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非遺文化 海外漢學家與北京作家同遊北京
海外漢學家與(yu) 北京作家同遊北京【訪“最美街巷” 品非遺文化】
2022“北京作家日”之“訪·北京——北京作家與(yu) 漢學家代表體(ti) 驗北京”活動,近日在北京市西城區開展。
“訪·北京”活動是“北京作家日”係列活動的重要環節,每年邀請北京作家和漢學家代表一起走進北京文化場所,了解北京曆史和北京文化,感受孕育北京文學的空間和土壤,品味傳(chuan) 統文化與(yu) 現代生活碰撞出的獨特魅力。今年,2022“北京作家日”開幕後,北京市文聯黨(dang) 組書(shu) 記、常務副主席陳寧,北京市文聯一級巡視員田鵬,北京老舍文學院副院長周敏,以及北京作家代表張之路、周曉楓、寧肯、星河、石一楓、文珍、龔應恬與(yu) 來自9個(ge) 國家的10位海外青年漢學家一起,前往被譽為(wei) 北京十條“最美街巷”之一的楊梅竹斜街參觀遊覽,先後走訪了泰豐(feng) 樓飯莊、青雲(yun) 閣、模範書(shu) 局等建築,並在“北京卡片”小店聆聽丹麥店主拉斯·烏(wu) 雷通講述自己眼中的老北京曆史。
隨後,北京作家和海外漢學家代表來到有著“民間故宮”之譽的榮寶齋參觀,並上手體(ti) 驗了非遺技藝“木版水印”。活動中,作家和海外漢學家們(men) 親(qin) 密交流,共同感受傳(chuan) 統與(yu) 現代結合下的北京文化魅力。
北京市文聯黨(dang) 組書(shu) 記、常務副主席陳寧表示,“北京作家日”之“訪·北京”活動旨在為(wei) 海外漢學家實地走訪北京、欣賞北京風貌與(yu) 文化提供機會(hui) ,讓海外漢學家更加深入地了解北京作家和北京文學作品,也能對他們(men) 未來參與(yu) 北京文學的多語種翻譯帶來幫助。今後,我們(men) 還將繼續舉(ju) 辦這樣的活動,吸引更多海外朋友關(guan) 注北京作家和作品。
埃及青年漢學家王慕林表示:“古樸又繁華的北京是今天高質量發展中國的生動縮影,這裏既有曆史悠久的傳(chuan) 統文化,又在日新月異地發展變化著。”來自英國的博珂思認為(wei) ,楊梅竹斜街既保留了傳(chuan) 統的北京風貌,又體(ti) 現了很多現代元素。來自意大利的柳香儂(nong) 在路過模範書(shu) 局時稱,這座建築的古為(wei) 今用十分巧妙,今後也會(hui) 推薦其他外國朋友前來參觀。
“北京作家日”是北京市文聯為(wei) 推動北京作家作品“走出去”,攜手中圖公司於(yu) 2019年啟動的品牌活動。本屆“北京作家日”品牌活動包括2022“北京作家日”開幕式暨北京市文聯優(you) 秀文學作品翻譯工程圖書(shu) 成果發布及三期項目簽約儀(yi) 式、“譯·北京——北京文學與(yu) 世界對話”、“訪·北京——北京作家與(yu) 漢學家代表體(ti) 驗北京”、“閱·北京——多國漢學家推薦北京文學作品”、“讀·北京——北京作家朗讀名篇名作”等。
相關(guan) 新聞
市文聯優(you) 秀文學作品翻譯工程三期項目簽約
由北京市文聯主辦、中國圖書(shu) 進出口(集團)有限公司和北京老舍文學院承辦的2022“北京作家日”開幕式暨北京市文聯優(you) 秀文學作品翻譯工程圖書(shu) 成果發布及三期項目簽約儀(yi) 式,近日在京舉(ju) 辦。
作家周曉楓、星河以及米家(英國)、徐天佑(意大利)、李蓓軻(法國)等分享了各自參與(yu) 項目的感受。隨後,一期、二期成果發布了周曉楓《星魚》意大利文版和英文版、葉廣芩《花貓三丫上房了》法文版、星河《北京小子》阿文版。
參與(yu) 三期項目的作家代表梁曉聲、張之路以及王慕林(埃及)、沈知嬉(韓國)、伊豆原英悟(日本)、羅流沙(俄羅斯)、拉嫡娜(墨西哥)、莫楷(美國)則圍繞北京文學的海外譯介分享了各自的看法。參與(yu) 項目的海外出版社代表英國獨角獸(shou) 出版集團董事長斯特拉斯卡倫(lun) 男爵、俄羅斯海波龍出版社社長謝爾蓋·斯莫利雅科夫也分享了海外對當代中國文學的關(guan) 注。
現場簽署了三期項目梁曉聲《我和我的命》俄文版、張之路《吉祥時光》英文版、格非《月落荒寺》西班牙文版、畢淑敏《預約死亡》韓文版、肖複興(xing) 《我們(men) 的老院》阿拉伯文版、張悅然《我循著火光而來》西班牙文版、寧肯《蒙麵之城》捷克語7部作品。參與(yu) 三期項目簽約的外方出版社有俄羅斯海波龍出版社、英國獨角獸(shou) 出版集團、阿根廷拉丁美洲出版集團、韓國聖齊尼出版社、突尼斯東(dong) 方知識出版公司、西班牙拉斯塔利亞(ya) 出版社、捷克維索納出版社。
截至目前,“北京作家日”已促成24位北京作家的26部作品、約460萬(wan) 字成功與(yu) 海外出版社簽約,輸出到13個(ge) 國家,涉及10種語言。“雲(yun) 交流”“雲(yun) 互動”的傳(chuan) 播形式,更讓活動覆蓋4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極大拓展了北京文學影響力的國際疆域。
本組文/本報記者 郭佳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