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能數字經濟新格局,沉浸式視頻峰會綻放服貿會
【2022中國(北京)國際視聽大會(hui) 前瞻】
隨著5G、超高清、虛擬現實等新興(xing) 技術飛速發展,傳(chuan) 統視聽形式已經與(yu) 人們(men) 對美好視聽體(ti) 驗的新需求產(chan) 生錯位,沉浸式視頻從(cong) 科幻體(ti) 驗逐漸走向台前。2021年以來,實施文化產(chan) 業(ye) 數字化戰略,推進沉浸式視頻、雲(yun) 轉播等應用已列入國家“十四五”規劃等多項重要政策。
在今年的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hui) 期間,沉浸式視頻峰會(hui) 作為(wei) 服貿會(hui) 視聽板塊主論壇如約而至。會(hui) 上,來自國家廣電總局、北京市廣播電視局、高校、科研院所和領軍(jun) 企業(ye) 的頂尖專(zhuan) 家進行主題演講,共同探討沉浸式視頻賦能數字經濟新格局,推動大視聽行業(ye) 高質量發展。
沉浸式視頻革新傳(chuan) 統觀影體(ti) 驗
當前,5G、超高清、虛擬現實等新興(xing) 技術飛速發展,傳(chuan) 統視聽已經越來越難以滿足人們(men) 對美好視聽體(ti) 驗的新需求。2019年,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提出了5G高新視頻的概念,包括互動視頻、沉浸式視頻、VR視頻和雲(yun) 遊戲四個(ge) 方向,旨在用“更高技術格式、更新應用場景、更美視聽體(ti) 驗”的視頻服務人民大眾(zhong) 。沉浸式視頻是5G高新視頻的重要組成部分。
記者了解到,沉浸式視頻是一種以裸眼觀看,呈現畫麵覆蓋人眼水平120°、垂直70°視場角,具備三維聲的創新性音視頻技術。具有超高畫質、超大視角、超強視聽沉浸感等特點,能給觀眾(zhong) 帶來傳(chuan) 統視頻技術無法實現的身臨(lin) 其境感受。例如天文館、科技館裏夢幻的球幕影院,文旅娛樂(le) 裏深受遊客喜愛的飛行影院,展覽展示裏常見的沉浸屋,都是沉浸式視頻的代表。還有被人津津樂(le) 道的《唐宮夜宴》、冬奧會(hui) 開幕式等項目,其背後也均有沉浸式視頻的身影。
中廣電廣播電影電視設計研究院副院長兼總工程師、教授級高工潘國林介紹,在廣電總局科技司的指導下,中廣電設計院在沉浸式視頻技術研究和推廣、標準編製、應用示範、產(chan) 業(ye) 聯通、實驗室建設、產(chan) 品研發等方麵持續發力,牽頭編製了《5G高新視頻-沉浸式視頻技術白皮書(shu) 2020版》和《5G高新視頻-沉浸式視頻標準體(ti) 係》《沉浸式終端通用技術規範》標準,牽頭完成了科技部重點專(zhuan) 項“高新視頻-沉浸式視頻係統在文體(ti) 影視領域的應用示範”,目前已取得一些成果。同時,國家文化產(chan) 業(ye) 發展入庫項目正在實施,將利用多維聲及沉浸式視頻對傳(chuan) 統文化題材進行拍攝製作,利用5G、有線電視、互聯網跨平台分發,進行線上線下結合的多終端呈現,實現新技術助力傳(chuan) 統文化的發展。
沉浸式視頻帶動千億(yi) 級市場崛起
潘國林提到,目前沉浸式視頻已在大型演出、體(ti) 育賽事、綜藝節目、科普教育、展覽展示、文旅文娛、虛擬拍攝、媒體(ti) 城市等場景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帶動了千億(yi) 級沉浸式產(chan) 業(ye) 市場的崛起,同時也在沉浸式超高清內(nei) 容采集製作、音視頻編解碼、傳(chuan) 輸分發、多樣化呈現終端等方麵提出了新的要求。
國家廣電總局科技司副司長、一級巡視員孫蘇川表示,“麵向5G大帶寬、低時延高性能網絡,雲(yun) 資源、計算能力的不斷提升,給我們(men) 視頻生產(chan) 者、優(you) 質內(nei) 容創作者,提供了無限的創作想象空間,視頻正在向4K/8K甚至更高清晰度、更大屏幕呈現的方向發展,產(chan) 業(ye) 鏈正在不斷完善中。”
