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網絡中國節】來自元宇宙的祝福!虛擬人“蘇小妹”與你共品詩詞裏的中秋

發布時間:2022-09-13 16:11:00來源: 光明網

  編者按:

  一年中秋月,圍爐誦名篇。古往今來,文人墨客寄情中秋,落筆留下無數佳作。《水調歌頭》便是其中的翹楚,那樸素的祝願,婉轉的思念,感染了你我——還有她。

  她?瞧!那位來自另一個(ge) 次元,正端著小盞桂花酒的蘇小妹,不也順著東(dong) 坡的才情,吟誦起那穿越千年的佳句嗎……

  中秋到來之際,這12首中秋詩詞,與(yu) 您一起度佳節。

  祝您中秋快樂(le) ,人月兩(liang) 圓!

  最經典

  水調歌頭

  (宋)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

  【譯文】丙辰年的中秋節,高興(xing) 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寫(xie) 了這首詞,同時思念弟弟蘇轍。明月從(cong) 什麽(me) 時候才開始出現的?我端起酒杯遙問蒼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宮殿,何年何月。我想要乘禦清風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樓宇,受不住高聳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賞著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間。月兒(er) 轉過朱紅色的樓閣,低低地掛在雕花的窗戶上,照著沒有睡意的自己。明月 不該對人們(men) 有什麽(me) 怨恨吧,為(wei) 什麽(me) 偏在人們(men) 離別時才圓呢?人有悲歡離合的變遷, 月有陰晴圓缺的轉換,這種事自古來難以周全。隻希望這世上所有人的親(qin) 人能平 安健康,即便相隔千裏,也能共享這美好的月光。

  【感言】這是蘇軾的代表作之一,也是自古以來寫(xie) 中秋的作品中,公認的絕唱。它構思奇拔,獨辟蹊徑,神話與(yu) 現實、出塵與(yu) 入世、感慨與(yu) 曠達,層層交織,極富浪漫主義(yi) 色彩,也極富哲理與(yu) 人情。通觀全篇,皆是佳句,很好地體(ti) 現出蘇詞清雄曠達的風格。

  最感傷(shang)

  中秋月

  (宋)蘇軾

  暮雲(yun) 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譯文】夜幕降臨(lin) ,雲(yun) 氣收盡,天地間充滿了寒氣,銀河流瀉無聲,皎潔的月兒(er) 轉到了天空,就像玉盤那樣潔白晶瑩。我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為(wei) 風雲(yun) 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這樣的美景,真是難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會(hui) 到何處觀賞月亮呢?

  【感言】作者蘇軾與(yu) 其胞弟蘇轍(字子由)久別重逢,共賞中秋之月。如此賞心樂(le) 事,卻讓作者想到了聚後不久又得分手的哀傷(shang) 與(yu) 感慨。詩歌境界高遠,語言清麗(li) ,意味深長。

  最寂寥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譯文】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鋪上了一層霜雪那樣白,樹上的鴉雀停止了聒噪,進入了夢鄉(xiang) 。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濕庭中的桂花。今夜,明月當空,人們(men) 都在賞月,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誰家?

  【感言】這是統編教材六上的一首詩。全詩先寫(xie) 中秋月色,再寫(xie) 望月懷人,展現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靜的中秋之夜的圖畫。以寫(xie) 景起,以抒情結,想象豐(feng) 美,韻味無窮。

  最邊塞

  子夜吳歌·秋歌

  (唐)李白

  長安一片月,萬(wan) 戶搗衣聲。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guan) 情。

  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譯文】長安城內(nei) 一片月光,千戶萬(wan) 戶都在搗衣。秋風吹送搗衣聲聲,家家懷念戍邊之人。何時才能平息邊境戰爭(zheng) ,讓我丈夫結束遠征。

  【感言】《子夜吳歌》分別有春歌、夏歌、秋歌和冬歌四首。這首秋歌,寫(xie) 征夫之妻秋夜懷思遠征邊陲的丈夫(“良人”)。雖未直寫(xie) 愛情,卻字字滲透著真摯情意。李白描寫(xie) 月亮的作品很多:“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舉(ju) 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明月出天山,蒼茫雲(yun) 海間”“舉(ju) 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ang)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當然大部分不是寫(xie) 中秋的。

  最雄渾

  望月懷遠

  (唐)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譯文】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輪明月,此時你我都在天涯共相望。有情之人都怨恨月夜漫長, 整夜不眠把親(qin) 人懷想。熄滅蠟燭憐愛這滿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涼。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給你,隻望能夠與(yu) 你相見在夢鄉(xiang) 。

  【感言】張九齡是唐代一代名相,遭奸臣排斥,貶謫荊州,中秋之夜懷念遠方,寫(xie) 下這首詩。詩歌意境雄渾闊大,骨力剛健,卻又情感真摯,特別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早已成為(wei) 千古名句。

  最清冷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園邊。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頭水館前。

