最少最為(wei) 順利的,與(yu) 從(cong) 事寵物醫生工作的同事“雙向奔赴”。有些觀眾(zhong) 表示,看到小丁戀愛的橋段時,嘴角都會(hui) 不自覺地上揚,全程“姨母笑”。黎誌介紹,他們(men) 本來想在小丁的愛情線上做一些延展,探討當下年輕人進入一段親(qin) 密關(guan) 係後,如何在二人世界中保有自己的獨立空間。“但是後來我們(men) 發現他倆(lia) 太甜了,大家都舍不得破壞,太想看他倆(lia) 就那樣甜甜蜜蜜、粉紅泡泡地談戀愛了,很治愈,也很舒服,所以逐漸我們(men) 也就放棄了要在他倆(lia) 的戀愛線上製造磕磕絆絆、矛盾衝(chong) 突的想法,而單純展現了一段讓人覺得美好的愛情。”
作為(wei) 一個(ge) 闖入者,小丁這個(ge) 角色容易被邊緣化,麵臨(lin) 著怎麽(me) 和原來那三個(ge) 女孩融合的問題。黎誌說:“我們(men) 在進行角色設計時就考慮,這個(ge) 新成員的身上要具備某種特長和能力,能成為(wei) 新四人組的黏合劑,而不是像個(ge) 小跟班一樣跟在大家身後。”小丁熱愛下廚,做得一手好飯,承包了每天的早餐,有時還為(wei) 大家做晚餐,在出租屋裏為(wei) 三個(ge) 漂泊異鄉(xiang) 的室友營造出家的氛圍。
在20歲到30歲的人生區間,大部分年輕人會(hui) 把事業(ye) 放在首位,女性也不例外,這一點真實體(ti) 現在劇中所有人物的選擇上,凸顯了“搞事業(ye) ”在年輕女性生活中的重要位置:薑小果進入風投公司,渴望做項目拿提成,買(mai) 下自己的Dream House,再把母親(qin) 接來深圳;梁爽當上公司頭部主播,為(wei) 了不斷創造新的GMV(成交總額)紀錄而拚盡全力;段家寶開了經紀公司,從(cong) 追星女孩變身打造明星的業(ye) 內(nei) 人士;新加入的角色丁一煊,雖然是相對輕鬆的行政前台,但同時還是個(ge) 擁有眾(zhong) 多粉絲(si) ,經常被編輯催更的網絡文學作家。工作中的挑戰和壓力,是女孩們(men) 生活中的重要內(nei) 容。
在《二十不惑2》中,職場內(nei) 容展現得非常充分。例如薑小果做項目的過程,可謂一波三折,但因為(wei) 有充足的細節支撐,每一次轉折都真實自然。她的每一次加班,都對應項目推進的不同階段:與(yu) 創始團隊溝通、做盡調、整材料、寫(xie) 報告、上投決(jue) 會(hui) 、寫(xie) 決(jue) 策建議書(shu) ……一部劇看下來,幾乎可以了解風投公司工作的全流程。
演員也關(guan) 心第三季中
幾個(ge) 女孩的感情線如何發展
《二十不惑2》的感情線變化很大,有人成為(wei) 過去,也有人登場亮相,而這正是生活的常態。“隨著女孩們(men) 的成長,我們(men) 會(hui) 安排可能跟她們(men) 的成長線產(chan) 生關(guan) 聯的男性。”
黎誌舉(ju) 例,第一季的觀眾(zhong) 中有不少尋果(周尋、薑小果)CP的粉絲(si) ,對他倆(lia) 分手一直“意難平”。到了第二季,大家能否接受薑小果的新戀情?關(guan) 於(yu) 這一點,黎誌認為(wei) ,不能為(wei) 了迎合觀眾(zhong) 而忽視人物邏輯。“第一部中薑小果是一個(ge) 剛剛踏入職場、半條腿還在學校的實習(xi) 生,那個(ge) 時候的她是慕強的,對於(yu) 散發著智慧光芒的男性處於(yu) 仰望姿態。到了第二部,薑小果已經有了幾年職場體(ti) 驗,新出場的齊頌像一匹黑馬衝(chong) 入她的生活。在薑小果眼中,這個(ge) 自由奔放的同齡人,不比自己強,但是也不弱,兩(liang) 個(ge) 南轅北轍的靈魂碰到一起,摩擦出勢均力敵的情感。這就是我們(men) 想要賦予薑小果的另一種情感模式。”黎誌總結,“先有了我們(men) 想要賦予薑小果這個(ge) 人物的成長和底色,然後才長出了齊頌這個(ge) 角色。”
