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共赴這場“文化+”的消費盛宴
惠民文化消費季進入第十年:
在北京,共赴這場“文化+”的消費盛宴
光明日報記者 魯元珍 董城
“一直想帶孩子去劇院看戲,又怕他們(men) 坐不住,但這個(ge) 活動很多環節能吸引孩子的興(xing) 趣,比如手繪臉譜、穿戲服拍照。”這個(ge) 暑期,劉女士帶著孩子參加了亮相天樂(le) 園和北京惠民文化消費季聯合舉(ju) 辦的亮相·國粹文化日活動,孩子們(men) 來到名角兒(er) 輩出的百年戲樓天樂(le) 園,在耳濡目染中領略國粹文化的博大精深。
十大特色市集、京彩文化嘉年華、與(yu) 大師一起讀書(shu) 、京郊尋美、紅色觀影季、大戲看北京……隨著第十屆北京惠民文化消費季的開啟,一係列精彩的文化活動貫穿盛夏金秋,點亮群眾(zhong) 的文化消費生活。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文化產(chan) 業(ye) 迅速發展,人民對美好文化消費的需求快速升級。北京惠民文化消費季作為(wei) 全市性的文化消費促進平台,自2013年首次舉(ju) 辦以來已曆經十屆。十年來,文化消費季累計開展活動超1500餘(yu) 項,累計活動開展場次超10.4萬(wan) 餘(yu) 場,累計實現消費人次達4.57億(yi) 人,直接消費金額達1001.1億(yi) 元,在引導文化消費升級、促進消費產(chan) 業(ye) 雙向提振、提升城市文化生活風貌等方麵交出了亮眼的成績單。
“經過十年的精心培育,北京惠民文化消費季的品牌影響、平台效應持續擴大,在推動文化高質量供給、豐(feng) 富文化消費業(ye) 態、激勵文化消費行為(wei) 、促進文化創新發展方麵發揮了重要作用,為(wei) 北京經濟發展創造新的增長點,也成為(wei) 國內(nei) 促進文化消費和文化產(chan) 業(ye) 發展的‘現象級’範例。”北京市國有文化資產(chan) 管理中心主任劉紹堅說。
堅持文化惠民 培育大眾(zhong) 文化消費理念
“這裏是文化青年的集中地。”“每位攤主都有自己的故事。”“滿百減三十的優(you) 惠非常劃算,門票也全免,是實實在在的惠民。”剛過去的中秋小長假,一場拾城記中秋市集刷爆了朋友圈。在第十屆北京惠民文化消費季的首創活動——京彩文化消費嘉年華的主會(hui) 場,一條老課堂風格的創意長街展出了各類文化商品:潮流文創、國風周邊、非遺手工,以及老照片、舊書(shu) 市、文學手稿等,還有大型箭樓模型搭建、古法造紙雕版印書(shu) 、中秋冰皮月餅DIY、皮影製作體(ti) 驗、家庭桌遊挑戰等活動吸引眾(zhong) 多消費者。
近日,家住石景山區的黃女士特地驅車來到海澱區的中間藝術區,看了一場露天電影《送你一朵小紅花》:“上回看露天電影還是小時候呢,來這裏不僅(jin) 僅(jin) 是因為(wei) 免費,更是因為(wei) 能重溫童年的美好回憶。”
不僅(jin) 僅(jin) 是文化市集、影視放映,本屆文化消費季的20餘(yu) 項主體(ti) 活動、400餘(yu) 項精品市場活動涵蓋了圖書(shu) 、藝術、演出、旅遊等多領域,“書(shu) 香京城”板塊的12小時文學日,“演藝京城”板塊首演的20部精品大戲,“娛遊京城”板塊的京城坐標打卡地圖、點亮“夜京城”活動……豐(feng) 富精彩的活動形式、不斷提升的優(you) 惠力度,無不扣住了廣大消費者的心弦。
“惠民為(wei) 本”始終是文化消費季的核心宗旨所在。數據顯示,首屆文化消費季推出“惠民卡”,線上、線下申領總人數達33.5萬(wan) ,直接產(chan) 生消費金額超過1000萬(wan) 元。第二屆文化消費季通過各種折扣為(wei) 消費者提供市場價(jia) 值2600餘(yu) 萬(wan) 元的惠民優(you) 惠。第五屆文化消費季通過折扣、滿減、買(mai) 贈等方式,實現惠民金額約10.3億(yi) 元。
