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青春在哪裏紮根,理想就在哪裏綻放

發布時間:2022-09-19 15:44:00來源: 解放軍報

  戴上列兵軍(jun) 銜肩章那一刻,“怦怦”的心跳聲提醒著羅浩:“我是一名真正的軍(jun) 人了!”

  從(cong) 國家一級運動員到普通士兵,這是24歲青年羅浩的青春選擇。那年,在全國室內(nei) 田徑錦標賽南京站三級跳遠項目中,羅浩取得了好成績。當初,麵臨(lin) 參軍(jun) 入伍還是繼續從(cong) 事體(ti) 育競技的選擇,羅浩選擇了軍(jun) 營。

  “我們(men) 不一樣,超乎你想象。”和羅浩一樣,在價(jia) 值觀日益多元的今天,越來越多社會(hui) 青年選擇走進軍(jun) 營。

  新時代,新機遇。隨著軍(jun) 人待遇提高、擁軍(jun) 優(you) 屬力度加大和全民國防教育的深入,尊崇軍(jun) 人、崇尚英雄成為(wei) 社會(hui) 風尚。在越來越多當代青年心裏,穿上軍(jun) 裝、保衛祖國,是一件無上光榮的事。

  不同的青春有不同的樣子,一代軍(jun) 人有一代軍(jun) 人的風采——

  他們(men) ,成長在新時代,欣逢新機遇,生命黃金時期覆蓋“兩(liang) 個(ge) 一百年”戰略目標。

  他們(men) ,時代特征鮮明,開放、獨立、聰明、自信,樂(le) 於(yu) 接受新生事物,對成長有獨到見解。

  他們(men) ,也和80後、90後當年的經曆一樣,受到過一些人的質疑。但不管怎樣,社會(hui) 和軍(jun) 營必須接受這樣一個(ge) 事實:他們(men) 遲早要成為(wei) 軍(jun) 隊的主力,成為(wei) 軍(jun) 營的主體(ti) 。

  時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脈相承。走進火箭軍(jun) 某基地,追蹤一群新戰友入伍百餘(yu) 天的新風貌,記者心頭有感動更有欣慰:經過火熱軍(jun) 營的淬煉,他們(men) 正在用青春的擔當、青春的力量扛起如山的使命。

  走進軍(jun) 營

  “光榮在於(yu) 平淡,艱巨在於(yu) 漫長”

  踏入軍(jun) 營不久,新兵王昱傑便小有名氣。

  從(cong) 東(dong) 南沿海到西南邊陲,大學生王昱傑的足跡曾遍布大江南北——作為(wei) 新華社《百年黨(dang) 史》欄目特邀策劃員,他多次赴各地開展社會(hui) 實踐調查。如同一名“追光者”,他在尋找中感悟紅色的力量。

  “把青春融進祖國的山河。”大學畢業(ye) 之際,王昱傑迫不及待報名參軍(jun) ,如願以償(chang) 成為(wei) 一名導彈號手。

  特別的人生經曆,讓王昱傑入營之初便登上“新兵講堂”,化身“小教員”,和戰友們(men) 分享從(cong) 軍(jun) 的初心——

  湖北紅安縣74米長的革命烈士紀念牆上,密密麻麻刻著22552位烈士英名。紅安縣為(wei) 新中國誕生犧牲的14萬(wan) 名英雄兒(er) 女,隻有兩(liang) 萬(wan) 餘(yu) 人有幸留下姓名。瞻仰烈士牆的那一刻,王昱傑的心被一種東(dong) 西瞬間擊中。

  “改革開放40多年,中國飛速發展。特別是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的輝煌成就,更加堅定了我從(cong) 軍(jun) 報國的誌向……”王昱傑的心聲,令戰友王誌偉(wei) 感同身受。

  入伍不僅(jin) 能“保留學籍”還能“免試入學”,不僅(jin) 能“考學提幹”還能“帶編參軍(jun) ”,好政策讓王誌偉(wei) 堅定了參軍(jun) 入伍、報效國家的決(jue) 心。