梁爽和趙優(you) 秀是唯一從(cong) 第一部走到第二部,並在第二部中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的愛情關(guan) 係,兩(liang) 人感情很好,卻以分手告終。黎誌稱,在處理這組人物關(guan) 係時,自己也經曆了很多掙紮:兩(liang) 個(ge) 人彼此相愛,但是卻在生活的洪流裏發現,繼續走下去的話,就需要放棄某些自我的追求,當這種情況出現時,應該怎麽(me) 選?趙優(you) 秀選擇了分手。之後梁爽遇到重大的事業(ye) 危機,趙優(you) 秀擔心她一個(ge) 人撐不下去,拋下工作回來陪她。但當危機度過後,兩(liang) 人還是選擇尊重對方的人生追求,告別對方並送上祝福。黎誌希望,通過這組人物關(guan) 係投射一種新的感情觀,“這是一種比較成熟的情感關(guan) 係,從(cong) 自己來講,我在這條線上是很共情的。”
《二十不惑2》播完,觀眾(zhong) 忍不住開始猜測第三季中幾個(ge) 女孩的感情線如何發展。黎誌笑著透露,演員們(men) 其實也關(guan) 心這個(ge) 問題。“女生一方麵肯定會(hui) 關(guan) 注自己的職場人生成長,但另外一方麵,對她來說真實可感、實實在在的,還是對手戲的演員。到第三季會(hui) 怎麽(me) 樣,會(hui) 結婚嗎?我們(men) 也會(hui) 聊一聊。”
在年輕人心目中,友情占據著舉(ju) 足輕重的位置。現在20多歲的人,大多是獨生子女。他們(men) 有可能因為(wei) 工作漂泊異鄉(xiang) ,與(yu) 家人漸行漸遠,不願讓父母擔心,報喜不報憂,溝通浮於(yu) 表麵。朋友是他們(men) 生活中重要的情感支撐。在黎誌看來,觀眾(zhong) 當初喜歡《二十不惑》,很大原因是喜歡幾個(ge) 姑娘在一起時的那種治愈和暖,她們(men) 的嬉笑打鬧都很動人,所以在續集中也延續了這種友誼。即便在外麵遇到再多的委屈和不如意,朋友的存在仍然能讓你有底氣留下來,有勇氣站起來。這種女性之間的彼此陪伴和互相支撐,貫穿了整部劇集。
女性關(guan) 係中細小微妙的部分在劇中也有所展現。以梁爽入住602為(wei) 例,她沒有通知大學四年的同窗好友段家寶和薑小果,而是選擇去跟剛認識不久的丁一煊商量。梁爽這麽(me) 做的原因在於(yu) :三居室住四個(ge) 人,必須有兩(liang) 人合住一室。如果段家寶和薑小果得知梁爽準備搬進來,都會(hui) 邀請她和自己同住。無論梁爽選擇誰,都會(hui) 讓另一個(ge) 人覺得受到冷落,在這種情況下選擇丁一煊反而可以避免失衡。
為(wei) 了讓梁爽的選擇更具合理性,劇情設定丁一煊住在麵積最大的主臥室,屋裏的床正巧還是子母床。“在這部劇中,我們(men) 讓女性的這些微妙情感附著在主線情節裏,讓它三不五時地在一些小選擇上開出一朵小花。”黎誌說。
編劇團隊平均年齡25歲上下
演員也和角色同步成長
年輕演員人生經驗尚不豐(feng) 富,在沒有真實體(ti) 驗又缺乏想象的情況下,角色塑造就難以深入。黎誌挖掘年輕人的辦法就是多跟他們(men) 玩,多跟他們(men) 相處,在這個(ge) 過程中去認識演員的內(nei) 在特質。“演員在拍攝時,會(hui) 帶著他想展現給角色的東(dong) 西而來,而我更願意去發現這之外、屬於(yu) 他自身的另外一些東(dong) 西。二度創作時,我會(hui) 提到他身上哪一點可以很好地為(wei) 角色所用。這比他們(men) 直接拿給角色的,可能更寶貴。”