文化消費季在拉動消費方麵成效明顯。首屆文化消費季政府資金投入不到3000萬(wan) 元,拉動了50多億(yi) 元的直接消費。第二屆文化消費季全市十六區共投入超過3000萬(wan) 元,拉動直接消費超過100億(yi) 元,較首屆翻番。從(cong) 第四屆文化消費季開始,財政撬動比持續穩定在1∶6以上。
“惠民文化消費季在開創之初提出了文化消費‘零門檻’的概念,正是惠民的點睛之筆。”北京師範大學文化創新與(yu) 傳(chuan) 播研究院副院長楊越明指出,十年來,北京惠民文化消費季通過價(jia) 格補貼等方式,讓更多民眾(zhong) 在低價(jia) 位上接觸到高品質的文化藝術產(chan) 品或服務,起到文化藝術素養(yang) “養(yang) 成”與(yu) 文化消費行為(wei) “激活”的作用。
“十年來,北京惠民文化消費季為(wei) 居民提供高品質的文化消費產(chan) 品,起到了消費坐標的作用,並抓住‘讀、享、看、觀、賞、玩、購、探、逛、遊’等現代文化消費特點,展示了文化消費的豐(feng) 富性和潛力,通過參與(yu) 企業(ye) 讓利、政府支持等多方優(you) 惠舉(ju) 措,在培育文化消費理念和習(xi) 慣方麵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中央黨(dang) 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祁述裕表示。
強化精品意識 文化供給水平再上新台階
今年,北京正在上演文化傳(chuan) 媒有限公司已是第二次參與(yu) 文化消費季活動了,相比去年,文化企業(ye) 參與(yu) 活動的形式更多樣了。“今年專(zhuan) 區內(nei) 增加了‘獻禮二十大——紅色專(zhuan) 題’、‘對話戲劇大咖’、‘大師講戲’係列短視頻等三大板塊,‘線上雲(yun) 展播’專(zhuan) 區相比去年,劇目數量和劇目種類也都有所增加。”北京正在上演文化傳(chuan) 媒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宋園告訴記者。
隨著文化消費季的影響力不斷擴大,參與(yu) 的文化企業(ye) 數量不斷上升,推出的文化產(chan) 品也更加豐(feng) 富多樣。如北京昆曲劇院已連續五屆參與(yu) ,之前參與(yu) 的都是單獨的幾個(ge) 劇目,今年則以演出季的形式呈現。首鋼體(ti) 育不斷創作和開發文創衍生品,“首鋼運動匯”項目推出集迷宮定向、飛盤俱樂(le) 部挑戰賽、AR定向賽、露營等於(yu) 一體(ti) 的大型戶外綜合體(ti) 驗……
文化消費季舉(ju) 辦十屆以來,每屆都有新變化,每年都有新內(nei) 容,始終強調精品意識,成功推出一批原創文化精品,中高端文化產(chan) 品和服務供給比重顯著增加,品種豐(feng) 富度、品質滿意度明顯提升,北京文化供給水平再上新台階。
數據顯示,曆屆文化消費季參與(yu) 的消費者對消費季中文化產(chan) 品、服務的質量及豐(feng) 富性滿意度得分均在所有指標中處於(yu) 最高水平(達到85分以上),超過70%以上的受訪消費者認為(wei) 參與(yu) 文化消費季的企業(ye) 質量高、類型多。
“北京惠民文化消費季聚焦新技術、新場景、新模式、新空間、新業(ye) 態,引聚優(you) 質資源,對提升文化供給水平和催生文化新業(ye) 態方麵起到了促進和引領作用。”首都師範大學文化產(chan) 業(ye) 係係主任郭嘉在采訪中表示,“消費季注重產(chan) 業(ye) 協同和聯動,借助平台優(you) 勢,積極創新文化業(ye) 態。如與(yu) 各大網絡平台聯動,聯合電商等消費平台,注重文化與(yu) 科技的融合,探索了一批數字藝術展、時裝秀、舞台劇等沉浸式藝術新場景。”
抖音線上音樂(le) 嘉年華、京東(dong) 傳(chuan) 統文化消費月,愛奇藝、掌閱等精品在線知識專(zhuan) 題……隨著互聯網企業(ye) 參與(yu) 的積極性不斷提高,數字文化消費成為(wei) 亮點,文化和科技、線上和線下的深度融合,如中科視維以虛擬現實等技術為(wei) 載體(ti) ,融合數字技術、光影技術,開啟山海經文化之旅。
