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作品是兩岸文學交流的紐帶”
“她的作品是兩(liang) 岸文學交流的紐帶”
——兩(liang) 岸書(shu) 迷共憶三毛
本報記者 張 盼
1989年,台灣知名女作家三毛返鄉(xiang) 尋根。在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小沙的祖屋,她祭祖訪友,將一杯故鄉(xiang) 水飲盡,離別時哭倒在船上,感歎“此生無憾”。此後,她多了個(ge) 與(yu) 故鄉(xiang) 相連的筆名“小沙女”。
“小沙女,兩(liang) 岸情”三毛故鄉(xiang) 情雲(yun) 上研討分享會(hui) 、“萬(wan) 水千山故鄉(xiang) 情”攝影展近日在舟山定海小沙三毛故裏舉(ju) 辦。三毛家人、生前好友、兩(liang) 岸書(shu) 迷和媒體(ti) 人匯聚一堂,共同重溫三毛文學世界中的人文精神和兩(liang) 岸情懷。他們(men) 紛紛表示,三毛的文學作品數十年來風靡兩(liang) 岸,成為(wei) 緊緊連結兩(liang) 岸的文化紐帶。“我們(men) 不會(hui) 忘卻三毛,因為(wei) 我們(men) 永遠都希望留住兩(liang) 岸的鄉(xiang) 愁和鄉(xiang) 情。”
遊子情深
“不要問我從(cong) 哪裏來,我的故鄉(xiang) 在遠方。”由三毛作詞的《橄欖樹》在兩(liang) 岸傳(chuan) 唱不絕,道出遊子心底鄉(xiang) 愁的召喚。三毛曾說:“心若沒有棲息的地方,到哪裏都是在流浪。”中華故土與(yu) 傳(chuan) 統文化,正是三毛心靈的寄托。
據台灣友人回憶,三毛讀書(shu) 很雜,但最愛的還是中國古典文學。三毛曾說,中國人一定要看《紅樓夢》和《水滸傳(chuan) 》。不管到哪裏住,這兩(liang) 本書(shu) 她都一直帶著,反複地看。
“三毛雖然特立獨行,但身為(wei) 中國人,從(cong) 小受到傳(chuan) 統教育的影響,她對父母很孝順,對我們(men) 兄弟姐妹也非常疼愛……”“她很認真地讀古書(shu) ,她的文學造詣,也是因閱讀無數而累積起來的……”身在台灣的三毛姐姐陳田心、弟弟陳傑和侄女陳天慈,以視頻連線的方式,講述起三毛生前的故事,並表達了對故鄉(xiang) 的思念。
聯結兩(liang) 岸
20世紀90年代初,台灣旺旺中時媒體(ti) 集團《中國時報》社長王綽中恰好在北京駐點采訪,親(qin) 身感受了從(cong) 台灣席卷到大陸的“三毛熱”,由此體(ti) 會(hui) 到兩(liang) 岸間緊密的文化紐帶和血脈相連。
大陸資深媒體(ti) 人鄧小群是三毛的書(shu) 迷,她認為(wei) ,三毛作品中傳(chuan) 遞出的生活方式和價(jia) 值觀,代表了許多讀者心中的詩與(yu) 遠方。三毛的文學作品和人文精神,至今依然對兩(liang) 岸書(shu) 迷有很大感召力。
“三毛的作品,將永遠是兩(liang) 岸文學交流的紐帶。”台灣世新大學教授張雪媃著有《三毛的快樂(le) 天堂》一書(shu) ,她認為(wei) 正如三毛所言,“人與(yu) 人的溝通是最快樂(le) 的事”,兩(liang) 岸對三毛文學作品和精神世界的認知解讀,也能讓喜愛三毛的人從(cong) 中感受到由衷的快樂(le) 。
來自北京的書(shu) 迷何冰,自1999年起,便一路追尋三毛的文學蹤跡。從(cong) 撒哈拉沙漠到西班牙大加納利島,從(cong) 台北三毛的小木屋到浙江定海“三毛祖居”,處處留下了她的足跡。在摩納哥尋訪三毛舊居時,她還與(yu) 三毛老房東(dong) 一家結下深厚情誼。何冰說,自己不僅(jin) 是沿著三毛的足跡在旅行,更是繼續替三毛在世界各地傳(chuan) 遞中國人的溫情。
精神家園
台灣青年宋國全特意從(cong) 工作地杭州趕來參加活動。他說,如今兩(liang) 岸的生活經曆,讓他在閱讀三毛作品、了解三毛過往時,對三毛的故鄉(xiang) 情懷和人文精神有了更深的體(ti) 會(hui) 。
“我和三毛一樣,對故鄉(xiang) 有著難以割舍的情懷。”葉俊維來自台灣新北,父親(qin) 是舟山籍老兵。受三毛故鄉(xiang) 情感召,在台灣當了20多年飯店主廚的葉俊維,來到三毛文化村創辦了一家台灣菜餐廳。店裏的招牌菜是粉絲(si) 煮雞湯,“這道菜是三毛為(wei) 丈夫荷西在撒哈拉沙漠做的第一道中餐,我想把它獻給更多人。”
“要把小沙打造成兩(liang) 岸三毛書(shu) 迷共同的精神家園,傳(chuan) 播三毛文化,延續三毛的故鄉(xiang) 情,台灣人當然不能缺席。”葉俊維說,希望有更多台青來到小沙,圍繞三毛文化發展文創事業(ye) ,讓兩(liang) 岸書(shu) 迷能在小沙更好地了解三毛。
近年來,為(wei) 紀念三毛,促進兩(liang) 岸心靈契合,定海設立“三毛散文獎”、成立三毛研究會(hui) 、建設“三毛文化村”。其中“三毛散文獎”麵向全球華語作家征集作品並進行評選,兩(liang) 年舉(ju) 辦一屆,如今已舉(ju) 辦三屆,被列為(wei) 浙江省三大文學獎之一和大陸重要文學獎項,累計吸引了2000餘(yu) 位海內(nei) 外華語散文作家參與(yu) ,共評出獲獎作品70件。獲獎作家中既有賈平凹、韓少功等名家,也有年輕的文壇新秀。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