黎誌很享受這個(ge) 過程。某些群戲的拍攝過程,對於(yu) 大家來說像是經曆了一場聚會(hui) 。“拍攝中會(hui) 長出一些屬於(yu) 那個(ge) 氛圍的、原來劇本中沒有的東(dong) 西。而由於(yu) 大家對於(yu) 人物已經有了相當的認知,這些走戲過程中長出來的東(dong) 西並不會(hui) 從(cong) 角色身上跑偏,然後我們(men) 會(hui) 留下有趣的部分,把它放到作品裏。”
黎誌回憶,《二十不惑》裏有個(ge) 畫麵,石頭腳踩平衡車、肩扛晾衣竿,四個(ge) 人都笑得特別開心,這個(ge) 片段被反複用在預告片和閃回中。此前的劇情是石頭經曆家庭變故,她媽媽一段不太光彩的情感曝光,導致石頭也備受非議。其他三個(ge) 女孩想給她一些溫暖和鼓勵。“原本的戲就是一段對話,夾雜著擁抱。我們(men) 在走戲的時候,總覺得缺點什麽(me) 。剛好那段時間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熱映,大家聊到‘我命由我不由天’都很有感觸。於(yu) 是我們(men) 就臨(lin) 時畫了一個(ge) 踩著風火輪的哪吒,拿著這幅畫去鼓勵石頭:不用擔心別人的風言風語,勇敢地做你自己!基於(yu) 哪吒,就發現寢室裏還有平衡車,於(yu) 是就把平衡車利用起來,然後又把晾衣竿利用起來。”黎誌說,“因為(wei) 生活裏我們(men) 聊過這個(ge) 事,到了走這場戲的時候,就長出了這些具體(ti) 的小情節,讓鼓勵落地,更加具象。當時都是即興(xing) 的,走戲走出來的那一刻,大家的東(dong) 西都很真,不是完全照著劇本表演的感受了。”回想起當時的畫麵,黎誌至今仍然認為(wei) 很動人。
《二十不惑2》的編劇團隊很年輕,平均年齡就在25歲上下,演員也是“應季”的,跟劇中角色年齡相仿。例如飾演梁爽的關(guan) 曉彤,完完全全跟戲裏的幾個(ge) 主人公同齡,拍第一季時上大四,拍第二季時25歲,和角色同步成長。提起她的表演,黎誌說:“我覺得梁爽的情緒比第一部時飽滿太多了。這種情感正是角色長了三年以後所該有的。當我們(men) 在片場重逢的時候,再一次‘3、2、1,action’之後,從(cong) 她在鏡頭前呈現出的表演裏,可以看到這兩(liang) 年多的時間裏她有過的人生。”
黎誌自己的充電方式是到處走,到處看,到處玩,在這個(ge) 過程中看看片,看看書(shu) 。他說自己很少特別有目的地去學某一類知識,“我在這幾年的創作裏有一個(ge) 感受,就是我的很多靈感和表達,都來自於(yu) 曾經在路上的某個(ge) 瞬間,而當時我並不知道它會(hui) 作用到我的創作裏。”《二十不惑2》中的齊頌留學時有過一年的Gap Year(間隔年)經曆,也就是在大學畢業(ye) 後工作前,做一次長期旅行,體(ti) 驗不同的生活方式。黎誌認為(wei) 自己和齊頌在精神層麵還是蠻契合的,都想周遊世界,去擁抱所有新事物。
黎誌曾為(wei) 《二十不惑》三部曲做過一個(ge) 基礎斷代:第一部是即將畢業(ye) 二十二三歲的樣子,第二部是25歲,第三部是即將結束二字頭、邁入三字頭的門檻。在黎誌看來,剛畢業(ye) 的幾年人的轉變是劇烈的,相比之下,從(cong) 25歲到29歲,變化會(hui) 小一些。“單純從(cong) 職場來看,工作三年還是工作六年,不會(hui) 有劇烈變化。關(guan) 於(yu) 第三部怎麽(me) 架構,我們(men) 還沒有詳細探討。”黎誌說,拍《二十不惑》時,自己就已經跟這幾個(ge) 女孩建成了共生共長的命運關(guan) 聯體(ti) ,第二季長出來是理所當然的事,對於(yu) 第三季,他依然保有創作的願景跟衝(chong) 動,因為(wei) “她們(men) 即將麵臨(lin) 的人生課題一定是新鮮的”。文/本報記者 陳楓
供圖/小博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