打破圈層的聯動融合激發和釋放了新活力,多業(ye) 態間的碰撞交流,促進“文化+”新型消費業(ye) 態融合發展。如“2021北京M_DSK潮流音樂(le) 節”形成原創潮流音樂(le) 、現場文化活動、場外生態旅遊融合的創新產(chan) 業(ye) 模式;“凹凸跨界國潮藝術展”讓非遺京繡、塗鴉藝術、數字藝術實現跨界碰撞;錦鯉拿趣依托阿裏影劇綜漫內(nei) 容布局,開發了《鄉(xiang) 村愛情》《玉樓春》《這!就是街舞》等多款現象級潮玩。
擴大品牌影響 形成產(chan) 業(ye) 發展“北京經驗”
專(zhuan) 家表示,經多年發展,北京惠民文化消費季在強化政策支持、打造品牌體(ti) 係、強化區域協同等方麵,形成可複製、可借鑒、可推廣的“北京經驗”。
豐(feng) 富優(you) 質政策供給,是助力文化消費季持續發展的根基。郭嘉指出,創新激勵政策,強化政策支持,能發揮有效的示範引導作用,如第十屆北京惠民文化消費季推介會(hui) 上發布的《北京文化消費促進行動管理辦法》,圍繞重點行業(ye) 、重點區域、重點園區、重點經營主體(ti) ,建立直補市場主體(ti) 的激勵機製,充分激發市場主體(ti) 參與(yu) 北京文化消費市場建設、提供文化惠民服務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強化品牌塑造,將以名片效應打造消費高地。多年來,文化消費季培育了書(shu) 香北京、博物館之城、大戲看北京、全民閱讀惠、雲(yun) 享京彩文化節等重點文化品牌。“北京文化消費品牌周”“北京文化消費品牌榜”“文化消費智庫研討會(hui) ”等自主品牌活動體(ti) 係,引領了文化消費新趨勢。截至目前,北京文化消費品牌榜已評選出優(you) 質品牌300餘(yu) 個(ge) 。這些文化品牌形成城市文化標簽,推動北京文化消費結構升級,提升了城市文化魅力和文化風貌。
“北京惠民文化消費季從(cong) 供需兩(liang) 端助力促進北京文化事業(ye) 繁榮,助力全國文化中心建設‘北京品牌’。十年裏,一批‘北京出品’‘北京製作’文藝精品通過文化消費季平台傳(chuan) 播,深入人心。”劉紹堅表示。
在楊越明看來,在文化數字類創新產(chan) 品和服務上,北京借助文化中心與(yu) 科技創新中心優(you) 勢,具有先機,可以形成首發效應;在文化品牌推薦上,能夠把代表國際水平、國家水平的文化品牌全麵展示,展現首都優(you) 勢。
多年來,北京惠民文化消費季強化區域協同,加強京津冀地區之間的聯動,將品牌的影響範圍不斷輻射擴大。自第三屆開始,京津冀文化企業(ye) 廣泛參與(yu) ,第五屆開始在天津、河北開展活動,逐步形成文化消費三地聯動新局麵。第六屆首次啟動了天津、河北分會(hui) 場,天津、河北兩(liang) 地直接消費金額超過1000萬(wan) 元。第七屆在天津、河北累計開展活動105場,實現消費人次27.6萬(wan) ,直接消費金額2100萬(wan) 元,較上年翻了一番。
“從(cong) 聯動津冀兩(liang) 地文化資源,到打造‘京津冀一小時文化消費圈’,文化消費季協同模式不斷深入和創新。”劉紹堅指出,文化消費季還通過統籌空間載體(ti) 資源,為(wei) 城市發展賦能——從(cong) 第六屆提出“統籌商場、社區、園區和文化小鎮”等空間載體(ti) ,到第八屆推出文化商圈聯動,打造織補更新城市空間和豐(feng) 富人民群眾(zhong) 精神文化生活的城市文化新空間,形成“文化消費一刻鍾”生態圈,助推了一批文化產(chan) 業(ye) 園成為(wei) 產(chan) 城融合典範。
“北京是全國範圍內(nei) 最早開展文化消費季的城市,其引領性毋庸置疑。很多城市文化消費季的開展模式都對標北京惠民文化消費季來設計。”楊越明指出。多年來,文化消費季引起廣泛關(guan) 注,第二屆文化消費季吸引50餘(yu) 個(ge) 國家和地區、20多個(ge) 省市的企業(ye) 和參展商參加;廣東(dong) 、重慶、天津、甘肅、安徽等地來北京學習(xi) 促進文化消費的做法,並舉(ju) 辦了惠民文化消費活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