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取得成效
山西是黃河生態安全的重要屏障,也是黃河生態保護治理中的關(guan) 鍵一環。記者從(cong) 9月8日省政府新聞辦舉(ju) 行的新聞發布會(hui) 上獲悉,三年來,我省在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方麵不斷下功夫,取得成效。
2019年以來,我省深入貫徹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堅定扛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這一重大政治責任和曆史使命,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更實舉(ju) 措,在保護黃河千秋大計中體(ti) 現山西擔當。
三年來,我省堅持規劃引領,印發《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山西省“十四五”“兩(liang) 山七河一流域”生態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生態經濟發展規劃》,同時配套完善了空氣質量改善、重點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以及土壤、地下水、農(nong) 村生態環境保護等係列政策措施,初步構建了支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時間表、路線圖、施工圖。
在深化係統治理方麵,我省認真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治山治水治氣治城一體(ti) 推進”和“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開展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指示精神,堅持減汙降碳協同增效,突出精準治汙、科學治汙、依法治汙,深入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今年1月—8月,我省黃河流域參與(yu) 評價(jia) 的58個(ge) 斷麵中,優(you) 良水質斷麵46個(ge) ,占比79.3%,同比上升16.6%(增加9個(ge) 斷麵);黃河流域各縣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平均為(wei) 4.31,同比下降5.1%,PM2.5平均濃度為(wei) 3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8%,優(you) 良天數比例平均為(wei) 73.3%;截至目前,我省農(nong) 村生活汙水治理率達到14%,累計完成36個(ge) 國家監管、23個(ge) 省級監管農(nong) 村黑臭水體(ti) 整治。
為(wei) 了築牢安全屏障,我省細化完善黃河流域市、縣“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成果,強化“三線一單”管控在黃河流域“兩(liang) 高”產(chan) 業(ye) 布局、結構調整和重大項目選址中的應用。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引領,右玉、芮城、沁源、沁水、蒲縣、陽城、安澤、平順等8個(ge) 縣被命名為(wei) 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沁源、右玉、沁水、蒲縣等4個(ge) 縣入選“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入選數量取得曆史性突破。組織生物多樣性調查與(yu) 評估,開展“綠盾”自然保護地強化監督專(zhuan) 項行動,督促、查處、整改了一批自然保護地生態環境破壞問題。推進“無廢城市”創建,太原、晉城入選生態環境部“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名單。
接下來,我省將進一步深入貫徹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係統治理、源頭治理,加強與(yu) 沿黃兄弟省(區)的對接合作,為(wei)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貢獻山西力量。(記者張婷)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