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生態環境部部長曬出六張圖片看環保十年

發布時間:2022-09-16 11:06:00來源: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藝

  怎樣介紹我國生態環境保護的十年之變,在今天上午“中國這十年”係列主題新聞發布會(hui) 上,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帶來了6張照片。

  “說到曬藍天,我可以給大家展示一張圖片。”黃潤秋曬出一張照片,這是一張以故宮午門為(wei) 背景的夜晚天空星軌圖,夜空繁星閃爍,天空中劃出一道道明亮的跡線——星軌。

  “要拍出這樣的照片,一定要空氣質量非常好、透明度非常高。這張圖是北京這些年空氣質量改善的一個(ge) 真實寫(xie) 照。”黃潤秋說。

  緊接著,他又拿出一張十年來北京 PM2.5濃度的變化圖。這條向下的曲線顯示,2013年,北京的PM2.5年平均濃度是89.5微克/立方米,到2021年,是33微克/立方米,降低了63.1%,下降了近2/3。

  他還介紹說,北京的重汙染天數也從(cong) 2013年的58天,降到了2021年的8天,今年到目前為(wei) 止,重汙染天隻有兩(liang) 天。從(cong) “APEC藍”,到“閱兵藍”到今年的“冬奧藍”,藍天白雲(yun) 在北京幾乎已是常態,不再是奢侈品。

  北京,是全國空氣質量改善的一個(ge) 縮影。十年來,全國74個(ge) 重點城市PM2.5平均濃度下降了56%,重汙染天數減少了87%;2021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重汙染天數比2015年減少了51%。我國是第一個(ge) 治理PM2.5的發展中國家,也被譽為(wei) 全球治理大氣汙染速度最快的國家。

  談到治水,黃潤秋拿出一張俯瞰如今白洋澱的照片,水清岸綠,碧波微漾。這個(ge) 華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泊,水質過去長期是劣V類,雄安新區設立以後,河北省堅持補水、治汙、防洪“三位一體(ti) ”統籌規劃、協調推進。2021年,白洋澱澱區以及入澱河流水質全部達到III標準,實現了從(cong) 劣V類到III類的跨越性突破。

  黃潤秋說,白洋澱裏,多年沒有見到的鰟鮍魚等一些土著魚類也在逐漸得到恢複,野生鳥類增加到237種,魚蝦成群、水鳥翔集的生態美景再次顯現,華北平原的明珠重放異彩。

  黃潤秋拿出的第4張照片,是珍貴的動物影像。照片裏,是曾經被認為(wei) 已經滅絕的彩鹮,和極度瀕危的海南長臂猿。彩鹮的再次出現,以及海南長臂猿種群的不斷擴大,正是我國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和瀕危物種的拯救工程的成果。

  十年間,我國首創設立了生態保護紅線製度,把超過25%的國土麵積劃為(wei) 生態保護紅線;建立了以國家公園為(wei) 主體(ti) 的自然保護地體(ti) 係,正式設立了三江源等第一批5個(ge) 國家公園,有效保護了90%的陸地生態係統類型和74%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種群,112種特有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實現了野外回歸,有效鞏固了生態安全屏障。

  “褐地”變綠地,上海市普陀區桃浦地區的土地修複,得到黃潤秋點讚。他在發布會(hui) 曬出的第五張圖是城市綠地。他介紹說,那是桃浦工業(ye) 區舊址,1954年建成的化學工業(ye) 區,曾經土壤和地下水汙染很重。這些年,上海對騰退的汙染地塊,采用土壤汙染風險管控與(yu) 園林造景相結合的方法,規劃建成綠地,成為(wei) 上海老工業(ye) 基地轉型升級和生態修複的標杆。

  “雖然當前我國土壤環境質量發生了基礎性變化,但土壤汙染防治工作的底子依然薄弱。”黃潤秋說。

  這十年,我國生態環境法律和製度建設進入立法力度最大、製度出台最密集、監管執法尺度最嚴(yan) 的時期。2015,被稱作史上最嚴(yan) 的環境保護法年生效實施,生態環境領域現行法律現已達到30餘(yu) 部,“生態文明”寫(xie) 入憲法,民法典將綠色原則確立為(wei) 民事活動的基本原則。

  黃潤秋介紹,2021年,全國環境行政處罰案件是新環保法實施前的1.6倍。2013—2021年,人民法院審理的以汙染環境罪定罪的案件年均超過了2000件,而2013年之前每年也就是幾十件,少的時候就是一二十件。

  第6張照片,是違法排汙的現場。原來,一些企業(ye) 利用暗管,從(cong) 地下向海裏排汙,而這樣的情況一般很難被發現,但在紅外成像儀(yi) 下,暴露無遺。

  對守法企業(ye) “無事不擾”,對惡意違法企業(ye) 精準打擊。如今,環境執法部門利用遙感、大數據等信息科技手段,以及走航車、無人機、無人船等現代化執法裝備,構建了“空天地”一體(ti) 化的問題發現機製,精準識別問題和線索,大大提高了對惡意排汙行為(wei) 的發現能力。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9月15日電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