  青春的選擇,或許是夢寐以求的夙願得償(chang) ,或許是為(wei) 體(ti) 驗經曆不同的人生模樣……該基地一份新兵思想調查顯示,大部分新兵渴望從(cong) 軍(jun) 報國,但他們(men) 對真正的部隊生活了解不多;一部分新兵希望建功沙場,但他們(men) 又覺得部隊訓練生活有些枯燥乏味。

  “指導員,我不想練隊列了,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訓練間隙,新兵趙一帆對指導員徐坤坤直言不諱。

  趙一帆畢業(ye) 於(yu) 中南大學,原本已經保送讀研。無意間看到學校的征兵海報,他仿佛聽到“近在耳邊的槍林彈雨聲”。於(yu) 是,他沒和家人商量,選擇了報名參軍(jun) 。

  得知當兵所在的火箭軍(jun) 某基地是“八一勳章”獲得者、一級軍(jun) 士長王忠心的老部隊,趙一帆既興(xing) 奮又期待。

  然而,新鮮勁過後,趙一帆開始疲憊懈怠:“絲(si) 毫沒有軍(jun) 旅電視劇裏衝(chong) 鋒陷陣、馳騁沙場的感覺……”

  紮根深山數十年,沒有下錯一個(ge) 指令、按錯一個(ge) 按鈕,34年如一日像一顆螺絲(si) 釘牢牢鉚在崗位上……指導員徐坤坤為(wei) 新戰友講述了王忠心的故事,“我們(men) 是踏著強軍(jun) 鼓點的攀登者,我們(men) 是幸運的一代”。

  越走近越震撼,越努力越成功。王忠心的故事,讓趙一帆慢慢讀懂了什麽(me) 才是真正的軍(jun) 人。

  “光榮在於(yu) 平淡,艱巨在於(yu) 漫長。”那個(ge) 夜晚,趙一帆鄭重地把這句話記在日記本扉頁上,也印在了心頭。新訓結束,趙一帆成為(wei) 新兵連進步最大的士兵之一。

  新兵徐澤民的“兵之初”卻並不順利。與(yu) 父母送的那輛小轎車相比,18歲的他更向往堂兄們(men) 身上的軍(jun) 裝——家族中7個(ge) 堂兄弟姐妹,有4人從(cong) 軍(jun) 入伍。他想成為(wei) 家族第5位穿上軍(jun) 裝的人。

  然而,從(cong) 煙雨江南到西南邊陲的軍(jun) 營,從(cong) 小身體(ti) 結實的徐澤民,因為(wei) 水土不服,三天兩(liang) 頭生病。

  記不住格鬥要領,隊列行進肢體(ti) 不協調……徐澤民的“兵之初”走得跌跌撞撞,但他依然“努力當一個(ge) 好兵”。

  一心向著目標奔跑的人,整個(ge) 世界都會(hui) 眷顧他。新訓結束,徐澤民的綜合成績為(wei) 良好,榮獲連隊“進步之星”。

  和趙一帆、徐澤民一樣,初入軍(jun) 營的激情與(yu) 部隊現實的平淡,這一落差是大部分新戰友要邁過的第一關(guan) 。

  調查顯示,該基地絕大多數新兵擁有大專(zhuan) 以上學曆,他們(men) 入伍熱情高漲,思維視野開闊,有著強烈的成才渴望……教導員李巍說:“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部隊提高大學生士兵提幹和優(you) 秀士兵保送入學比例,創新‘數據+’‘網絡+’育才模式,為(wei) 官兵成長成才提供了廣闊舞台。”

  選擇接受戰陣鐵流的邀約,將青春化為(wei) “上膛的子彈”,這群年輕人在懵懵懂懂中走進軍(jun) 營,在平凡與(yu) 磨煉中向陽生長。他們(men) 的夢想藍圖滿懷希冀,逐漸標明方向。

  融入部隊

  “我慶幸自己的青春選擇了軍(jun) 營,我要像先輩們(men) 那樣去戰鬥”

