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工業遺址變身文創新地標

發布時間:2022-09-28 16:25:00來源: 光明網

  浙江寧波

  工業(ye) 遺址變身文創新地標

  蔡璐璐 魏小捷

  金秋時節,位於(yu) 浙江省寧波市江北區孔浦街道的文創港核心區內(nei) ,老廠房改建的梧桐咖啡館、舊糧庫改造的文創展示廳、老火車站大廳改成的寧波人才之家以及由兩(liang) 段鐵軌、幾十根舊枕木和七根鋼梁組成的七彩人生之門,吸引遊客在此流連。曾經的“工業(ye) 鏽帶”成為(wei) “城市秀帶”。

  寧波是一座靈動的水城,姚江、奉化江、甬江穿城而過,經甬江匯入東(dong) 海,構成得天獨厚的三江六岸。甬江南北兩(liang) 岸比較完整地保留了寧波現存最早的港區和碼頭遺存,還有鐵路、冷庫、糧庫倉(cang) 儲(chu) 等大量工業(ye) 遺存。

  曆經十餘(yu) 年,甬江南岸的工業(ye) 遺產(chan) 走廊已變身為(wei) 集工業(ye) 設計與(yu) 創意、研發、觀光等於(yu) 一體(ti) 的和豐(feng) 創意廣場。甬江北岸是寧波市區內(nei) 工業(ye) 遺產(chan) 最為(wei) 集中的區域,範圍從(cong) 大慶北路以南的慶豐(feng) 橋至大慶北路61弄一帶,約1平方公裏,工廠、車站、碼頭齊備,30多年前,糧食、木材等物資在這裏交易並發往全國各地。2019年初,甬江北岸的這片工業(ye) 遺址開始向寧波文創港轉身,總麵積約8平方公裏,其中文創港核心區麵積約1平方公裏,岸線長2.4公裏,擁有13個(ge) 碼頭。

  改造利用工業(ye) 遺址,留住記憶、增添活力是關(guan) 鍵。寧波老火車北站等一批具有獨特風貌的老工業(ye) 建築被保留下來,2020年1月5日,9幢舊建築煥然一新、12幢新樓房拔地而起,文創港正式開門迎客。今年2月,承載著無數寧波人共同記憶的港埠三區經改造後對外亮相。港埠印象館在一座老倉(cang) 庫基礎上改造建設而成,館內(nei) 保留了吊機設備,曆史與(yu) 創新完美融合。近10台上世紀淘汰下來的廢舊機器,錯落有致地擺放在由老廠房改建的文化會(hui) 客廳和梧桐咖啡館前,如同一件件藝術品。喝著咖啡,望著窗外,老北站、寧波海洋漁業(ye) 公司、白沙糧庫、木材公司……記憶湧上心頭。

  種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寧波合納文化有限公司的產(chan) 品展廳裏陳列著各式各樣的文創產(chan) 品,經設計師之手,原本並不起眼的小物件讓人眼前一亮、愛不釋手。由寧波市江北區委人才辦打造的寧波人才之家,門禁係統使用了王曉鵬博士的瞳孔識別技術;這裏的桌椅,是由李堅院士團隊利用棉、麻、秸稈等一些非木質材料進行一次性注模變成的環保家具;這裏的書(shu) 架上,擺滿了高校人才贈送的杯子、16位院士的題字贈言;這裏的全息人才政策宣傳(chuan) 展示廳,采用了青年學者團隊的數字展示方法……

  海歸博士王世學領銜的三間建築設計工作室,坐落在離文創港不遠的風華裏雲(yun) 創青年街區。他與(yu) 團隊一起在鞍鋼打造的鋼·美術館,就是在廢棄的俱樂(le) 部禮堂基礎上改建而成的。“工業(ye) 遺產(chan) 不是城市的曆史包袱,當它們(men) 融入現代設計理念,可以變身為(wei) 適應現代生活方式的城市景觀和公共空間,成為(wei) 人們(men) 休閑旅遊的好去處,從(cong) 而通過另一種方式獲得重生。”王世學說。

  為(wei) 了讓人才安心創業(ye) ,孔浦街道聯合片區內(nei) 的寧波大學、寧波工程學院、浙江紡織服裝職業(ye) 技術學院,共同組建區域社會(hui) 治理聯盟,實體(ti) 化建成運行全國首個(ge) 高教園區社會(hui) 工作站——風華裏社會(hui) 工作站。

  1905年成立的和豐(feng) 紗廠變身為(wei) 和豐(feng) 創意廣場、石浦第一冷凍廠舊廠區變身為(wei) 中國海洋漁文化館、1986年建成的奉化熱電廠變身為(wei) 奉化博物館……如今,曾經的廢舊老廠區、老廠房、老設施等工業(ye) 遺存逐漸轉化為(wei) 文旅項目,這些特色景觀和所蘊含的人文故事,受到創客、遊客的歡迎和追捧,成為(wei) 寧波文旅新地標。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