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子微:京劇藝術創新的弄潮兒
【走近文藝家】
她在京劇舞台上塑造了一個(ge) 個(ge) 栩栩如生的角色,用自己的方式為(wei) 京劇帶來新的色彩和活力,先後兩(liang) 次摘得中國戲劇梅花獎,被授予“全國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榮譽稱號,代表作品有《水上燈》《母親(qin) 》《生活秀》《美麗(li) 人生》等。
戴著一對閃閃發光的耳環,時髦的發型讓人眼前一亮,說話時帶著笑意,聲音似鈴鐺般清脆,渾身散發著一股子爽朗幹練勁兒(er) ……武漢京劇院院長劉子微給記者的第一印象是很“潮”。走進她的辦公室,又是另一番景象。地上鋪著一塊藍白相間的地毯,牆角的衣架上掛滿了五顏六色的戲服,巨大的落地鏡裏滿是演員們(men) 揮汗如雨的身影……這哪裏是辦公室,分明是練功房!
近日,劉子微攜京劇《母親(qin) 》參加第十三屆中國藝術節。在她和團隊離漢赴津前夕,記者走進武漢京劇院,聽這位劇院“掌門人”講述她與(yu) 京劇的故事。
劉子微從(cong) 小在劇院長大,母親(qin) 徐筱蓮是漢劇青衣,父親(qin) 是熱愛戲曲的行家。先後師承楊菊萍、王婉華等京劇名家的她,從(cong) 小練就了紮實的基本功,能“打出手”“紮大靠”“倒紮虎”。後來,她又在中國戲曲學院研究生班求教於(yu) 孫毓敏、李維康、劉秀榮等京劇大家。那時,她的同學大都已成角兒(er) ,而她卻仍然名不見經傳(chuan) 。
大概二十年前,戲曲導演石玉昆向劉子微推薦了《三寸金蓮》的劇本,劉子微一下子被劇中角色戈香蓮迷住了,表示想飾演這一角色。可石玉昆卻嚴(yan) 肅地說:“你什麽(me) 時候把蹺功練好了,我們(men) 再來談這個(ge) 問題。”
蹺功為(wei) 花旦表演中的特技,用來模仿纏足女子走路。表演時,演員要把腳尖朝下插入蹺功鞋內(nei) ,綁帶把腳背同木芯牢牢紮緊,腿部和腳腕子都要繃直,不管多累,腳跟都不能落地。“小腳一雙,眼淚一缸”,蹺功表演的辛苦可想而知。
腳趾磨破了,小腿練腫了,劉子微都沒有絲(si) 毫退縮。最終,她憑借過硬的蹺功,不僅(jin) 成功飾演《三寸金蓮》女主角,還憑借該劇獲得第22屆中國戲劇梅花獎。“雖然整個(ge) 過程很辛苦,但我從(cong) 中悟出了一個(ge) 道理:付出才有回報。”她說。
十幾年後,在鑼鼓京胡聲中,劉子微再次腳踩蹺功鞋,在京劇《母親(qin) 》中藝術化地還原了葛健豪“一雙小腳行走天下”的傳(chuan) 奇人生。
劉子微與(yu) 英雄母親(qin) 葛健豪結緣於(yu) 二十年前。一次,劉子微觀看話劇《母親(qin) 》,“葛健豪”這個(ge) 角色一下子紮進了她的心裏。“如果有一天,我能在舞台上塑造這個(ge) 人物那該多好啊。”她暗自期許。
2020年,武漢京劇院著手創排京劇《母親(qin) 》,劉子微的願望變成了現實。排演前,她多次前往湖南雙峰采風,在革命烈士蔡和森紀念館前,兩(liang) 位母親(qin) 相隔百年時空深情對望。一位母親(qin) 生於(yu) 亂(luan) 世,用小腳翻越大山走向世界,將兒(er) 女培養(yang) 成傑出的革命誌士;另一位母親(qin) 欣逢盛世,將方寸戲台作為(wei) 畢生追求,用真情為(wei) 英雄母親(qin) 畫像。
2021年3月,《母親(qin) 》首演。隨著12個(ge) 小腳女人沉鬱而淒婉的傾(qing) 訴,20世紀的曆史大幕悄然開啟,一位目光堅毅、氣宇軒昂的母親(qin) 站立其間,向她的孩子們(men) 發出了穿越時空的深情呼喚……劉子微用蹺功塑造的小腳是該劇的一大看點。她用那雙小腳顫顫巍巍地站直了身子,大聲宣告做“休夫第一人”;她用那雙小腳跳繩跳出了花樣,邁進了新學堂;她用那雙小腳遠涉重洋,探求救國救民之路;她用那雙小腳在陰森恐怖的刑場上悲傷(shang) 地逡巡著,尋找向警予烈士的英靈;她用那雙小腳年年登高表達對愛子蔡和森的思念……
因葛健豪的故事而萌發的感動,被劉子微融進了表演裏。“傳(chuan) 統京劇,程式化表演比較多,但《母親(qin) 》的一些台詞如果用戲腔去唱,就顯得不合適。”劉子微說,“所以,我們(men) 在人物演繹方麵,將部分程式化的內(nei) 容,改為(wei) 人物化的表演。”
何為(wei) 人物化的表演?“就是演員按生活的感覺去表演一個(ge) 人物。”劉子微解釋道,“在舞台布局方麵,我們(men) 像話劇一樣把人物放在最前麵,並融合了山歌、合唱、交響樂(le) 、雜技等藝術表演形式,這樣才能更加符合現代觀眾(zhong) 的審美,才能讓京劇藝術常演常新。”
劉子微從(cong) 來都不是一個(ge) 墨守成規的人,從(cong) 1988年創排《洪荒大裂變》開始,她就一直在尋找京劇的創新表達。當時,年方二十的劉子微憑新編曆史劇《洪荒大裂變》在戲曲界嶄露頭角。該劇與(yu) 傳(chuan) 統劇目不同的舞台樣式以及劉子微獨特的表演風格,隨即引起觀眾(zhong) 和專(zhuan) 家們(men) 的關(guan) 注和議論。
後來,劉子微又陸續在《貴婦還鄉(xiang) 》《生活秀》《水上燈》《美麗(li) 人生》等京劇作品中嚐試運用不同的形式進行演繹。事實證明,一種藝術,可以延伸出多種形式、多種表達,可以跨越時空、地域、文化的界限,但最終,隻有回歸人性,才能形成感動人心的力量。
采訪那天,記者聽到青年演員在劇外仍喚劉子微“母親(qin) ”。這一聲“母親(qin) ”不僅(jin) 道出了青年演員對“葛健豪”這一角色的愛,還有他們(men) 對劉子微這位領導和長輩的敬。這些年,除了創作和演出,身為(wei) 劇院“掌門人”,劉子微還投入了不少時間和精力來培養(yang) 青年人才。比如,啟動“薪火相傳(chuan) 、名師傳(chuan) 藝”項目,以口傳(chuan) 心授的方法培養(yang) 好苗子,讓名家好戲薪火相傳(chuan) ;推出“每月一星”活動,輪流上演青年演員主演的大戲,為(wei) 青年演員提供展示才華的舞台。“京劇有傳(chuan) 幫帶的優(you) 良傳(chuan) 統,我們(men) 這一代演員肩負著承上啟下的重任,既要把前輩藝術大師的作品留下來,也要把他們(men) 的寶貴經驗和藝術品德傳(chuan) 下去,唯有如此,京劇藝術才能發揚光大。”劉子微說。
(本報記者 夏靜 本報通訊員 吳卉仙 程曉)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