  “部隊像家一樣溫暖,這裏是我的新家。”新兵鄭穎鑫在日記本上寫(xie) 下了這句話。那天,是她的18歲生日。

  為(wei) 了追尋夢想,鄭穎鑫大學還沒讀完,便報名參軍(jun) ,來到離家千裏之外的軍(jun) 營。

  生日前一天晚上,鄭穎鑫躺在床上,回想起自己在家過生日,父母都會(hui) 準備一大桌豐(feng) 盛的飯菜,一家人圍坐一起其樂(le) 融融。

  生日當晚,鄭穎鑫滿懷失落準備就寢時,燈突然熄滅。伴隨著戰友們(men) 合唱的生日歌,班長變魔法般端著蛋糕走來……鄭穎鑫一下子眼圈紅了:“原來,班長也記得我的生日!”組織的關(guan) 心、戰友的貼心,讓她心裏暖暖的。

  發動新兵家人寫(xie) 溫馨寄語、拍鼓勵短片,組織“不忘初心、砥礪前行”文藝匯演……無論是入營時的係列暖心活動,還是基地創新的士兵自我教育模式,讓新兵們(men) 逐漸找到了家的感覺、愛的溫暖。

  “走,咱們(men) 去送傘(san) 。”那天,看著室外的瓢潑大雨,新兵許家銘像是想起什麽(me) ,轉身拿起傘(san) 就往營部走去。

  看著雨中走來的許家銘,指導員胡淩俊有點詫異。他沒想到,許家銘會(hui) 主動來給他送傘(san) 。

  許家銘戴著一副黑框眼鏡,剛入軍(jun) 營時,舉(ju) 手投足間有點“吊兒(er) 郎當”。老班長們(men) 一提到他就直擺手:“話太多,自我意識強,總能把你問得招架不住。”

  那天,戰友們(men) 一起觀看電影《長津湖》,一組畫麵讓大家紛紛落淚——冰天雪地裏,滿身霜雪的誌願軍(jun) 戰士拿出懷裏焐熱的凍土豆,艱難地啃著。

  “讀懂電影,也就讀懂了青春。”胡淩俊道出了許多人心中的疑惑,“為(wei) 什麽(me) 一名誌願軍(jun) 新兵到了戰場上,能不顧一切向前衝(chong) ?”

  “一天一個(ge) 凍土豆充饑,麵對近在咫尺的炮火和死亡,嚴(yan) 寒、饑餓、訣別為(wei) 什麽(me) 沒有嚇退新兵伍萬(wan) 裏?因為(wei) 他融入七連的那一刻,眼裏閃著的是熱愛……”新兵們(men) 你一言我一語,表達著心中的想法。

  “想要熱愛,要先學會(hui) 融入,部隊是個(ge) 值得熱愛的地方。”胡淩俊這句意味深長的話,許家銘咀嚼了很久。

  從(cong) 那以後,許家銘再也沒有鬧過情緒,開始爭(zheng) 著去幹班長布置的工作。幾經淬火,他被推選為(wei) “三互小組”組長。

  “如果感覺辛苦,說明你正在加速奔跑。”訓練中,每當堅持不下去時,戰友們(men) 的加油聲,便在許家銘耳邊響起;生病時,戰友們(men) 主動上前關(guan) 心,讓他對軍(jun) 營有了更深的認識。“真摯的感情,會(hui) 讓你在這裏生根發芽,不斷向上。”許家銘說。

  “這是新兵開始融入軍(jun) 營的見證。”第13次帶新兵的老班長陳超南說,所有辛苦,都是豐(feng) 盈生命的過程。隻有敢於(yu) 吃苦、細細體(ti) 味,才能稱量出青春的重量。

  走進軍(jun) 營,有人收獲真摯的戰友情,有人收獲成長的感動。從(cong) 地方青年到合格軍(jun) 人,從(cong) 懵懂認知到堅定認可,從(cong) 想家時班長的溫暖關(guan) 愛,到失意時戰友的鼓舞陪伴和進步時眾(zhong) 人的真心歡呼,都讓他們(men) 在成長中不斷收獲,在收獲中不斷成長。

  “在連隊老指導員、一等功臣楊在先的帶領下,他們(men) 駕駛車輛穿梭在槍林彈雨中,道路坍塌、人員受傷(shang) 都不能阻礙他們(men) 準時將物資送往前線……”來到榮譽室,聆聽教導員羅誌輝的介紹,新兵徐澤民很受鼓舞。

