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天津堅定實施製造業立市戰略——以智能科技引領現代產業

發布時間:2022-10-09 14:16:00來源: 經濟日報

 

  天津擁有聯合國產(chan) 業(ye) 分類中全部41個(ge) 工業(ye) 大類、207個(ge) 工業(ye) 中類中的191個(ge) 、666個(ge) 工業(ye) 小類中的606個(ge) ,是全國工業(ye) 產(chan) 業(ye) 體(ti) 係最完備的城市之一,這座北方重鎮擁有曆史悠久的製造業(ye) 基因。

  近年來,天津不斷發揮自身區位優(you) 勢和產(chan) 業(ye) 優(you) 勢,堅定實施製造業(ye) 立市戰略。天津全國先進製造研發基地核心競爭(zheng) 力持續增強,初步形成自主可控的信創產(chan) 業(ye) 體(ti) 係鏈條,以智能科技為(wei) 引領,以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為(wei) 重點,以裝備製造、汽車、石油化工、航空航天為(wei) 支撐的現代產(chan) 業(ye) 體(ti) 係加快構建。

  加快傳(chuan) 統行業(ye) 升級

  目前,天津市擁有國家級單項冠軍(jun) 企業(ye) 達16家,國家級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達130家,培育雛鷹企業(ye) 4974家、瞪羚企業(ye) 378家、科技領軍(jun) 企業(ye) 230家,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ye) 和高新技術企業(ye) 均突破9000家。

  擁有60多年曆史的天津海鷗表業(ye) 集團有限公司是天津“製造業(ye) 立市”的實踐者。2022年上半年,海鷗表業(ye) 營業(ye) 收入同比增長11%,利潤增長53%。目前,海鷗表業(ye) 擁有國內(nei) 外先進的生產(chan) 設備及檢測儀(yi) 器2000多台,其中高端先進設備占比超過30%。

  海鷗表業(ye) 集團總經理吳建傑告訴記者:“2019年完成混合所有製改革以後,海鷗表業(ye) 在國有平台和民營資本的雙重賦能下,開啟新一輪發展周期,取得的成績是海鷗表業(ye) 積極融入天津製造業(ye) 立市戰略,走‘專(zhuan) 精特新’之路的具體(ti) 體(ti) 現。”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製造業(ye) 已經成為(wei) 天津高質量發展的有力支撐。2021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ye) 總產(chan) 值突破2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18.4%;製造業(ye) 增加值同比增長8.3%,占全市地區生產(chan) 總值比重達到24.1%,對全市經濟形成有力拉動。2021年,高端裝備、集成電路、航空航天等12條重點產(chan) 業(ye) 鏈總產(chan) 值1.26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20.7%,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ye) 總產(chan) 值的63%。

  10年來,一批傳(chuan) 統製造業(ye) 企業(ye) 順應數字化、智能化趨勢提質增效。走進位於(yu) 天津市濱海新區的海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天津智能化製造基地,高懸的巨型電磁吊,橫跨車間的門架式焊接機器人,依次坐落著的智能組對設備、自動倒角機、自動打磨機……海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的“智能工廠”大量應用5G、工業(ye) 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實現從(cong) 傳(chuan) 統“人力工廠”到“智能工廠”的轉變。

  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黨(dang) 委書(shu) 記於(yu) 毅介紹,目前,我國首個(ge) 海洋油氣裝備“智能製造”項目渤中29-6組塊建設已接近完工,為(wei) 加快國內(nei) 海上油氣資源勘探開發、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安裝了“智能加速器”。

  天津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劉桂平在日前舉(ju) 行的“中國這十年·天津”主題新聞發布會(hui) 上介紹,2021年,天津製定出台全國首部智能製造法規《天津市促進智能製造發展條例》。4年來,全市共安排財政資金近百億(yi) 元,補助各類智能製造項目3000餘(yu) 個(ge) ,打造了200家數字車間和智能工廠,家庭千兆光纖覆蓋率等3項指標均排名全國第一位。

  積極培育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位於(yu) 天津港保稅區臨(lin) 港經濟區的天津新氫動力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研發製造工業(ye) 車輛燃料電池發動機係統的高科技企業(ye) 。該公司總經理張啟東(dong) 說,2022年上半年以來,即便有疫情影響,公司依然完成3500萬(wan) 元的銷售收入,同比增長95%。新氫動力最初選擇天津,正是看重津門良好的製造業(ye) 發展環境,這裏有豐(feng) 富的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應用場景,尤其是濱海新區聚集了一批石化企業(ye) 。

