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製造向“新”而行
安徽合肥濱湖國際會(hui) 展中心,正在舉(ju) 行的2022世界製造業(ye) 大會(hui) 上,奇瑞、江淮汽車新車型閃亮登場,國儀(yi) 量子、國盾量子、本源量子等量子企業(ye) 發布新技術、新產(chan) 品……
全球約10%的筆記本電腦、20%的液晶顯示屏在安徽生產(chan) ,全國每3台冰箱、4台洗衣機、5台空調都約有1台是“安徽製造”,近年來,安徽製造業(ye) 表現亮眼。
過去10年間,安徽省規模以上工業(ye) 增加值年均增長9.9%,位居全國第三位;近兩(liang) 年,安徽製造業(ye) 、數字經濟增加值先後破萬(wan) 億(yi) 元,邁入全國第一方陣。
製造業(ye) 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安徽深入貫徹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重要指示精神,把做實做強做優(you) 實體(ti) 經濟作為(wei) 主攻方向,一手抓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一手抓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發展壯大,走出一條科技創新賦能製造業(ye) 的高質量發展路子,實現從(cong) “傳(chuan) 統農(nong) 業(ye) 大省”向“新興(xing) 工業(ye) 大省”的跨越發展。
新賽道——
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活力強韌勁足
滁州隆基樂(le) 葉光伏科技有限公司的生產(chan) 線上,一塊塊光伏組件批量生產(chan) ,井然有序。公司於(yu) 2018年1月落戶安徽省滁州市,眼下正打算擴大產(chan) 能。
“這是第一家落戶滁州的光伏龍頭企業(ye) 。”滁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投資合作促進局局長楊孝鬆介紹,目前滁州光伏設備及元器件製造企業(ye) 已近50家,年產(chan) 值超過400億(yi) 元。包括光伏產(chan) 業(ye) 在內(nei) ,滁州已形成八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
滁州,是安徽製造業(ye) 發展的一個(ge) 縮影。這些年,安徽堅定不移把培育壯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作為(wei) 構建現代產(chan) 業(ye) 體(ti) 係的重中之重,實施第二產(chan) 業(ye) 提質擴量增效行動,確立以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網聯汽車、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等十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展開布局。
新賽道,如何跑贏?
設立專(zhuan) 班“頂格”推進重要產(chan) 業(ye) 。各專(zhuan) 班由一位省領導掛帥,即“鏈長”,同時邀請龍頭企業(ye) 任“鏈主”。“發揮好有為(wei) 政府與(yu) 有效市場結合的作用。”安徽省政府辦公廳營商環境處工作人員閻輝介紹,“鏈長”們(men) 考察營商環境、協調相關(guan) 要素,指導“雙招雙引”(招商引資、招才引智);“鏈主”們(men) 協助政府編製產(chan) 業(ye) 鏈全景圖、“雙招雙引”路線圖和施工圖,實施精準招商。
先行入皖的新能源汽車蔚來汽車首席執行官李斌,說服比亞(ya) 迪董事長王傳(chuan) 福來合肥投資,項目從(cong) 簽約到開工用時42天,從(cong) 動工到整車下線僅(jin) 10個(ge) 月;顯示麵板的頭部企業(ye) 京東(dong) 方,希望其重要配套商先導薄膜來合肥設基地,專(zhuan) 班領導赴廣東(dong) 誠邀,最終先導薄膜落戶地點距合肥京東(dong) 方僅(jin) 幾公裏。