  西北望鄉(xiang) 何處是,東(dong) 南見月幾回圓。

  昨風一吹無人會(hui) ,今夜清光似往年。

  【譯文】以往八月十五的夜晚,我站在曲江的池畔杏園旁邊。今年八月十五的夜晚,我又在湓浦沙頭水館前。向著西北怎麽(me) 才能看到故鄉(xiang) 在哪裏,向著東(dong) 南方向看見月亮又圓了好幾次。昨天的風吹過沒有人理會(hui) ,今晚清美的風彩就好像以往的那些年。

  【感言】月亮還是昔日的月亮,地方卻不是往年那個(ge) 地方,自然,身邊的人也不再是往年的人。被貶湓浦(pén pǔ,今江西九江),物是人非,故鄉(xiang) 不見,孤苦伶仃。詩歌清冷至極,悲苦無形。

  最壯闊

  念奴嬌·過洞庭

  (宋)張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無一點風色。玉鑒瓊田三萬(wan) 頃,著我扁舟一葉。素月分輝,明河共影,表裏俱澄澈。悠然心會(hui) ,妙處難與(yu) 君說。

  應念嶺表經年,孤光自照,肝膽皆冰雪。短發蕭騷襟袖冷,穩泛滄溟空闊。盡挹西江,細斟北鬥,萬(wan) 象為(wei) 賓客。扣舷獨嘯,不知今夕何夕。

  【譯文】洞庭湖與(yu) 青草湖相連,在這個(ge) 中秋將至的時候,沒有一絲(si) 風過的痕跡。是玉的世界,還是瓊的原野?三萬(wan) 傾(qing) 明鏡般的湖水,載著我一葉細小的扁舟。皎潔的明月和燦爛的銀河,在這浩瀚的玉鏡中映出她們(men) 的芳姿,水麵上下一片明亮澄澈。體(ti) 會(hui) 著萬(wan) 物的空明,卻不知如何道出,與(yu) 君分享。

  感懷這一輪孤光自照的明月啊,多少年徘徊於(yu) 嶺海之間,胸襟仍象冰雪一樣透明。而此刻的我,正披著蕭瑟幽冷的須發和衣袂,平靜的泛舟在這廣闊浩淼的蒼溟之中。讓我捧盡西江清澈的江水,細細的斟在北鬥星做成的酒勺中,請天地萬(wan) 象統統來做我的賓客,我盡情的拍打著我的船舷,獨自的放聲高歌啊,怎能記得此時是何年!

  【感言】碧空萬(wan) 裏,水波不興(xing) ,月照湖麵,寰宇澄澈。泛舟湖上,以長江之水為(wei) 酒,把北鬥星當酒杯,再請天上的星辰萬(wan) 象作為(wei) 賓客來,和我一起細斟慢酌。此情此境, 沒有天地物我,不知今夕何夕。這種壯闊、這種豪情,遍觀宋詞,無以複加。

  最科幻

  木蘭(lan) 花慢

  (宋)辛棄疾

  中秋飲酒將旦,客謂前人詩詞有賦待月無送月者,因用《天問》體(ti) 賦。

  可憐今夕月,向何處,去悠悠?是別有人間,那邊才見,光影東(dong) 頭?是天外, 空汗漫,但長風浩浩送中秋?飛鏡無根誰係?姮娥不嫁誰留?

  謂經海底問無由,恍惚使人愁。怕萬(wan) 裏長鯨,縱橫觸破,玉殿瓊樓。蝦蟆故堪浴水,問雲(yun) 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齊無恙,雲(yun) 何漸漸如鉤?

  【譯文】今夜可愛的月亮嬌媚千般,你向什麽(me) 地方走去,悠悠慢慢?是不是天外還有一個(ge) 人間,那裏的人剛剛看見月亮升起在東(dong) 邊?茫茫的宇宙空闊無沿,是浩浩長風將那中秋的明月吹遠?是誰用繩索係住明月在天上高懸?是誰留住了嫦娥不讓她嫁到人間?

  據說月亮是經海底運轉,這其中的奧秘無處尋探,隻能讓人捉摸不透而心中愁煩。又怕那長鯨在海中橫衝(chong) 直撞,撞壞了華美的月中宮殿。蛤蟆本來就熟悉水性,為(wei) 什麽(me) 玉兔也能在海中遊潛?假如說這一切都很平安,為(wei) 什麽(me) 圓月會(hui) 漸漸變得鉤一樣彎?