  一下連,徐澤民得知所在連隊的前身組建於(yu) 抗美援朝戰場,參加過上甘嶺戰役,先輩們(men) 擔負的運輸線更是被譽為(wei) “打不垮、壓不爛”的鋼鐵運輸線。“我慶幸自己的青春選擇了軍(jun) 營,我要像先輩們(men) 那樣去戰鬥!”徐澤民說。

  拔節成長

  “為(wei) 了夢想而來,為(wei) 了熱血而來,為(wei) 了淬煉而來”

  在群眾(zhong) 性練兵比武中,連長崔巍帶領新兵們(men) 拿下了全團第一的好成績。

  崔巍清楚記得,3公裏測試那天,曾經的嬌弱女孩邱麗(li) 麗(li) 跑出了入伍以來的最好成績。

  剛入伍,邱麗(li) 麗(li) 接連遭遇不順——站軍(jun) 姿,動作僵硬;走隊列,跟不上節奏;練體(ti) 能,排在倒數……那會(hui) 兒(er) ,迷茫的她常常問自己:“為(wei) 什麽(me) 要來受這份苦?”

  邱麗(li) 麗(li) 不知道的是,連長崔巍已經察覺她想打退堂鼓的心思。恰逢最新一期新兵訪談節目《最美成長季》舉(ju) 辦,崔巍提出和她一起聽聽戰友們(men) 的故事。

  台上,二次入伍的新兵閆繼浩講述了他的故事。那年,閆繼浩當兵來到喀喇昆侖(lun) 。6月一過,冰雪融化,河水湍急,堤壩告急。接到命令,閆繼浩隨隊緊急前往搶險。

  高原作業(ye) ,困難重重。激流湧動,一群人手拉手才能勉強在沒過腰間的河水中站穩腳。連續作業(ye) 讓閆繼浩的腿像灌了鉛一樣,他仍咬牙堅持。

  不退,本是青春模樣;不懼,彰顯軍(jun) 人擔當。“部隊到底有什麽(me) 魔力,指引一代代熱血兒(er) 女不畏艱險、挺身而出?”那天,邱麗(li) 麗(li) 從(cong) 閆繼浩的故事裏讀懂了擔當。

  轉變,總是在共鳴之後。邱麗(li) 麗(li) 開始用“苦味加汗味”演繹獨屬於(yu) 自己的“兵味”。她說:“在這裏,我經曆了很多人生第一次,更收獲了成長。”

  從(cong) 向往到轉變,這座軍(jun) 營時刻刷新著新兵的履曆。

  “駐守在祖國大江南北的座座軍(jun) 營,身著軍(jun) 裝的我們(men) 隨時等待那聲號令。”當天晚上,新兵蘭(lan) 恭德在家書(shu) 中鄭重寫(xie) 道。

  蘭(lan) 恭德入伍,遵循的是父母的意願。從(cong) 新兵役前訓練開始,他就打起了退堂鼓。

  趕上休息日,蘭(lan) 恭德接通父母電話,媽媽一個(ge) 勁兒(er) 地誇他:“兒(er) 子,聽班長說你表現不錯!你站軍(jun) 姿都能給其他人做示範啦……”和想象中的批評嘮叨不一樣,班長向他父母“報喜不報憂”。這讓蘭(lan) 恭德心裏好像有什麽(me) 發芽了。

  “這是恭德從(cong) 小到大第一次給我買(mai) 禮物,兒(er) 子真的長大了……”那天,班長張東(dong) 斌接到了蘭(lan) 恭德母親(qin) 的電話。原來,蘭(lan) 恭德悄悄給父母買(mai) 了禮物,還把津貼都寄給了家裏。