“有為(wei) 政府”和“有效市場”還體(ti) 現在基金招商。日前,省級財政出資設立省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引導基金,設三大基金群16隻母基金,通過撬動社會(hui) 化資本,最終形成總規模不低於(yu) 2000億(yi) 元的省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引導基金體(ti) 係。
優(you) 化營商環境,改變招商模式,同時采取“龍頭+配套”“基地+基金”的打法,僅(jin) 僅(jin) 幾年,安徽培育了14個(ge) 千億(yi) 元產(chan) 業(ye) 、15家國家新型工業(ye) 化示範基地以及4個(ge) 先進製造業(ye) 產(chan) 業(ye) 集群,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的韌性、穩定性得到鍛造,一批有影響力的產(chan) 業(ye) 地標初顯。
以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為(wei) 例,安徽聚集了江淮、奇瑞、蔚來、大眾(zhong) 、比亞(ya) 迪等10家整車企業(ye) 和1200家配套企業(ye) ,2021年新能源汽車產(chan) 量突破25萬(wan) 輛,居全國第五;今年上半年達19.15萬(wan) 輛,同比增長142.7%。
2012年到2021年,安徽高新技術製造業(ye) 增加值年均增長14.7%,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產(chan) 值年均增長19.8%,高技術製造業(ye) 對規模以上工業(ye) 利潤增長貢獻率達61%,現代產(chan) 業(ye) 體(ti) 係正加快構建。
新引擎——
把創新作為(wei) 最大動力
走進合肥榮事達電子電器集團智能全屋體(ti) 驗生活館,燈光自動點亮,空調自行開啟;一聲“你好小達,播放音樂(le) ”,舒緩的旋律隨即響起……“智能化、數字化、網絡化,科技創新為(wei) 家電業(ye) 升級帶來新動力。”榮事達集團副總裁楊其武說。
連續3年入列世界500強企業(ye) 的銅陵有色金屬集團,新研製的銅基新材料產(chan) 品,最薄僅(jin) 4.5微米;去年剛被評定為(wei) 國家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的安徽澳德礦山機械設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發的采煤機截齒在井下工作時可減少95%以上的火花,使用壽命提高1.5倍……
“推進製造業(ye) 高質量發展,靠‘引’,也靠‘育’。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加大企業(ye) 技改力度,才能培育產(chan) 業(ye) ‘根’的力量,‘長’出贏得未來的企業(ye) 。”安徽省政府副秘書(shu) 長孫東(dong) 海說。
新引擎,如何點燃?
科技創新是新動力。氣凝膠被稱為(wei) “最輕固體(ti) 材料”。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謝毅院士從(cong) 2014年起組織團隊攻關(guan) ,數千次實驗,研製出新型氣凝膠製備技術,2018年起進入中試實驗。受製於(yu) 職務科技成果產(chan) 權歸屬問題,這項填補國內(nei) 空白的技術成果,一度投產(chan) 受阻。
“如果不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進行了賦權改革,我們(men) 的成果產(chan) 業(ye) 化可能還需要更長時間。”安徽科昂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鄭磊感歎。去年12月,企業(ye) 成立,最近,他們(men) 正為(wei) 大量氣凝膠訂單而忙碌。
新型創新聯合體(ti) 應運而生。2021年底,工信部批複組建4家國家製造業(ye) 創新中心,2家在安徽,國家智能語音創新中心即為(wei) 其中之一。科大訊飛牽頭,聯合10多家智能語音上下遊企業(ye) 和科研院所,形成了“企業(ye) +聯盟”創新組織。有聯盟企業(ye) 反映,設備出廠質檢時需要從(cong) 聲音上檢測電機設備健康狀況,能否由智能方式取代人工,杜絕差錯風險?