  【感言】一連串的發問,使得這首詞幾乎是中國古代最有科學色彩的一首詞。月亮為(wei) 什麽(me) 能在空中不會(hui) 掉下來?沉到海裏,不會(hui) 被碰壞嗎?為(wei) 什麽(me) 圓月漸漸變成一道彎月?是不是這邊沉下去,那邊就升起來……八百年前的辛棄疾,竟然在詞中接觸到月亮繞地球旋轉這一科學現象。充滿浪漫主義(yi) 色彩。

  最美好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皮日休

  玉顆珊珊下月輪,殿前拾得露華新。

  至今不會(hui) 天中事,應是嫦娥擲與(yu) 人。

  【譯文】桂花從(cong) 天而降,好像是月上掉下來似的。拾起殿前的桂花,隻見其顏色潔白、新鮮。我到現在也不明白吳剛為(wei) 什麽(me) 要跟桂花樹過不去。這桂花大概是嫦娥撒下來給予眾(zhong) 人的吧。

  【感言】此詩並不如其它描寫(xie) 中秋詩作一般淒涼,凋零,或是惆悵、哀綿。聯係詩作背景便可得知詩人前一年高中進士,此時正在東(dong) 遊之中,也正是詩人意氣風發之時, 全詩便理所當然的輕鬆,毫無憂愁。詩中的一大部分是詩人的聯想,並不現實, 卻也不讓人覺得有空虛之意。巧妙的聯想反而為(wei) “寂靜”的詩作平添了幾分“俏皮”,也可謂是恰到好處。

  最親(qin) 情

  月夜

  (唐)杜甫

  今夜鄜州月,閨中隻獨看。

  遙憐小兒(er) 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雲(yun) 鬟濕,清輝玉臂寒。

  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

  【譯文】今夜鄜州月亮,一定同樣清圓,遙想閨中妻子,隻能獨自觀賞。可憐幼小的兒(er) 女, 怎懂思念的心酸?蒙蒙霧氣,或許沾濕了妻子的鬢發;冷冷月光,該是映寒了妻子的玉臂。何時才能團圓相見,倚靠薄帷共賞明月。那是一定月色依舊,就讓月光默默照幹我們(men) 的淚痕。

  【感言】明明是自己在長安,望月而遙想鄜(fū)州(今陝西省富縣)的親(qin) 人。但詩歌卻從(cong) 對麵著想,隻寫(xie) 妻子“獨看”鄜州之月而“憶長安”。這種從(cong) 對方設想的方式, 寫(xie) 出了一家人的真摯感情,經常被後人借鑒。

  最惆悵

  中秋月·十輪霜影轉庭梧

  (宋)晏殊

  十輪霜影轉庭梧,此夕羈人獨向隅。

  未必素娥無悵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譯文】中秋佳節,是吉祥、團圓的節日,家家戶戶,歡聲笑語。一輪明月靜靜地灑下皎沽的光輝,庭院裏梧桐樹輕輕地擺弄著自己的影子。可中秋夜,又是個(ge) 最易觸動愁緒的日子。遠離家鄉(xiang) 、漂泊不定之人獨自坐在燈火闌珊的角落,愣愣地注視著月影的移動。天上宮闕.今夕又如何呢?素潔的嫦娥啊,就真的無怨無悔嗎?真的願意夜夜伴著清冷的玉蟾、孤寂的桂花,而絲(si) 毫不感到寂寞和惆悵嗎?

  【感言】也許,不隻天上,人間的離別滋味也是一樣的,在此中秋佳節,每一個(ge) 不能和家人一同賞月的人也都有同感吧。

  最傷(shang) 心

  琵琶仙·中秋

  (清)納蘭(lan) 性德

  碧海年年,試問取、冰輪為(wei) 誰圓缺?吹到一片秋香,清輝了如雪。愁中看、好天良夜,知道盡成悲咽。隻影而今,那堪重對,舊時明月。

  花徑裏、戲捉迷藏,曾惹下蕭蕭井梧葉。記否輕紈小扇,又幾番涼熱。隻落得,填膺百感,總茫茫、不關(guan) 離別。一任紫玉無情,夜寒吹裂。

  【譯文】碧海青天,年年如此,而雲(yun) 間的月亮,卻為(wei) 何時圓時缺。今夜裏,金風送爽,土花映碧,畫欄桂樹懸掛著一縷秋香;月亮光就像白雪一般晶瑩透澈。誰知道,這好天良夜,卻讓人憂愁,讓人悲咽。孤身隻影,怎麽(me) 可麵對舊時明月。那時節,也是這麽(me) 個(ge) 中秋夜,你和我,花徑裏捉迷藏,曾經將金井梧桐的霜葉驚落。手上輕巧的小紈扇,至今又經曆幾番涼熱。一時間,不由得百感叢(cong) 生;但這又與(yu) 一般的相思離別無關(guan) 。麵對這舊時明月,隻好讓無情的紫玉蕭,於(yu) 寒風中吹烈。

  【感言】統編教材五上學過納蘭(lan) 性德的一首詞《長相思》。再來看這首詞,寫(xie) 的是中秋之夜的相思之苦。詞的上片寫(xie) 現實,現實是充滿了悲涼,其情之苦,足以震憾一切感性的心靈;詞的下闕寫(xie) 詞人仰望明月憶及往事。幾番寒暑,去者不可追,如今隻剩下詞人中宵獨立。想起李商隱《錦瑟》中的兩(liang) 句詩——此情可待成追憶,隻是當時已惘然。

  資料整理:叢(cong) 芳瑤 董大正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