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論壇】在豐收中激發農業文化的現代活力
【光明論壇】
作者:周其森(山東(dong) 省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研究中心山東(dong) 省委黨(dang) 校基地研究員,山東(dong) 省委黨(dang) 校中國農(nong) 民思想文化研究中心首席專(zhuan) 家、教授)
秋分時節,各地鄉(xiang) 村農(nong) 民豐(feng) 收節活動高潮迭起、精彩紛呈。廣大農(nong) 民以各種形式由衷表達對豐(feng) 收的歡慶、對時代的禮讚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為(wei) 金秋中國增添了一抹絢麗(li) 色彩,為(wei) 黨(dang) 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營造了祥和氛圍。
農(nong) 耕文化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是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農(nong) 業(ye) 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發揚農(nong) 耕文化,不僅(jin) 是推進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需要,也是鄉(xiang) 村文化振興(xing) 的呼喚。前不久,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十四五”文化發展規劃》對促進鄉(xiang) 村文化振興(xing) 做出部署,指出:“充分發揮文化傳(chuan) 承功能,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文化振興(xing) ,推動鄉(xiang) 村成為(wei) 文明和諧、物心俱豐(feng) 、美麗(li) 宜居的空間……,活躍鄉(xiang) 村文化市場。”要活躍鄉(xiang) 村文化市場,首先就要盤活用好鄉(xiang) 村文化資源,為(wei) 鄉(xiang) 村文化振興(xing) 提供基礎支撐。從(cong) 這個(ge) 意義(yi) 上來說,舉(ju) 辦農(nong) 民豐(feng) 收節,是展示農(nong) 耕文化魅力的重要載體(ti) 和形式,對推動傳(chuan) 統農(nong) 業(ye) 文化傳(chuan) 承與(yu) 創新、實現鄉(xiang) 村文化振興(xing) 具有重要意義(yi) 。
傳(chuan) 統農(nong) 業(ye) 文化並非落後的代名詞,而是具有推動人類社會(hui) 發展的根本功能。在經濟功能上,它不僅(jin) 以其強勁的生命韌性推動中國經濟永不停歇的發展,創造了中華文明的一次次曆史性繁榮,形成了深厚的農(nong) 耕經濟文化資源,而且賦予中國以其鮮明的農(nong) 業(ye) 特色,使其成為(wei) 全球農(nong) 業(ye) 文化重要聚集地。在社會(hui) 功能上,農(nong) 業(ye) 文化對於(yu) 鄉(xiang) 風文明、鄉(xiang) 村治理等具有無可替代的穩定和推動作用。
傳(chuan) 統農(nong) 業(ye) 文化的思想內(nei) 涵和優(you) 秀特質的時代化再現,是實施鄉(xiang) 村文化振興(xing) 的基礎性工作。中國農(nong) 業(ye) 長期發展中積累下來的大量農(nong) 耕文化資源,不僅(jin) 是中華文化延綿不斷的曆史血脈,也是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重要抓手和資源財富。優(you) 秀農(nong) 業(ye) 文化的豐(feng) 富形態和元素係統,構成了中國農(nong) 業(ye) 文化的主體(ti) 。由於(yu) 文化自身的隱蔽性和現代工業(ye) 化進程的衝(chong) 擊,這些文化資源的時代價(jia) 值尚未得到充分顯現,需要我們(men) 以多種形式進行謳歌、表現和保護傳(chuan) 承。在這方麵,應當說還有不少提升空間。
時代化利用農(nong) 業(ye) 文化資源,讓農(nong) 耕文明充滿感染力,這是由文化自信走向文化自強的需要,也是我們(men) 設立農(nong) 民豐(feng) 收節的初衷和願景。傳(chuan) 統農(nong) 業(ye) 文化資源思想內(nei) 涵的深邃性、存在形態的豐(feng) 富性,決(jue) 定了農(nong) 業(ye) 文化資源具有一定的隱蔽性。因此,要激發農(nong) 耕文明時代活力、實現現代化轉型,加強對優(you) 秀農(nong) 業(ye) 文化的漸進式開發、綜合性利用是關(guan) 鍵。從(cong) 宏觀上來說,走農(nong) 業(ye) 文化遺產(chan) 產(chan) 業(ye) 化推動經濟社會(hui) 與(yu) 文化發展之路,是實現農(nong) 業(ye) 文化遺產(chan) 時代價(jia) 值的正確選擇。這也是聯合國設立“農(nong) 業(ye) 文化遺產(chan) ”的初衷。2002年,聯合國糧農(nong) 組織提出並組織開展“農(nong) 業(ye) 文化遺產(chan) ”保護工作。聯合國糧農(nong) 組織指出:“這些係統與(yu) 景觀具有豐(feng) 富的生物多樣性,而且可以滿足當地社會(hui) 經濟與(yu) 文化發展的需要,有利於(yu) 促進區域可持續發展,使之成為(wei) 可持續管理的基礎。”
加強優(you) 秀農(nong) 業(ye) 文化資源的時代化利用,符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基本理念。從(cong) 人類文化發展價(jia) 值趨勢來看,曆史文化隻有與(yu) 現實緊密結合起來,才能古為(wei) 今用、推陳出新,才能實現其推動社會(hui) 前進的價(jia) 值。正是基於(yu) 這種認識,我國近年來先後啟動了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這既是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建設文化強國一係列指示精神的具體(ti) 舉(ju) 措,也是麵向未來保護性開發農(nong) 業(ye) 曆史文化資源的生動體(ti) 現。這次發布的《“十四五”文化發展規劃》又進一步做出了部署。作為(wei) 國家文化振興(xing) 的重大工程,其中的一項重要價(jia) 值取向,在於(yu) 通過傳(chuan) 統農(nong) 業(ye) 文化資源的盤活開發,促進國家文化公園沿線農(nong) 業(ye) 文化產(chan) 業(ye) 發展,連線成片,打造新型產(chan) 業(ye) 集群,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推動共同富裕。從(cong) 經濟建設的角度來看,我國現存一些農(nong) 業(ye) 文化遺產(chan) 遺存都是重要的生產(chan) 生活生態係統,有的還在發揮作用,有的隱藏著經濟轉化價(jia) 值,都具備廣闊的經濟開發前景,是深入推進鄉(xiang) 村文化振興(xing) 必須重視的重要領域。
如何用節慶的形式、藝術化地展示農(nong) 耕文化的時代化內(nei) 涵和價(jia) 值,讓農(nong) 耕文化可信、可感、可做、可傳(chuan) ,以具體(ti) 的文化元素來培育廣闊的精神世界,匯聚強大的發展力量,是一個(ge) 宏大命題,需要各地在各類農(nong) 村文化活動中不斷探索、發現,更需要全社會(hui) 的不斷探索、創新。相信在鄉(xiang) 村振興(xing) 時代洪流的推動下,中國農(nong) 民豐(feng) 收節必將與(yu) 古老的農(nong) 耕文化得到更好地融合,源源不斷地為(wei) 實現鄉(xiang) 村振興(xing)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提供強大力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