智能語音創新中心科研團隊“接題”攻關(guan) ,研發出了一套工業(ye) 聲紋質檢係統。“如果不是創新聯合體(ti) 模式,我們(men) 很難短時間內(nei) 收集到如此多的行業(ye) 關(guan) 鍵共性需求,集中力量科研攻關(guan) 。”中心總經理吳照江說。
把創新作為(wei) 最大動力,安徽不斷以製度創新推動原始創新、技術創新、產(chan) 業(ye) 創新,讓科創之樹結出產(chan) 業(ye) 之果——
實行科技攻關(guan) “揭榜掛帥”,首批76項“揭榜掛帥”攻關(guan) 項目已完成近1/3,8項技術產(chan) 品打破國外壟斷;
搭建工業(ye) 互聯網平台,全省培育重點工業(ye) 互聯網平台130個(ge) ,其中“羚羊”平台上線一年來,累計集聚5159款工業(ye) APP,服務企業(ye) 超5萬(wan) 家;
出台政策促進中小企業(ye) 、民營經濟發展,培育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單項冠軍(jun) 、“隱形冠軍(jun) ”企業(ye) 。到今年7月,安徽累計培育省級專(zhuan) 精特新中小企業(ye) 3218家,爭(zheng) 創國家級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477戶。
把製造業(ye) 搞上去,創新驅動發展是核心。安徽省發改委主任陳軍(jun) 表示,安徽成為(wei) 有重要影響力的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聚集地,離不開“科技創新策源地”和“改革開放新高地”的同步打造。
新格局——
在開放中推進高質量發展
9月21日下午,合肥北站物流基地,一列中歐班列緩緩駛出,滿載著家電、輪胎、工業(ye) 機械設備等貨物,奔向萬(wan) 裏之外的烏(wu) 茲(zi) 別克斯坦。這也是合肥今年開出的第595列中歐班列。
合肥海關(guan) 關(guan) 長辛建民提供了一組數據:今年上半年,安徽高新技術產(chan) 品出口659.4億(yi) 元,增長22.1%,其中筆記本電腦、太陽能電池出口分別增長26.7%、68.7%,汽車出口及汽車零配件出口增速均在50%以上。
201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ti) 化發展規劃綱要》,要求發揮安徽創新活躍強勁、製造特色鮮明等優(you) 勢,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科技創新策源地、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聚集地和綠色發展樣板區。
“這是新要求,更是新機遇。”安徽省經濟和信息化廳廳長牛弩韜說,“需要我們(men) 在更加開放的格局中推進製造業(ye) 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提升產(chan) 業(ye) 的國際競爭(zheng) 力。”
新格局,如何布局?
緊抓長三角一體(ti) 化發展機遇,安徽加快先進製造業(ye) 布局。牽頭成立長三角人工智能產(chan) 業(ye) 鏈聯盟,加快建設長三角工業(ye) 互聯網一體(ti) 化發展示範區,做好與(yu) 滬蘇浙的產(chan) 業(ye) 承接……2021年,滬蘇浙在皖投資在建億(yi) 元以上項目4167個(ge) ,到位資金超9000億(yi) 元,占省外在皖投資項目數和金額的比重均接近60%。
加大開放合作力度,加快企業(ye) 出海步伐。今年6月22日,大眾(zhong) 汽車(安徽)有限公司首台白車身下線;總部位於(yu) 合肥的國軒高科股份有限公司,6月27日在德國哥廷根工廠設立電池生產(chan) 運營基地,拉開了“歐洲造”計劃。通過引進來、走出去,“安徽製造”在國際大循環中不斷提升品質與(yu) 品牌影響力。
自2018年起連續舉(ju) 辦的世界製造業(ye) 大會(hui) ,既是“安徽製造”麵向國內(nei) 外的重要展示窗口與(yu) 合作平台,也成為(wei) 安徽加快製造業(ye) 變革的重要機遇。在今年的大會(hui) 上,已集中簽約項目567項,總投資3794億(yi) 元,其中100億(yi) 元以上項目8個(ge) 、50億(yi) 元以上項目15個(ge) 。同時,7所部屬高校也與(yu) 安徽省簽訂產(chan) 教融協議。
沒有製造業(ye) 的高質量發展,就沒有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安徽省委主要負責同誌表示,安徽將牢牢把握新一輪科技和產(chan) 業(ye) 革命機遇,抓住科技創新這個(ge) 關(guan) 鍵,加快建成有重要影響力的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聚集地。(本報記者 吳 焰 遊 儀(yi)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