  截至目前,天津市以智能科技產(chan) 業(ye) 為(wei) 引領,以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為(wei) 重點,以裝備製造、汽車、石油化工、航空航天為(wei) 支撐的“1+3+4”現代工業(ye) 產(chan) 業(ye) 體(ti) 係初步形成。集中攻堅信創、高端裝備、集成電路等12條重點產(chan) 業(ye) 鏈,鍛長補短、聚勢賦能。

  為(wei) 加快培育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天津在優(you) 化營商環境上鉚足了勁。首批2件空客A321飛機大部件日前順利運抵天津空客總裝線,這標誌著亞(ya) 洲唯一空客總裝線(空客天津總裝線)將正式投產(chan) 空客A321飛機。如此高效的運輸,得益於(yu) 天津港保稅區航空產(chan) 業(ye) 支持中心專(zhuan) 門為(wei) 空客建立起的服務體(ti) 係和專(zhuan) 業(ye) 團隊。

  天津港保稅區航空產(chan) 業(ye) 支持中心副主任陳鳴介紹,幾乎每周都有空客大部件從(cong) 海外運到天津。即便受到疫情影響,空客天津總裝線仍保持著穩定的生產(chan) 效率。

  10年來,天津市工業(ye) 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增加值、高技術產(chan) 業(ye) (製造業(ye) )增加值占規上工業(ye) 比重分別達到25.3%、15.5%。新一代超級計算機、國家合成生物技術創新中心等重大創新平台建設實現突破,飛騰CPU、麒麟操作係統等在解決(jue) “卡脖子”問題中發揮重要作用,首批5家海河實驗室掛牌運行。

  持續提高創新能力

  成立6年來,位於(yu) 天津東(dong) 疆綜合保稅區的中鐵工程裝備集團(天津)有限公司不僅(jin) 實現了從(cong) 生產(chan) 組裝到“產(chan) 學研用”協同發展產(chan) 業(ye) 升級,而且實現了從(cong) 高端裝備製造到隧道掘進機產(chan) 業(ye) 基地建設,一係列科技創新成果正助力企業(ye) 搶占世界隧道掘進機再製造技術製高點。

  “在天津市製造業(ye) 立市的政策支持下,公司綜合實力持續提升。今年3月份,公司正式取得隧道掘進機保稅維修和再製造資質,可以為(wei) 企業(ye) 減少約20%的稅負,每年可節約成本3000萬(wan) 元左右,這為(wei) 公司海外再製造業(ye) 務的開展帶來極大優(you) 勢。”中鐵裝備天津公司黨(dang) 委書(shu) 記、執行董事蔡輝說。

  寶坻區委書(shu) 記殷向傑介紹,近年來,寶坻區堅定落實製造業(ye) 立市戰略,通過資源銜接站點入駐企業(ye) 413家,對接院士專(zhuan) 家640多名。京津中關(guan) 村科技城還入選了首批“科創中國”創新基地,初步形成了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和醫療器械、新能源與(yu) 新材料、高端裝備製造及現代服務業(ye) 的“4+1”產(chan) 業(ye) 格局和“研發孵化在北京、生產(chan) 製造在寶坻”模式。

  截至目前,寶坻區新增市場主體(ti) 885個(ge) ,投資120億(yi) 元的光環新網等80餘(yu) 家國家級和中關(guan) 村高新技術實體(ti) 項目落地,成為(wei) 寶坻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科創高地。

  目前,天津產(chan) 業(ye) 創新能力顯著提升,高水平建設信創、合成生物、細胞生態等5個(ge) 海河實驗室,會(hui) 聚兩(liang) 院院士和長江學者等人才3000餘(yu) 名。國家級企業(ye) 技術中心達71家。“麒麟操作係統+飛騰CPU”體(ti) 係成為(wei) 國內(nei) 主流技術路線,“天津號”純太陽能車等“揭榜掛帥”創新成果落地見效。

  10年來,圍繞“製造業(ye) 立市”,天津工信部門不斷強化頂層設計,形成了“空間布局+五年規劃+行動計劃”的完整推進體(ti) 係。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