  在這座軍(jun) 營,所有新兵都在成長。他們(men) 從(cong) 新兵營堅定自信地走向座座導彈軍(jun) 營,開始真正的軍(jun) 旅生活。

  “為(wei) 了夢想而來,為(wei) 了熱血而來,為(wei) 了淬煉而來……”那一天,新兵們(men) 在軍(jun) 旗下鏗鏘宣誓。

  一張張臉龐雖然稚嫩,眼神卻已然透出堅毅。一聲聲“堅決(jue) 聽黨(dang) 指揮、堅決(jue) 一錘定音、堅決(jue) 效命疆場”的口號響徹軍(jun) 營。

  催著他們(men) 成長的或是日複一日的訓練,或是一次突如其來的緊急集合,或是班長一次語重心長的嘮叨……每個(ge) 人都在為(wei) “成為(wei) 更好的自己”努力向前奔跑。

  青春在哪裏紮根,理想就在哪裏綻放。

  追蹤入伍百餘(yu) 天的這群新兵,記者看到,他們(men) 有的成為(wei) 導彈號手,有的走上通信戰位,有的走進深山守護國之重器……望著他們(men) 青澀稚嫩卻認真堅定的模樣,一級軍(jun) 士長楊憲偉(wei) 不禁感慨:“長江後浪推前浪,舞台終將要交給他們(men) 。”

  最美的青春應當與(yu) 祖國同在,與(yu) 時代同行。“讓我們(men) 一起相信年輕的力量。”該基地領導說。

  用心用情幫助新戰友

  ■徐德立

  踏著新時代的鼓點,在強國強軍(jun) 的時代浪潮中成長起來的年輕一代,逐漸成為(wei) 社會(hui) 和軍(jun) 營的新生力量。時光匆匆,飛奔的是青春步伐。向下紮根、向上生長,中國青年的青春從(cong) 不迷惘。

  習(xi) 主席在慶祝中國共產(chan) 主義(yi) 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hui) 上強調:“青春孕育無限希望,青年創造美好明天。”當下,年輕一代樸素的愛國主義(yi) 情懷和熱切的從(cong) 軍(jun) 報國理想,如大潮澎湃洶湧。如何引導他們(men) 將一腔熱血轉化成堅定從(cong) 軍(jun) 報國信念,是帶兵人必須回答的時代課題。

  上下同欲者勝。麵對新戰友愛國情感深厚但政治素養(yang) 不足、思維視野開闊但價(jia) 值取向多元、成才渴望強烈但內(nei) 心敏感脆弱等新特點新特質,真心嗬護、培養(yang) 幫帶、摔打磨煉缺一不可。強化身份認同、職業(ye) 認同、價(jia) 值認同,準確把握新戰友的時代特征,各級帶兵人必須堅持政治訓練與(yu) 軍(jun) 事訓練一體(ti) 推進,嚴(yan) 格要求與(yu) 人文關(guan) 懷相得益彰,當前管理需要與(yu) 長遠人生發展同向發力,幫助他們(men) 從(cong) “兵之初”就扣好軍(jun) 旅人生“第一粒扣子”。

  年輕一代投身軍(jun) 營,互聯網的時代烙印愈加明顯。從(cong) 地方青年到合格軍(jun) 人的轉變,必定要經曆嚴(yan) 格訓練的淬火。各級帶兵人必須堅持嚴(yan) 管與(yu) 厚愛結合、激勵與(yu) 約束並重,既要管好現實世界,更要管好虛擬空間;既要“換位”,更要“換腦”,用心用情幫助新戰友縮短適應期,早日融入軍(jun) 營大熔爐。

  各級帶兵人要摒棄老舊觀念,用信任的眼光、欣賞的眼光、發展的眼光看待新戰友,建立全場景、多形式、寬領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要真正摸清社會(hui) 焦點、軍(jun) 隊熱點,掌握新訓適應期、基礎期、強化期和新兵下連等不同階段新戰友的所思所想、所需所盼,實時跟進搞好現實思想引導和解難幫困。

  年輕新戰友普遍有理想、有抱負、有激情,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是可塑可信可靠的一代。各級帶兵人要堅持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抓住新戰友踏入營門的關(guan) 鍵節點,從(cong) 源頭為(wei) 新戰友注入紅色基因、強固初心使命。

  本報記者 陳典宏 通訊員 蔣紅軍(jun) 匡曉沁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