北京市廣播電視局黨(dang) 組成員、副局長孔建華認為(wei) ,“視與(yu) 聽,視覺和聽覺,是我們(men) 感知世界的主要方式。‘沉浸式視頻峰會(hui) ’提醒我們(men) ,虛實結合,相互映射,已是世界的基本形態。我們(men) 身臨(lin) 其境,數字文明已經降臨(lin) ,新的規則、文明秩序也將建立。”
沉浸式視頻挑戰與(yu) 機遇共存
沉浸式視頻作為(wei) 一個(ge) 產(chan) 業(ye) ,包含內(nei) 容、硬件、軟件、平台等組成部分。《5G高新視頻——沉浸式視頻技術白皮書(shu) (2020)》指出,沉浸式視頻關(guan) 鍵技術包括:全景視頻拍攝、視頻圖像縫合、三維圖像映射、計算機圖像製作、三維聲等技術。
孔建華認為(wei) ,這些視聽技術不僅(jin) 在技術應用和產(chan) 業(ye) 推進上,也在經濟發展和社會(hui) 建構上呈現新的圖景。關(guan) 於(yu) 技術應用,關(guan) 於(yu) 產(chan) 業(ye) 推進,關(guan) 於(yu) 經濟發展,關(guan) 於(yu) 社會(hui) 建構,原本梯次推進的階段,而今已經疊加在一起,成為(wei) 氣象磅礴的新視聽生態。
當然,沉浸式視頻行業(ye) 發展,也存在一些亟待克服的難關(guan) 。如沉浸式視頻具有超高畫質、超大視角、超強沉浸感的特點,對觀看距離、屏幕樣式、清晰度和色彩還原都有特殊要求。同時,沉浸式視頻需要多機位精準同步、多路超高碼率信號圖像處理與(yu) 傳(chuan) 輸、精細的製作工藝、強大的計算能力作支撐。此外,沉浸式視頻需要更多的創新應用場景。
孫蘇川對沉浸式視頻行業(ye) 積極應對新機遇和新挑戰提出了三點意見:一是邊實踐邊推進,找準業(ye) 務方向後,就要聚集各方優(you) 勢力量,共同打造孵化新業(ye) 務;二是加快業(ye) 務頂層設計,要讓產(chan) 業(ye) 鏈上的企業(ye) ,知道沉浸式視頻需要什麽(me) 樣的技術支持,需要什麽(me) 樣技術指標參數的產(chan) 品支持;三是加強標準化模塊化進程,在起步的時候,就要考慮以後的互通性、通用性問題,對於(yu) 產(chan) 業(ye) 鏈相對完善的業(ye) 態,標準化後將更有利於(yu) 快速推廣。
沉浸式視頻峰會(hui) 上,嘉賓們(men) 各抒己見,分享了精彩的觀點。中廣電廣播電影電視設計研究院音視頻所所長周耀平分享了沉浸式視頻在各個(ge) 領域的應用和產(chan) 業(ye) 化的思考,提出“技術搭台、內(nei) 容唱戲、企業(ye) 參與(yu) 、百姓享受”四大產(chan) 業(ye) 化要素。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信息藝術設計係主任王之綱分享了沉浸式視頻在冬殘奧會(hui) 開閉幕式上的應用,提出了藝術與(yu) 科技相互融合要避免“炫技”,而要追求更高層次、精神層麵的沉浸。北京電影學院影視技術係副主任孫略提出數字資產(chan) 的製作能力將是未來的核心競爭(zheng) 力,並探索了一種沉浸式內(nei) 容的程序化創建方法。北京天文館研究員、導演宋宇瑩分享了沉浸式科學影像的製作流程,特別是天文館在夜間實拍全景天象的探索。中國傳(chuan) 媒大學動畫與(yu) 數字藝術學院教授、原副院長張歌東(dong) 提出了媒體(ti) 城市的概念,認為(wei) 沉浸影像將極大地拓展城市形象的影像傳(chuan) 播範圍、深度、意蘊,創造更有品位的“城市文化”。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國家一級舞美燈光設計師曲國軍(jun) 以詩詞大會(hui) 的舞美、燈光和視頻設計為(wei) 例,分享了沉浸式視頻在電視節目中的應用。浪潮集團副總裁孫業(ye) 誌介紹了沉浸式視頻在商業(ye) 街區中的應用,並提出了“建築可閱讀、街道可漫遊、曆史可穿越”的暢想。
隨著信息技術的迭代、5G網絡和終端的普及,各種新視頻的應用場景將日新月異。沉浸式視頻作為(wei) 高新視頻業(ye) 態的重要組成部分,已在中國催生出一係列新應用、新產(chan) 品、新業(ye) 態和新消費。未來,借助沉浸式視頻等內(nei) 容的普及,數字內(nei) 容的生產(chan) 力將出現爆發式地增長,全球數字內(nei) 容經濟將再次開啟新篇章。(光明網實習(xi) 記者 李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